英国现存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

2018-11-14 01:20吴汉华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利德矿工会员

吴汉华 倪 弘 (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

17世纪中叶,英国兴起了教区图书馆,并激起社会公众识字与阅读之兴趣;在社会需求驱使下,17世纪末叶,英国现代意义的民间图书馆开始出现;进入18世纪后,英国民间图书馆开始走上发展与繁荣之路,有些图书馆甚至能运营至今,创办于1799年的塔维斯托克民间图书馆便是此例[1]。这类民间图书馆规模小,以入会为主,且会费低廉,一般为几十先令,这一价格能为同时代的英国普通民众所接受。民间图书馆之兴起源于18世纪民众阅读量的急速增长,他们会将一本书反复读多次。从这一时期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Leadhills Mineral Library)的规章制度可知,图书馆鼓励读者一个月读完一册八开本的图书,由此导致在18世纪后期,读者阅读重心从精读走向泛读,每本书反复多次阅读变为仅读1~2次[2]。民间图书馆的兴起能满足英国工业革命后期之需求,即企业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人。其办馆人一般为矿主、工场主、矿工等,他们拥有娴熟的企业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完全可以用在图书馆管理上。英国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便属于这一发展模式,它在某些方面,可称为苏格兰地方独立精神与知识的完美结合(见图1)[3]。

图1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

1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简史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也称为利德希尔斯阅读协会,Leadhills Reading Society)位于英国苏格兰地区南拉纳克郡的利德希尔斯村,该馆成立于1741年10月23日,是英国最古老的民间图书馆之一。1734年,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被任命为苏格兰矿业公司经理,负责管理利德希尔斯矿井。他看到矿工每天工作12小时,其业余生活极其匮乏,甚或与躺在草地上醉酒的野蛮人差不多,便意识到健康的矿工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于是,斯特林开始对矿工的工作制度进行改革,将矿工的劳动时间减少至每天6小时,工资由每年18英镑增长至30英镑,并关闭啤酒商店,建立学校,聘用医生和牧师各1人,推出健康保险计划。斯特林还说服拥有这片土地的霍普顿伯爵,为每位矿工分配一小块土地,以供他们种植蔬菜。斯特林在这一时期所推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符合同时期英国启蒙思想中“相互改进”的哲学理论,他也是较早提出会员制民间图书馆观念的人[4]。在图书馆创办初期,斯特林为图书馆捐赠了部分图书,并提供房屋作为图书馆的阅览室[5]。

图书馆创始成员共23人,其中8人的名字在图书馆馆藏图书上有记录,3人既是创始人,也是监督员,1人是高级职员,还有1人是本地医生,其余10人有姓氏,这些姓氏在当时的矿工中也常见。会员每月可在图书馆聚会一次、交换图书一次,所借图书随时随地受图书馆检察员检查,检察员甚至有权进入读者家里检查所借图书的保管状况,图书归还时也需6名图书检查员同时检查图书污损状况,检查合格,方才归还完毕。新成员在图书馆登记入会时,须向图书馆董事会提交手写申请书,如果董事会成员投票通过,新加入成员再缴纳3先令(约15便士)的入会费,并且每年还需要缴纳2先令(约10便士)的年度会费,才具有正式会员身份。在图书馆1741年的规章制度中,对图书重印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在图书资源紧缺时期,重印图书与购置新书有相同效果,必然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入会会员借助图书馆平台还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矿工创建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基本宗旨[4]。从社会学视角看,创办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实际上是企业慈善行为,是企业的一项政策,也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6]。这些表明,企业主创办图书馆实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结果。

图书馆曾以艾伦·拉姆齐(Allan Ramsay)图书馆命名,主要是因为出生于1686年的拉姆齐是利德希尔斯铅矿主的儿子,年长且社会名气大,还是诗人和《温和的牧羊人》图书的作者。但是,他除具有作家和诗人的社会身份外,与图书馆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图书馆理事会知晓这一命名失误后,又恢复了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名字。艾伦拉姆齐于1725年在爱丁堡卢肯博斯建立了一所流通图书馆,有可能是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才有了办图书馆的想法,才会借用拉姆齐的名字来称呼图书馆[7],这也是图书馆借助社会名人,进行口碑营销的一种方式。

1743年4月15日,23名创始会员在图书馆会员登记表上进行登记。1750年,图书馆注册会员总人数达到58人。1800年注册会员总人数为245人,1850年注册会员总数为438人,1881年登记表记录显示有19名女性会员[3]。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会员人数在1822年达到高峰,为107人。从1743年4月15日至1902年,《利德希尔斯图书馆日志》共记录了870名成员的名字[2],即图书馆在1902年已累积会员为870人。图书馆经历160年的发展,登记的会员总人数仍未超过一千人,这也反映出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局限,其读者群体还是以利德希尔斯村村民为主。

在图书馆早期购置的图书中,约40%的图书为宗教信仰类,10%的图书为历史类,10%的图书为旅行指南类,还有10%的图书是小说类,其余的为其他类型。在图书馆创办早期,邻近村庄的居民也来办理会员证并借阅图书[8]。1821年,图书馆藏书约1 500册。1904年,“利德希尔斯图书馆图书目录”所载藏书为3 805册,后来达到了5 000册[3]。在这些图书中,大部分图书属于小说类,诸如斯科特(Scott)、荷马(Homer)、凯雷(Carlyle)、约翰逊(Johnson)、罗斯金(Ruskin)和斯威夫特(Swift)等人所著图书。图书馆也有一些图书属于杂项类图书,比如,《饮酒的真相》反映出村里开展过禁酒运动。

利德希尔斯阅读协会的会员多为矿工,潜在会员若需加入图书馆,须向图书馆理事会提交书面申请[9],然后一次或分期缴纳数先令款项,以便认购图书馆会员身份。每位成员每次最多可借阅6册图书,其中新书(2年内出版的图书)只能有一册,不同开本的图书借阅期限不同,基本借阅期限为一个月。如果会员将图书遗失,需按照图书馆的规定进行赔偿。在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开办早期,每月只有一天开展图书外借活动。1885年,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理事会认为,图书馆馆舍内建立阅览室,让会员在馆内阅览图书,这将是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1896年,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对在馆读者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读者必须遵守,即便在取还书等行为方面,违反规则的读者都可能被罚款、暂停图书馆服务或被驱逐出图书馆。

图2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内景

在铅矿繁荣时期,利德希尔斯会员图书馆是成功的,甚至还带动了邻近矿村办起了图书馆,旺洛克黑德村(Wanlockhead)于1756年创办图书馆,韦斯特柯克村(Westerkirk)于1792年创办图书馆。在这一时期,即便图书馆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执行这些制度时在读者群体中产生很大争议,但依然能够运营下去。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利德希尔斯村铅矿矿井依次关闭,该村人口外流严重,图书馆会员流失也非常严重,图书馆运营步履维艰。1939年,村里最后一口矿井被关闭,村里人口总量已达较低水平,图书馆日渐走向衰落。1940年,拉纳克郡(Lanarkshire)图书馆接管利德希尔斯村矿工图书馆,并将其作为分馆,进行限时段开放。20世纪60年代,汉密尔顿(Hamilton)图书馆小组委员会认为,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不再符合他们的发展规划,于是在1965年正式关闭,并引入汽车图书馆来服务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所在村庄居民。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关闭后,该村居民对于是否恢复图书馆讨论激烈。1972年6月3日,在英国国家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和爱丁堡大学的碧迪(Beatty)教授帮助下,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重新开放的图书馆不仅承担着图书馆职能,还兼具博物馆之功用,保存着利德希尔斯村及矿区的生活遗迹与各类藏书,比如,地图、照片及其他采矿物品(见图2)[9]。图书馆内设博物馆展厅,摆放着黄铜矿、苏珊娜矿和铅黑石等。“学习让天才变得聪明”印在一个老讲台上,这句话来自利德希尔斯出身的诗人艾伦·拉姆齐为图书馆所作的一首诗中,这个老讲台也是历届图书馆馆长每月例会演说的地方[8]。重开后的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对会员入会流程规定非常严格,入会者先写份申请书,然后在下一季度的例会上,由参会人员进行投票,以此决定是否接纳该会员入会。会员可以参加图书馆的年度会议,并投票选举图书馆工作人员。

2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所处时代非常特殊,正是英国教会图书馆向现代意义公共图书馆转变时期,其对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之影响与贡献,类似于国内古月藏书楼。笔者对其社会价值总结如下。

2.1 开启图书馆平民教育之先例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最大的社会价值是开启图书馆平民教育之先例,改变英国底层民众读书学习观念,让普通民众走上尊重知识、持续学习的发展道路。英国底层民众读书学习观念改变对英国各郡县影响非常大,不仅开启了民众的科学思想,提升他们的文化教育能力,而且还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效率,间接支撑着英国走资本主义强国之路。随着英国民间图书馆的兴盛,其社会影响力在逐渐扩大,英国议会于1850年确立的《公共图书馆法案》也是在民间图书馆兴起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在建馆之初提出了“人人都有机会获得图书”,“矿工出钱自办图书馆、自主决定购置图书”等口号[8],这些口号表明图书馆发展定位是平民教育,是扎根乡村的乡村图书馆。图书馆所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际上也是终身教育,图书馆在1743年所制定两页纸的规章制度也指出,图书馆倡导的价值观念是人们相互学习,提高文化知识,即单个人学得更多,就会懂得更多,如果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定期学习,他们提高得也越快[10],这些也是苏格兰地区民间图书馆兴起的主要动因。图书馆在平民教育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仅从图书利用率便可知晓这一结论。图书馆所藏图书早期主要以宗教类图书为主,曾经获得英国宗教藏书第二大规模的美誉,通过对图书维修与重钉的痕迹进行考察可知,这些图书的确被很多人读过,利用率很高[9]。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创办的动因主要是帮助矿工学习文化知识,但会员并不限于矿工,比如,苏格兰的工程师和发明家威廉·西明顿(William Symington),苏格兰的医生兼散文家约翰·布朗(John Brown),苏格兰的外科手术医师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他们也是图书馆的正式会员。在18世纪后期,彼得金(Peterkin)观察图书馆后指出:邋遢的读者来到图书馆,他们可以随意挑选如此多、珍贵的图书;图书馆读者已受到良好教育,他们是最通情达理的普通民众;1823年,另一名学者来图书馆观察到:每一名矿工都能读书,他们中的大多数字写得非常好;由于矿工一天只工作6小时,矿区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矿工便有足够的时间读书,他们甚至能与外来学者轻松谈论历史、科学和神学等方面的问题,即便政治上的问题,他们的观点也是非常敏锐与准确,这让人非常吃惊[11]。图书馆开放几年后,英国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在他日记上记载着妹妹多萝西(Dorothy)访问利德希尔斯的情景,妹妹多萝西非常惊讶,她在与所遇见的矿工交谈时,矿工竟然能时不时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12]。

2.2 建立起图书馆互助思想

17世纪后期,“互助”思想在英国爱丁堡辩论俱乐部和社团展开,主要以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受到苏格兰文人与启蒙运动人士的青睐,这一思想观点源于“群居的人更适合集体学习”的哲学理念[4]。1712年,艾伦·拉姆齐(Allan Ramsay)将“互助”思想应用于简易俱乐部(Easy Club),以促进俱乐部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13]。这一观点突出的是群体学习,而非单个人学习,其在某种程度类似于普通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的早期状态。在苏格兰地区,互助发展已成为建立入会式图书馆及相关公共设施的一种哲学,这一哲学在18世纪下半叶达到顶峰;在19世纪,互助发展的图书馆哲学受到了功利主义和教派福音主义哲学的挑战,并逐渐走向衰弱[4]。

1743年,在利德希尔斯阅读协会规章制度的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图书馆的会员自愿结成一个为共同进步而购置图书的社团,为便于社团的管理与运营,会员遵守阅读协会的规章制度[8]。这一规定标志着英国兴起的“互助”思想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应用,它也是对图书馆互助思想首次较为明确的阐释,这种互助理念更利于特定时期的会员间相互进步。会员通过图书馆“相互进步”的思想是利德希尔斯阅读协会的核心思想,也是英国早期民间图书馆办馆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英国各民间图书馆所建立的阅读协会,均受图书馆互助思想之影响。图书馆互助思想首先让读者以入会形式建立起图书馆,受益于每位成员的成本分摊行为,每位会员阅读图书的成本大为降低,会员间结成阅读团体,更利于会员集体学习,获取知识。

2.3 实现现代公益图书馆之转变

从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可知,图书馆正处在宗教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英国早期的宗教图书馆一般由教会创办,所藏图书以宗教书籍为主,主要为开展宗教活动服务。从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在1904年发布的图书登记目录上看,平均每页记录54条图书信息,宗教类图书有14页,历史类图书有9页,小说类图书有7页,自传类、科学艺术类各有4页,哲学书信类、旅游类各2页半,法律与政治类有半页[3]。在图书馆早期所印的藏书目录中,宗教书籍有471册、旅游类图书177册,历史类图书324册,小说类图书212册,艺术与科学类图书177册,宗教与诗歌类图书87册,诗歌类图书47册,还有138册其他类图书[14]。尽管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早期藏书中宗教类图书占比达到40%,但所有图书均为社会捐赠与会员自由选购,会员在选购图书时,也更愿意选购历史、旅游、小说等类别的图书。图书馆在创立之时的藏书结构已与教会所办图书馆不同,更接近于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从公共物品属性上看,会员制物品一般属准公共物品,而这一属性与现代意义公共图书馆的属性相同。从产权属性上看,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为会员创办,其产权也属于全体会员,其公益产权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产权形式与现代意义民间图书馆近似。

3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特征分析

3.1 图书馆创立与运营符合特定时代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是创建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重要外因,也是图书馆存续价值的外在表现,这种需求实际上是矿工识字与阅读之需求。在图书馆建馆之初,斯特林经理意识到矿工需要好的生存环境,需要识字与阅读,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于是对矿工筹建图书馆提供了很大支持,不仅捐赠图书以充馆藏,而且还提供阅览之用的馆舍空间。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能持续稳定运营,也是因为能满足矿工及其他居民的识字与阅读需求。

图书馆在1973年重开之后,又融合了博物馆功能,也是准确把握住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新时期,人们获取书籍更加便利、书价便宜,免费公共图书馆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支付会费的会员图书馆已难觅市场。经营者们把握住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历史遗迹特性,凸显其旅游参观价值,将图书馆与博物馆融为一体,也是准确把握住社会对图书馆新价值之需求。

3.2 社会人口流向决定民间图书馆发展周期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其兴衰周期与社会人口流向密切相关。从利德希尔斯村的人口结构上看,在铅矿正常运营期间,人口流向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图书馆日常运转的会员数量有保障。在20世纪30年代铅矿关闭,利德希尔斯村的居民向外流出速度急剧加快,居民总人数迅速减少,由此导致图书馆会员人数流失严重,图书馆步入衰退与调整期。先后经历政府部门托管、关门闭馆、被汽车图书馆取代等境遇,最终在1972年重新开馆,并稳定运营至今。当前,利德希尔斯村人口总数为315人[15],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图书馆也呈现稳定运营状态。

3.3 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图书馆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能够运营至今,也依赖于其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图书馆建馆初期,便在23名矿工会员中建立起董事会治理机制,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吸纳新会员、购置图书等日常事务。这种董事会治理机制也是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这一治理机制是借鉴铅矿公司的管理体制,由于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社会名气非常大,附近两所村庄受此影响,也先后办起会员制图书馆,但他们却没能保存下来。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实际上包含着3个组织,即:图书馆基金会(The Leadhills Heritage Trust)、图书馆理事会(The Miner's Library Committee)、利德希尔斯阅读协会(The Leadhills Reading Society)。这3个组织各司其职,基金会主要是为图书馆筹集资金;理事会则负责图书馆的实际运营工作,指导日常开放活动,比如,举办活动与展览、管理图书馆、维护馆藏等;阅读协会则主要负责召集会员,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6]。

3.4 资金来源多元化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早期是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来维持日常运转工作,在图书馆拥有一定规模的会员群体时,会费可以维持图书馆的正常发展。但随着利德希尔斯村的衰败,图书馆的会员人数急剧减少,当前已不足60人,会员会费对于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已呈捉襟见肘之境。图书馆开始多元化募集资金,社会支持已成为图书馆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比如,郡县议会拨款、地区议会拨款、企业捐助等。2015年初,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收到国家彩票基金会(National Lottery)和风场社区基金(Wind-farm Community Fund)的资助,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图书馆3-4月的维修,以便在2015年5月继续对外开放[17],这也是图书馆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3.5 整合相关文化机构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书馆是利德希尔斯村的旅游景点之一,与该村的煤矿铁路、高尔夫球课程、松鸡活动(The Grouse Moors)、约翰泰勒(John Taylor)墓等齐名。但利德希尔斯村却异常安静,教堂上着锁,村里没有面包店、屠夫和裁缝。作为其发展历史唯一的见证便是村庄斜坡上灰色的疤痕,整齐排列的石板屋顶小屋,宵禁钟,矿工图书馆,它们也是村庄变迁的见证者[8]。在图书馆的会员中,利德希尔斯村居民仅12人,约占五分之一的比例,这在反映图书馆运营的窘境时,也表明整合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是该馆持续运营的最佳出路。

图书馆还收藏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馆藏品,比如,18世纪的期刊与图书、矿工工作记录册、记录矿工和墓地细节名录、户籍页等[18]。在图书馆日常活动中,图书馆所藏图书不提供借阅服务,书架上有些图书也贴有不要触摸的警告标语[19]。从这些馆藏与档案记录可知,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已延伸其传统图书馆服务职能,整合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是其生存的关键要素。

4 对我国民间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由矿工自觉发起并成立的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正处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即英国社会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时期,这一背景与我国民间图书馆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类似。从我国宏观环境上看,人口流向已基本实现从农村涌向城市,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少,且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从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上看,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在城市,但消闲旅游生活却走向乡村。结合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启示:

4.1 设立民间图书馆基金会

从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的财务制度与收支状况可知,政府部门与社会资助是民间图书馆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还设立专门的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基金会,由它直接负责图书馆的筹资工作。设立这种专门为图书馆筹资的基金会,由适合筹资的人掌管图书馆的筹资工作,这种方式更易于拓宽民间图书馆的筹资渠道,解决制约民间图书馆发展的资金瓶颈。图书馆设立基金会可以规范捐赠活动,实现对社会捐赠的宏观管理,便于与图书馆募集社会资金,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社会捐赠[20]。在民间图书馆中设置专职的筹资机构,也更能体现出筹资工作的专业特性与社会公信力,易于社会公众向民间图书馆捐助资金。

4.2 成立社团形式的阅读联盟

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图书外借与阅览服务之外,还需要开展各类活动,以吸引和留住读者。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能够成功运营2个多世纪,最核心的社会竞争力便是其阅读协会,阅读协会的运营哲学便是“互助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读书活动来帮助会员实现自我发展。图书馆的会员通过参与阅读协会的活动,在满足自己阅读需求的同时,更能增强自身的群体归属感,也更愿意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中,其阅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4.3 拓展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与国内乡村民间图书馆非常相似,都处在行业的最基层,属于图书馆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这种处于行业最基层、最末端的状况,也决定了乡村民间图书馆需要拓展自身社会职能,整合相关文化机构,比如,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会议室等,甚或建成村级文化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服务宗旨与受众[21],因此,处在最基层的民间图书馆整合档案馆、博物馆完全不会改变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的愿景是:博物馆与图书馆密切协作,以此改变个人与社区的生活[22]。因此,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图书馆与博物馆也存在合作的可能,对于基层图书馆,则更容易合作。利德希尔斯矿工图书馆保存了一些首版书籍、原稿文献、当地特有的铅矿样品、矿工户口档案等资料,这实际上是一种博物馆服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记忆式的知识服务,属于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宗旨。

猜你喜欢
利德矿工会员
金牌挖矿工
矿工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糖精是这样发明的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
辉门宣布出售其在温莎和利德尼的连杆工厂和凸轮轴工厂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