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研究*

2018-11-14 01:19鄂丽君陈淑平张丽舸燕山大学图书馆河北秦皇岛066004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一流科研人员馆员

鄂丽君 陈淑平 张丽舸 马 兰 ( 燕山大学图书馆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

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5项建设任务。其中,科学研究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服务的创新。已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了研究,其中,较多的学者研究了学科服务[1-4],也有学者研究了信息资源建设[5]、学科服务队伍建设[6]等。上述研究都不是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角度进行的,而且未涉及科研人员调查。

用户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服务的根本出发点,所以明确用户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服务的前提。从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中用户的需求研究来看,已有学者在对用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科研服务策略,如蔚海燕与杨婷等分别针对用户具体的研究数据管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7-8],曾瑶和宋维平等分别对教师学术用户和研究生读者进行了调查分析[9-10]。这些研究都局限于对所在学校用户的调查,对用户具体服务需求研究尚有待完善之处。随着新技术、新数字工具的不断发展,用户的研究范式也发生了变化,国外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北美高校图书馆近几年兴起的数字学术服务,主要面向用户的科研需求[11]。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明确科研人员的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的科研服务。本文在调查多所高校、多学科门类、多类型科研人员的基础上(本文将各类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统称为科研人员),分析了科研人员的需求,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开展科研服务的建议。

1 研究方法及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相关文献设计,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并且征求了数位实证研究专家及科研人员的意见,在综合考虑收到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问卷分为描述性选择题和开放题两部分,共设有16个小题,以描述性选择题为主。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问卷填写者个人信息、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及需求调查。在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及需求调查方面,主要涉及科研人员的科研合作情况、科研涉及的数字学术内容、在科研中使用的数字工具、科研空间需求、对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需求与建议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并通过数个高校图书馆的用户QQ群、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送调查问卷的链接。调查时间为2018年7月5日—18日,共收回问卷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有效问卷的比例为96.5%。329份有效问卷填写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有效问卷填写者的基本信息

由表1可知,问卷填写者地域分布及研究所属学科分布都较广泛,从年龄、身份、职称、学历等方面来看,问卷填写者多为精力旺盛、学历较高、关注学校发展、热爱科研的科研主力军,所以问卷填写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科研人员的科研合作情况

该部分共设置3个小题,分别是“您在科研活动中,与其他人员合作的情况”“您未曾与您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合作的主要原因”“您与其他人员合作的原因”。

2.1.1 科研人员科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问卷设置的“您在科研活动中,与其他人员合作的情况”小题,其选项设置及收回的329份问卷的详细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学科的研究人员是科研人员合作的主要群体,同时,有约1/4的问卷填写者表示与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有过科研合作,这呈现出一个可喜的状态:已经有一些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以不同形式作为科研人员的合作者。

在科研人员与专业馆员合作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与专业馆员合作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专职科研型教师(50%)、教学型教师(40.35%)、教学科研型教师(34.44%)、在读博士生(20.83%)、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20%)、在读硕士生(8.57%)。从填写问卷各类教师的学历来看,呈现出学历越高,与专业馆员合作越少的现象。从问卷填写者当前研究所属学科门类来看,法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与专业馆员的合作较多,都在30%以上,哲学、历史学2个学科的问卷填写者都未与专业馆员合作过。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与教师的科研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各类学生科研人员的科研合作;同时,应重视扩展合作的学科领域。

2.1.2 科研人员未与专业馆员合作的原因

问卷设置了“您未曾与您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合作的主要原因”小题,329份问卷中有245份表示未与专业馆员合作过,该小题的选项设置及245份问卷的选择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选择“不确定专业馆员是否具备从事科研相关的技能”及“没有专业馆员主动就合作事宜与本人联系”选项的问卷填写者较多,反映出专业馆员的自我推介与主动服务的意识还不够,由此,专业馆员应着重提升自己的科研相关技能,并主动向科研人员介绍自身的科研技能。有14份问卷填写的“其他原因”主要涉及:没有合适的合作项目、未听说有专业馆员开展科研服务、不了解专业馆员研究方向、馆员不积极主动、没有合作渠道、担心署名权争议、不需要与专业馆员合作等,可见,适合的合作项目、专业馆员的态度以及科研人员自身与专业馆员合作中的担忧都对科研人员与专业馆员合作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表2 科研人员与其他人员合作情况

表3 科研人员未与专业馆员合作的原因

2.1.3 科研人员与其他人员合作的原因

问卷设置了“您与其他人员合作的原因”小题,329份问卷中有292份表示与其他人员合作过,该小题选项设置及选择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科研人员与其他人员合作的原因

由表4可知,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有合作需求是科研人员与他人合作的主要原因,而科研人员在问卷中列出的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需求,这些方面的合作需求为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2.2 科研人员科研涉及的数字学术内容及在科研中使用的数字工具

该部分共设置2个小题,分别是“您的科研涉及哪些内容”“您在科研中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哪些数字工具”。

2.2.1 科研人员在科研中涉及的数字学术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数字工具不断出现,使得科研人员将数字工具应用于学术研究中,数字学术的概念应运而生[12]。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将数字学术活动划分为19类[13],本文参考这19类数字学术活动设计了“您的科研涉及哪些内容”小题,以便了解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中涉及的数字学术活动情况。该小题设置的选项及329份问卷的选择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科研人员在科研中涉及的数字学术内容

由表5可知,问卷填写者的科研较多地涉及了研究数据分析,且明显多于其他类型,其次是研究数据管理、在开放性学术出版平台发表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问卷填写者在科研中涉及的数字学术内容还较少。同时,有14.29%的问卷填写者的科研活动未涉及问卷列出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涉及的内容,确定服务内容,如可以从科研人员涉及较多的数字学术内容着手开展服务。

2.2.2 科研人员在科研中使用的数字工具

结合数字学术活动的类型以及当前数字工具的应用情况,问卷设置了“您在科研中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哪些数字工具”小题,该小题设置的选项及329份问卷的选择情况如下页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问卷填写者使用最多的数字工具是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其次是可视化工具和音频、视频等编辑工具,而使用元数据创建工具最少;也有19.76%的问卷填写者没有使用过问卷列出的上述数字工具,本问卷列出的数字工具是一些主要的工具,不排除问卷填写者有使用其他类型数字工具的可能。但总体来说,问卷填写者在科研中对使用数字工具的重视尚待提高。

2.3 科研人员的科研空间需求

该部分设置了2个小题,分别是“您所在的院系是否为您提供了专门的科研使用空间”“您是否需要您所在学校图书馆为您提供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的空间”。

表6 科研人员在科研中使用的数字工具

2.3.1 高校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空间的情况

问卷设置的“您所在的院系是否为您提供了专门的科研使用空间”小题,是为了了解院系提供科研空间对科研人员对图书馆提供协作式科研空间需求的影响。在329份回收的问卷中,有59.88%的问卷填写者选择“是”,另外40.12%选择“否”。由此可见,较多问卷填写者所在院系重视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使用空间。进一步分析可知,问卷填写者中,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选择“是”的比例最少,为45.71%。从问卷填写者的研究所属学科门类来看,学科门类为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的问卷填写者中选择“是”的比例都在50%以下,其中,比例最低的为历史学(25%)。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可以着重为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以及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使用空间。

2.3.2 科研人员对图书馆提供协作式科研空间的需求情况

问卷设置了“您是否需要您所在学校图书馆为您提供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的空间”小题,该小题选项设置及329份问卷的选择情况如表7所示。

表 7 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协作式科研空间的需求情况

可见,95%以上的问卷填写者希望高校图书馆提供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的空间,并且更看重图书馆提供的协作式科研空间内配备的学科文献资源。进一步分析发现,问卷填写者所在院系是否为其提供了科研使用空间,对其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的空间的影响不大,由此,高校图书馆在规划设置协作式科研空间时,可以不将科研人员所在院系是否设置了科研空间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

(1)在“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的空间”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 :从问卷填写者的年龄来看,30~39岁的问卷填写者中选择“不需要”的比例最少,为2.75%,而50岁及以上的问卷填写者中选择“不需要”的比例最高,为18.18%。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中选择“不需要”的比例最少,为2.86%,而在读硕士生中选择“不需要”的比例最高,为12.5%。从填写问卷的教师职称来看,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教师选择“不需要”的比例分别为1.61%和0,而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选择“不需要”的比例都在6%以上。从填写问卷的教师学历来看,本科学历的教师选择“不需要”的比例为2.56%,且呈现出学历越高,选择“不需要”的比例越高。可见,年龄在30~39岁的科研人员、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教师,以及学历相对较低的教师更希望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协作科研空间支持,上述科研人员群体可望成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科研空间的主要使用者。

(2)在“配备掌握一定数字技术技能的馆员”需求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从问卷填写者的年龄来看,40~49岁人员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高,为66.67%,而50岁及以上的人员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低,为36.36%;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教学型教师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高,为61.4%,在读硕士生选择此选择的比例最低,为41.9%;从填写问卷的教师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高,为69.23%,而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低,为38.6%;从问卷填写者当前研究所属学科门类来看,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选择此选项的比例最高,都为75%,而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选择此选项的比例都不足50%。可见,科研人员的年龄、身份、学历、所属学科门类等对“配备掌握一定数字技术技能的馆员”需求有所差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技术服务应针对不同的科研人员群体开展。

2.4 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与建议

该部分设置了2个小题,分别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您希望您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以下哪些服务”“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有何其他意见或建议”。

2.4.1 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问卷设置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您希望您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以下哪些服务”小题,共有9个选项,其中一个选项为开放式回答的选项。该小题选项设置及329份问卷的选择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由表8可知,问卷填写者对“提供能够满足科研需求的数字工具”“有专业馆员提供面向科研团队的数字工具使用指导服务”“提供能够满足科研需求的中外文专业文献资源”等5个选项的选择都超过了50%,可见,这些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以上服务的呼声较高。在“其他”选项中,有人提出“组建学科服务团队,开展学科前沿分析,为学科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双一流数据”等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考虑科研人员具体需求的前提下开展服务。

进一步分析发现:(1)在“有专业馆员提供面向科研团队的数字工具使用指导服务”的需求方面,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对此项服务需求最多,占71.43%,其次是在读博士生(62.5%)、教学型教师(64.91%),对此项服务需求最少的是专职科研型教师,仅为38.89%;从科研人员当前研究所属的学科门类来看,经济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多。

(2)在“有专业馆员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科研,提供贯穿科研过程的支持”的需求方面,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在读博士生、教学科研型教师、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等对此项服务的需求较多,比例分别为58.33%、55.56%、54.29%;从科研人员当前研究所属的学科门类来看,艺术学、医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多。

(3)在“开展面向科研人员的专业文献获取、数字工具使用、科研论文撰写及发表等方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需求方面,从问卷填写者的身份来看,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科研活动的在校本科生、在读博士生、教学科研型教师等对此项服务的需求较多,比例分别为62.86%、62.5%、53.33%;从科研人员当前研究所属的学科门类来看,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的问卷填写者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多。

由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身份、不同学科门类的科研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2.4.2 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建议

问卷设置的“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有何其他意见或建议”小题,为开放式回答的题目,收回的329份问卷中有71份问卷提供了具体的建议,这些问卷中填写的内容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第二是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平台建设,第三是对专业馆员的看法及建议,第四是图书馆服务。

(1)关于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较多的问卷填写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主要涉及:资源建设应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应针对“双一流”对资源进行对标建设;注重资源建设的全面性、丰富性和新颖性;应加大数据库的采购量,提供专业知识数据库,提高外文文献数量,多采购专业书籍;文献资源(包括灰色资源)的提供;提供EndNote文献管理等正版软件;提供能够共享的工具、实验分析设备等。

(2)关于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涉及:图书馆要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雅,学科空间丰富,配置与之相匹配的设备;建设一些研修室,方便师生交流学习,尤其针对文科的研究,这些研修室就是文科学者的实验室;图书馆能够作为一个中间机构为各专业提供跨专业合作的机会;提供有声合作空间等。对图书馆平台建设的建议主要涉及: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提供工具文献和平台等。

(3)关于对专业馆员的看法及建议方面。对专业馆员的看法主要涉及:认为大多数图书馆员的科研支撑能力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乏,馆员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不高。对专业馆员的建议主要涉及:专业馆员多外出学习;加强馆员业务能力和科研素质,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掌握专业类软件的能力,能了解和服务本校的一些研究;以合作者身份参与科研项目的活动,涉及项目研发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可行性报告撰写,科研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参与科研论文撰写和发表;双一流学校需要一流的数据分析专家;招聘懂专业的教师兼图书馆员等。

(4)关于图书馆服务方面。主要涉及:要加强与用户需求的对接,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服务更人性化;加强文献检索和数据库使用的培训和服务;加强对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培训,使学生查文献更便捷;介入与教育教学科研相关的专业服务,合作开展元分析方面的研究,合作申报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涉及大量数据整理分析);满足科研需求,嵌入科研;加大对文科的支持力度;加强宣传,让教师充分利用图书馆;加强与科研院系的沟通,提高服务的针对性;通过ESI学科排名数据,分析撰写学科评估报告,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等。

3 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策略

3.1 重视专业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合作

调查发现,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有与专业馆员合作的需求,科研人员在文献调研能力、科研数据分析能力等研究技能,以及数字技术及工具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多的合作需求,而科研人员的这些合作需求,恰恰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有能力满足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安排专业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合作。首先,调查显示,一些科研人员认为专业馆员不具备科研所需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提升专业馆员的科研相关技能。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完善的专业馆员科研相关技能提升计划与措施,按需、按计划开展培训学习,注重培养科研服务带头人,逐步提升图书馆科研服务专业馆员的整体能力。其次,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合作的科研人员群体。比如,依据笔者的调查结果,高校图书馆可以以开展与学历相对较低的教师群体的合作为着手点,在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后,逐步扩展到学生群体;在科研人员所属学科门类方面,可以选择目前与专业馆员合作较多的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再次,专业馆员应根据科研人员的具体合作需求承担相应的工作。比如,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前期文献调研、科研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科研论文投稿期刊的选择等工作。最后,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科研人员推介专业馆员。调查显示,较多的科研人员不确定专业馆员是否具备从事科研相关的技能,而且也有较多的科研人员表示没有专业馆员主动就合作事宜与其联系,这体现了科研人员对专业馆员的不了解、专业馆员的推介工作尚待加强。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科研人员推介专业馆员。比如,介绍专业馆员具备的科研相关的能力,专业馆员能够在科研中担任的角色等。

3.2 促进科研人员使用数字工具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在科研中涉及的数字学术活动还较少,在科研中使用的数字工具也比较少,而随着数字工具的不断发展,科研范式也发生了改变,数字工具的应用使得科研变得更加便利。未来,科研人员将会越来越重视数字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会从事数字学术活动。因此,当前,高校图书馆应促进科研人员使用数字工具,使科研人员逐步在科研中从事更多的数字学术活动。首先,高校图书馆应了解科研活动中可能会用到的数字工具,并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工具,可以提供免费数字工具的链接,以及适当购买数字工具。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情况,确定要提供的数字工具,当前,应提供科研人员使用较多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工具等,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元数据创建工具、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等。其次,应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制作网络版的使用指导课件等方式,开展数字工具使用方面的指导,使科研人员能够顺利使用这些工具,将数字工具应用到科研活动中,尤其是要向涉及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在校博士生、职称较低的教师等对数字工具指导服务需求较多的科研群体开展此服务。比如,指导科研人员应用数字工具进行元数据创建、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开发软件及数据库等,使数字工具促进科研的开展。再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国内外数字学术研究、数字工具应用实践方面的讲座,让科研人员对数字工具的应用有直观的了解。比如,可以介绍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的数字工具选择与研究实践。

3.3 重视建立跨学科协作式科研空间

数字技术与工具的发展,使得跨学科的合作尤为重要。笔者对科研人员对协作式科研空间的需求调查也表明,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协作式科研空间的需求较多,因此,高校图书馆宜重视建立跨学科协作式科研空间。首先,在协作式科研空间的资源与人员配置方面,应考虑到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群体需求的特点,总体来说,应注重3个方面的配置:①空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学科专业文献,

其中,应以工具书类文献、专业基础类文献为主。②空间内应配置可供不同学科人员共享的设施与工具,比如,基础的电脑、投影等设施,多学科通用的分析软件等。③空间内应安排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专业馆员,比如,专业馆员为科研人员使用空间内的设备及工具提供指导,促进跨学科科研人员的联系,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数字学术服务。其次,在协作式科研空间的服务对象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重点面向在校本科生、职称和学历较低的教师提供这类空间支持,从科研人员年龄方面看,则重点为30~39岁的科研人员提供这类空间支持,并着重考虑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科研人员的此类空间需求。再次,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向科研人员推介跨学科协作式科研空间,并可以着重邀请相关科研人员到协作式科研空间从事科研活动。

3.4 加强资源保障并开展科研素养教育

调查显示,科研人员对中外文专业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资源、数字学术研究成果存储平台等方面的需求较多,这些都是对图书馆资源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较多的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提供科研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资源保障并开展用户科研素养教育。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本校重点建设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基于重点建设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加强学术研究相关的纸质文献、中外文综合性及专业性数据库的购买,尤其是可以利用ESI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深度的学科服务;并重视本馆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开发;通过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间资源共建共享等方式,为科研人员扩展获取文献的途径[14]。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基础的存储设施建设,为科研人员存储各类学术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数据、科研论文等成果的利用与传播。再次,高校图书馆应开展面向科研人员的科研素养教育活动。具体涉及科研相关文献获取、数字工具使用,科研论文撰写及发表、科研成果的存储与传播等方面。着重面向对该服务需求较多的科研人员开展此项服务,比如涉及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在读博士生、教学科研型教师,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等。

4 结 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优化面向科研的服务势在必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等类型的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及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服务的策略。由于笔者所在高校属于河北省,问卷填写者以河北省高校的科研人员为多数,更多地体现了河北省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情况,但是问卷结果也反映出一些普遍性的情况,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双一流科研人员馆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