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产业 立体扶贫
—— 水城县集中力量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2018-11-15 06:25张周虎
当代贵州 2018年35期
关键词:水城县水城猕猴桃

文_张周虎

水城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围绕全县“八大特色产业”精准选择和布局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参与多个产业发展,实现“立体式”“叠加式”覆盖。

“脱贫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要实现脱贫,那就是一句空话。”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多次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近年来,水城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县委、县政府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参与多个产业发展,实现“立体式”“叠加式”覆盖。

坚持发展规模农业。在产业选择上,坚持“顺势而为”与“顺愿而为”相结合,既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生态“十大工程包”和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以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又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气候、水热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群众意愿等各方面因素,围绕全县“八大特色产业”精准选择和布局产业。

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主导产业,坚持把猕猴桃、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县猕猴桃产业规模达10.39万亩,进入挂果期的有3.6万亩;茶叶产业规模达8万亩,进入采摘期的有5.5万亩。

在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扎实抓好刺梨、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八大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规模达105.11万亩,其中刺梨产业33.63万亩、核桃产业31.3万亩、精品水果17.77万亩,实现全县9.03万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5.07亿元,增速为6.1%。

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大生态推进大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以大农业推动大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生态与农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新生态科技、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加大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形成生态产业链,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努力打造“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县”。

同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的要求,把产业发展与退耕还林、绿化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择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好、绿化效果佳的产业品种,让经果林变生态林、产业带变绿化带、产业园区变生态园区,促进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同步提升。

坚持发展立体农业。做到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在抓好105.11万亩长线产业管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短线产业小黄姜2.24万亩、马铃薯13.1万亩、烤烟6.3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3000亩,发动群众养牛4516头、猪14560头、“桃花鸡”11.58万羽、中蜂20000箱,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山地立体农业新路子。

同时,着力在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产业链,投入2.58亿元建刺梨加工厂1个,年加工能力3.5万吨;投入1.1亿元建小黄姜加工厂1个,年加工能力10万吨;投入4100万元建“桃花鸡”屠宰场1个,年加工能力1000万羽;投入1亿元建猕猴桃基地冷库3个,冷藏能力3千吨;投入1.4亿元建生猪屠宰场1个,年屠宰能力36万头,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多产融合发展路子。

坚持发展示范农业。牢固树立示范意识,着力巩固好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省级猕猴桃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水城春茶、水城猕猴桃、水城小黄姜、水城红香蒜、水城黄精、比德大米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创建成果。

加大农业产业示范点的打造力度,重点将玉马线打造成为可赏花品果、享受田园乐趣的生态线和观光线;按照勇创一流、再争第一的要求,努力把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加大杨梅林场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生态科技“产学研基地”,将杨梅林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产业园区。

坚持发展精英农业。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努力把种植大户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小微企业,把小微企业培育成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培育成精英企业,把精英企业培育成企业集团,真正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向组织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发展农业企业133家,其中规模以上60家;发展农民合作社146家,带动农民就业14.15万人。

同时,加大“产业大招商”力度,引进广东温氏养猪项目在全县10余个乡镇建设120栋养殖小区,常年解决500人就业,间接带动贫困人口1万人脱贫;引进云南姜来无忧小黄姜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年加工20万吨小黄姜的加工厂1个,建成后可解决1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3000余贫困人口脱贫;引进贵州富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实施水城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项目,年产菌棒3000万棒,预计带动超过1万户贫困户就业或脱贫……

坚持发展精品农业。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立足市场导向,坚定不移地落实好贵州特色农产品“泉涌计划”,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近年来共获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6家,主导产业农产品品牌化率为83.72%,全面提升了水城特色农产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水城春”富硒茶品牌,把水城富硒茶做精做强;着力打造“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品牌,让水城红心猕猴桃成为全国猕猴桃产业的一面旗帜。按照“一乡一特”的要求,每个乡镇注册1至2个特色农产品商标,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水城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品牌,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品牌化、精品化发展。

坚持发展股份农业。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水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水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10余家培训机构为平台,结合全县产业布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各年龄阶段贫困劳动力就业特点,采取项目运作、田间实践、技术传授、务工增收一体化的模式,变培训为务工,让贫困群众既学到了技术,又获得了劳务报酬,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018年计划培训贫困群众9013人,现已完成培训6346人。

坚持以“三变”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同时建立健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把公司、村级组织和农户打造成利益共同体,让贫困群众切实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截至今年6月30日,共带动3.48万贫困户12.01万人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中3.3万户11.2万人得到分红10646.13万元。

“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打造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要力争达到100亿元”。在7月23日召开的县委七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志祥提出了水城县农业产业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

水城县坚持把猕猴桃、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县猕猴桃产业规模达10.39万亩,进入挂果期的有3.6万亩。图为水城县米箩猕猴桃园区一角。(胡小柳 /摄)

猜你喜欢
水城县水城猕猴桃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以生态文旅为底色绽放水城魅力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