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的“贴身管家”
—— 三都自治县广泛开展“干部当家”助力全面小康建设

2018-11-15 06:25潘池响袁绍阳何广
当代贵州 2018年35期
关键词:自治县全县农户

文_潘池响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袁绍阳 何广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总结提炼出了“五当五不”的“干部当家”脱贫攻坚模式,旨在用干部的“智慧本领”弥补贫困群众的“知识短板”,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委总结提炼出了“五当五不”的“干部当家”脱贫攻坚模式,旨在用干部的“智慧本领”弥补贫困群众的“知识短板”,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认为,要杜绝扶贫工作中的“养懒汉”现象,就得从“穷的家怎么当、富的家怎么当、有劳力的家怎么当、有资源有资金的家怎么当、无劳力无资金无资源的家怎么当”五方面着手进行破题。

摸清底数走村串户拉家常

哪家有几头猪,哪家今年的稻谷收成是多少,哪家具体有什么困难……三都自治县小康办主任朱民望对他包保的7户贫困户家的情况一清二楚,他说:“‘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摸清贫困群众的底数,我们包保干部就是要为贫困群众当好摸底算账的家。”

今年以来,三都自治县按照“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思路,运用脱贫攻坚“七个一”工作法,建立了“12345”脱贫攻坚干部下沉的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攻克“精准”壁垒,夯实扶贫基础。

每周主动给贫困户打一次“亲情电话”,拉家常、话亲情、谈理想是三都自治县每一位包保干部的工作常态。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三都自治县70%以上的干部下沉到村,对全县35万农村人口、1305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再排查,确保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在精准掌握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全县干部以“常回家看看”的心态,每月做一次“摸底回访”,与群众召开院坝会,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增进干群关系,破除“沟通壁垒”,与贫困群众一道谋好发展之策、打开致富之门。

此外,三都自治县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每季度为贫困户精准建立“收支台账”,让贫困户签字认可。同时引导群众注重节俭,学会理财,并根据贫困户能力大小、发展意愿等因人施策,分别在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

转变思想深入浅出讲道理

今年以来,三都自治县积极督促各级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深化扶贫知识,强化领导干部当“宣讲师”的基本功。按照“三级网格”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和水乡大讲堂,由县委书记带头深入农村一线、企业车间、项目工地、贫困户家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脱贫主题宣讲,引领全县干部掀起宣讲热潮。同时,包保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发放《精准扶贫政策明白册》、精准扶贫政策应知应会宣传单等,逐户宣讲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增强贫困户利用扶贫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构建“干部主动帮扶、群众积极发展”的良性扶贫机制。

同时,以“一补三强”(即:补精神之钙,强脱贫自信、强致富能力、强乡村管理)为抓手,着力推进志智双扶,大力宣传脱贫致富事例、创业致富典型,凝聚脱贫致富榜样力量。不断传输“贫困可耻、脱贫光荣”“脱贫摘帽、不等不靠”等正向的思想,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贫困群众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争当贫困户”到“争当领路人”的嬗变。

此外,科学区分自然条件恶劣致贫、基础设施落后致贫、产业发展滞后致贫等贫困村类型,并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举措,列出帮扶清单,统筹解决好产业发展、扶贫搬迁、教育帮扶、医疗补助等问题。细化分出因病、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贫困户类别,当好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的家,让贫困群众坚决向“懒汉”说不。

通过把富裕户扶持成为“种养殖大户”或“创业明星”并带动贫困户致富;宜工户鼓励外出务工或通过推荐就业岗位让其就业;宜农户结合扶贫项目或通过“先建后补”方式帮助其发展产业;宜商户通过发放特惠贷、创业贷款等助力其创业等,统筹做好贫困的、富裕的、有劳力的、有资金资源的、无劳力的各种类型之家的“当家工作”,形成“富带贫、强带弱、好带差”,互帮互助、竞相致富的良好局面。

壮大产业一心为民谋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三都自治县包保干部通过当好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家,让贫困群众坚决向“贫穷”说不。

下好“产业选择”这个先手棋。三都依托独具禀赋的气候、地形地貌、劳力资源和庭院空间实际,坚持群众需求和市场规律相结合,经过专家反复调研论证,着力打造符合三都发展特点的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田园、小作坊、小养殖“七小庭院经济”,重点发展工业辣椒、茶叶、水晶葡萄、黄桃等脱贫产业。

抓实“资金筹措”这个保障法。创新实施“先建后补”政策,对全县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实行直接补贴,对非贫困户发展示范点建设的予以适当补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好“特惠贷”“惠农脱贫贷”等政策,加大产业扶贫子基金申报、使用和管理,积极撬动社会资金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

用好“组织方式”这个粘合剂。坚持运用“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组织形式,成立产业扶贫专班,选优配齐农业专家队伍,负责产业项目规划,技术服务指导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等工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产业发展管理能力,让农户积极参与到产业中来。

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前排右一)在都江镇里勇村了解“干部当家”脱贫攻坚模式推进情况。(三都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打通“产销对接”这个关键点。制定“校农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推动“校农结合”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定点采购、产业帮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的方式,在全县学校推进校农合作。同时,积极与贵阳、都匀、凯里等周边地区的学校、医院、企业、机关、超市等进行深入对接,利用省、州大市场推广作用,不断扩大三都绿色农产品销售总量。此外,借力广州黄埔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三都农产品销售中心,积极拓展省外市场。

构建“利益联结”这个共同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五个统一”机制,将农户与大市场有效的联结起来,达到多方共赢。

夯实“基层党建”这个固本策。优化基层党组织,将全县86个村党支部全部升格为党总支,按原建制238个村建立脱贫攻坚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在产业上、建在群众生活区,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两级网格化管理,增强脱贫攻坚“四级联动”体系基层末梢的攻坚力量。

三都自治县围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1.152万亩、食用菌种植500万棒、新增黄桃种植3.2975万亩、投产茶叶种植7.28万亩、出栏香猪(含福猪、黑毛猪)4.45万头,完成玉米调减8.48万亩。

“我们还要带领群众大胆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做好示范,当好改革创新的家;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村庄整治上寻求突破,坚决向‘陋习’说不。”三都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潘仕进说。

猜你喜欢
自治县全县农户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跑起来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