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通往人心之路

2018-11-15 23:49
南风窗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财产权改革开放现代化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4亿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也从第11位一路跃升到第2位。

简单数字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命运的改变。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重大的改革议程应如何启动和推进,以及如何选择路径、控制风险,真正实现改革的目的,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在整个国家经历了“文革”的危机和重创之后,百废待兴,人心思变。经由重要历史事件的铺垫,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和变革求新的共识逐步形成和强化,使得改革开放的新思想获得快速而广泛的传播,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激荡,成为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每一个历史关头,伟大政治人物的非凡领导力至关重要,正确的重大决策使得思想解冻,推动发展实践。在正确的战略方向指引下,成功案例和激励因素不断积累,相互激发,铸就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史学界有一种解释,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最终指向人的现代化。40年来,现代化最直观的表现是“去三农化”,即产业结构上的工业化,地理空间上的城市化,社会身份上的市民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又促动着国家治理方式的嬗变。人们不断感受新式生活的喜悦,也持续体验传统社会瓦解的阵痛。中国人以传统的勤劳、忍耐、宽容的品格与对未来的乐观追寻,把国家和社会推进了真正的现代化大门。

历史上,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天下大治”,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共同的愿景。40年改革开放让我们初步实现了“天下大治”,但离我们的真正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今天,治理现代化已经是攸关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枢纽。

放眼全球,世界正在变得更平,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在经历重大调整。2001年至2017年,中国GDP总量在世界占比从4%增加到15%。这一时期美国的占比从32%下降到24%。而世界贸易额在GDP总量中的占比,从2007年高峰时期的53%,下降到2016年的不到35%。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逆全球化”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增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不確定性,也给转型带来了新的紧迫感。

我们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中国未来5~10年,是否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奋斗精神,克服外部困难,实现经济的爬坡过坎,又有效地缓解巨大环境负债、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并逐步迈向一个更加公正廉洁、民主法治的社会。

这给我们提出了安全和自由两大重要课题。对安全和自由的追求,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安全给人以一种确定性,让人免于恐惧。自由打开了人们生活和思考的无限可能,是幸福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创造力的来源。

过去40年,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对安全和自由有了更高的期待。财产安全,才有安全感,奋斗才有动力。我们需要对财产权保护给予最高位阶的法律保障。公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私有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创新是自由的函数。在创新的重要性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自由的重要性却仍远远被低估。

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在不同的历史节点,这需要我们做出权衡与决断。自由,可以视为是一种能够酝酿和导向更多可能性的社会机制。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尽可能地去完善或改进我们的制度,让社会活力自由生长,才能够增加对未知做出正确预测的概率。

这也是马克思说的“人的解放”的应有之义。人不应当是资本和其他一切物质的奴隶,他首先应有选择的权利,从不同的方向去实现有价值的、丰满的人生。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长久被压抑的欲望和智力奔涌而出。今天,我们依然坚信,13亿多中国人还有巨大的潜能等待释放。这是一条通往人心之路,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民通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财产权改革开放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生产要素市场化与农民财产权制度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以财产权理论析金融创新与监管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