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

2018-11-15 18:19林权何志远
时代金融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林权 何志远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正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了诸如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现象、政府对于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干预等问题,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原因和遵循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优化建议

我国1978年以来,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投资具备生产性,投入到生产、建设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能够促进经济迅速增长,各种基础设施的增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优化投资结构;财务消耗与经济负增长有关,反应我国财务消耗范围超越了正常的边界,政府应该考虑我国体制减少财政消耗范围。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角度,下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中国财政支出布局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一、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1.能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此中政府对教育和健康的付出最能影响劳动生产率,有以下三点主要原因我国对公共教育和医疗的支出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进步经济增加:第一,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具备更高的素质,他们的生产率往往比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高。第二,相比较而言,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身体健康没有保障的工作者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第三,面对突发情况,比如企业需要技术改革或者调整时,有良好教育身体健康的工作者能够更快得适应这样的变革和调整。政府提供这一类服务是为市场失灵做准备。钻研表明,当政府经由过程市场失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劳动供给,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2.有效的提高资本生产率。政府对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支出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本供给和资本生产率。财政支出带来的科技进步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1.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私人资本、劳动力的角度来看,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呈低度相关性,但是在我们国家,反而是财政分权降低了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说明我国财政分权存在不少弊端,需要政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革。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与经济增长已呈负相关,劳动力已近超过了我国合理的就业范围,失业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必然是负面的。政府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的升级和扩大就业,对我国许多重点企业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而且提出了优惠政策,以及类似大学生贷款一样的贷款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导致政府负债,增加了政府自己的财政负担,提供企业的福利的另一方面政府支出过多财政风险增加。

2.财政支出能力低下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对经济增长呈负面影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为了保持一定的政策连贯性,实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经济建设支出所占份额就相对较大,再加上政府支出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权分散,该管的没有管好,管不了的又去管,导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日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政府官员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奢侈之风盛行,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还是粗放型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在财政资金损失浪费方面,经济建设领域的浪费也十分严重,超预算现象普遍,建设成本高、资金浪费、盲目建设以及领导人的换班导致重复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缺乏有力的控制和监督,不利于廉政建设,财政资金的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3.经济转型中的不必要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力让政府盲目参与投资,导致财政支出过大。政府没有合理地配置资源,投资缺少多元化。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资本支出规模,转变公共投资方式和定价方式,制止盲目投资。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通过历年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比重较高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06年,我国社会文教支出达到百分之二十六,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比重最大的一项,这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表现,也说明中国对教育文化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中的国防支出比较稳定,由于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以及时代的变迁,国防支出逐年下降。我国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可见我国正致力于机构改革的完善。90年代后期开始其他支出比重明显增加,我国财政用于政府性补贴以及科研性经费有所增加。

第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不少问题,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现象,政府对于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干预,加之经济建设所占比重较大,本来由市场调节的资金变为财政负担,造成“越位”现象。我国近些年来财政补贴规模大,粗放型的管理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的负担,政策性补贴逐年增加,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和大范围的浪费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政府机构复杂,人员的巨额管理经费造成政府职能不能正常履行,还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政府过多干预竞争性领域,却在市场失灵的社会公共支出领域介入不足,造成缺位的现象,该管的没去管是第二个问题: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财政支出对于科研的支出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不足,比如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严重不足,这种不公平现象间接制约经济发展。另外支出结构对于农业发展不适用,虽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总量增加,但是比重却在下降,总的来说对三农产业支持力度还有待增加。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力度不够,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对了偏远的地区、农村地区的救助力度不够。社会福利的支出增长缓慢。最后财政支出对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支持投入不足,保护资源等环保问题需要重视,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生态环境不好,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原因和遵循的原则

第一,相比于其他發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制度,我国财政支出支出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例如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注重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美国建立了一系列法规制度;美国各级政府支出重点明确,联邦政府支出重点国防,地方支出重点教育福利,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第二,优化财支出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首先,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最优财政支出应满足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财政投资有限化,政府对于人力、物质资本投资的范围仅以补充私人经济活动为限,政府的投资对象的社会收益必须大于私人收益。第二,政府加大提供社会经济基本设施,来巩固经济活动。第三,把政府支出所需要的融资行为的社会成本降低到最小。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第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法之一:提高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上文支出经济建设的比重过大对经济增长率不利,这是短周期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看,经济建设投资大,后期的回报和收益更大,其中基础设施尤为重要,政府对该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提高重视并负主要责任。为了避免盲目投资,在建设基础设施之前,对成本其评估和管理来完成投资的质量。为了减少越位的现象,政府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规模,优化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有利于居民的需求,实现福利的最大化,逐步完善我国的分权财政体制以体现它的优势。财政支出对于国防贡献的作用小于经济建设,所以也可以考虑适度减少国防支出来巩固经济建设支出,提高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断地权衡两者之间收益,完成结构优化。

第二,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也就是提高社会文教支出的比重。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在于不忘记自己的文化,与其科學技术的发展也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没有科技,就没有未来。科技实力和国民素质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从长期来看,虽然会减少一部分经济建设的投资,但是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最大,提高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在现代化生产中,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所以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解决的问题。文教支出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技术这种第一生产力的源泉和基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第三方面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公共卫生支出不能满足许多地方,同样是偏远地区的卫生制度不够完善,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结合机构改革,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是两个熟悉的词语表明了决心,行政管理的支出过大对于经济和管理体制都没有好处,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让政府官员之间加强决策,相互管理,不推脱责任,提高透明度和总效率。

第四,增强社会保障付出布局,特别是对偏远地区贫苦群体的搀扶力度,社会福利进步,人民幸福感进步,增进社会协调成长。

第五,我国想成为世界大国,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多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靠的是高消耗、高污染,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当然也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跟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良,中国的财政功能范围规模该当严格限制在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范畴,理性削减经济建设付出,制止“越位”征象,把投资重点操纵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大众工程等方面,实现大众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这迫切要求中国认可财政支出布局的存在题目并做出顺应经济发展的改革,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支出布局的一些建议,可是要真正完美财政支出布局还需要更多鼎新。

参考文献

[1]李凤飞.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严成樑.最优财政政策选择_从增长极大化到福利极大化[J]财经研究2012(10).

作者简介:林权(197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践;何志远(1997-),汉族,浙江义乌人,本科学历,财政学专业。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