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书包和家伙事儿

2018-11-17 18:03方文墨
中国工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量规业余时间钳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的大书包的故事。

我从2000年上沈飞技校学习开始,总是背着一个白色帆布大书包。从上学到进工厂,这个足有10多斤重的大书包,我一背就是10年。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是,我的书包里装的是我爱不释手的《钳工入门》《钳工工艺学》等专业书籍。

2008年前后,单位里兴起了一股健身热,业余时间工友们三五成群,不是去游泳就是打羽毛球。一天下班后,工友见我成天背个大书包却从不参加他们的健身活动,觉得我这个人有点不合群,很另类,就不解地问:“大墨,看你成天背个大书包,但从没见你和大伙一起活动过,你业余时间都是咋打发的?”我笑着答道:“看书呗。”工友们觉得我在开玩笑,就半信半疑地打开我的大书包,果然发现书包里面装的全是技术书籍。当时,工友们惊讶的表情和敬佩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

“方文墨,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不是在书店,就是在去书店的路上。”朋友们总是这样和我开玩笑,其实,我的业余爱好说来也不少,旅游、烹饪、打篮球无所不好。可是,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钳工技术知识,我一次又一次忍痛割爱般地舍弃了它们。记得有一次,妈妈想考察一下我是不是把买来的书都认真看了,便让我找关于刀具测量的内容,我随即从书架里翻出一本书,准确地打开相关章节指给她看,妈妈满意地笑了。

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什妙。我还有一个制作精美的工具箱,里面不仅装有上千元一把的锉刀,还有一组由83块量规组成的从日本进口、价值5000多元的成套量规。这些钱都是我从每个月微薄的工资中以不低于100元的额度一点一滴节省出来的。为了买这些宝贝,我宁愿在眼镜坏了以后从镜框粘到镜腿,直到结婚前才不得不在家人的多次催促下换了一副新的;平日里一身工作服从工厂穿到家里,一年几乎买不上一套新衣服。

这些与我朝夕相伴的家伙事儿让我干起活来如虎添翼。在使用这些新工具的同时,我还把它们与厂里使用的工具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距,然后自己动手加以改进,累计改进各种刀、量、夹具100多种。特别是有一种铁合金专用丝锥经改进后,提高工效4倍,这些工具成为工友们干活时的好家什、抢手货。

我平时经常加工的零件平面一般是火柴盒大小,每个表面起码得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每天要完成往复单一甚至枯燥的锉修动作8000多次,循环往复的动作让我的神经处于一种机械的状态,我也仿佛成了一个机器人。说句心里话,我不止一次地感到这样做实在是太累、太苦,也不止一次地想到了放弃。但是,当我回到现实生活中,却总会为自己的偷懒思想感到羞愧。时间久了,我也就适应了,习惯了,更不去想这么多了。

学无止境尚需一生追求,梦比天高更要脚踏实地。我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梦,逐梦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只要坚定信念,放飞梦想,学习也能变得快乐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松一口气停下来,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方文墨了!

猜你喜欢
量规业余时间钳工
量规:极简多元评价让目标看得见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新时期钳工教学的几点分析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探究评价量规,提高教学实效
拉长生命的“链条”
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
业余生活怎样才能过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