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趣味

2018-11-17 14:07梁启超
书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机缘领略无趣

梁启超

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这句话虽然不敢说把生活全内容包举无遗,最少也算把生活根芽道出。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著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人怎样会活得无趣呢?第一种,我叫他做石缝的生活:挤得紧紧的,没有丝毫开拓余地,又好像披枷带锁,永远走不出监牢一步。第二种,我叫他做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又好像蜡人一般,没有一点血色,又好像一株枯树,庾子山说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这种生活是否还能叫做生活,实属一个问题。所以,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然而敢说没趣便不成生活。

趣味之必要,既已如此,然则趣味之源泉在那里呢?依我看有三种:

第一,对境之赏会与复现。人类任操何种卑下职业,任处何种烦劳境界,要之总有机会和自然之美相接触——所谓水流花放,云卷月明,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只要你在一刹那间领略出来,可以把一天的疲劳忽然恢复,把多少时间的烦恼丢在九霄云外。倘若能把这些影像印在脑里头,令他不时复现,每复现一回,亦可以发生与初次领略时同等或仅较差的效用。人类想在这种尘劳世界中得有趣味,这便是一条路。

第二,心态之抽出与印契。人类心理,凡遇着快乐的事,把快乐状态归拢一想,越想越有味,或别人替我指点出来,我的快乐程度也增加。凡遇着苦痛的事,把苦痛倾筺倒箧吐露出来,或别人能够看出我苦痛替我说出,我的苦痛程度翻会减少。不惟如此,看出说出别人的快乐,也增加我的快乐,替别人看出说出苦痛,也减少我的苦痛。这种道理,因为各人的心都有个微妙的所在,只要搔着痒处,便把微妙之门打开了。那种愉快,真是得未曾有,所以俗话叫做“开心”。我们要求趣味,这又是一条路。

第三,他界之冥构与蓦进。对于现在环境不满,是人类普通心理,其所以能进化者亦在此。就令没有什么不满,然而在同一环境之下生活久了,自然也会生厌。不满尽管不满,生厌尽管生厌,然而脱离不掉他,这便是苦恼根原。然则怎么救济法呢?肉体上的生活,虽然被现实的环境捆死了,精神上的生活,却常常对于环境宣告独立。或想到将来希望如何如何,或想到别个世界,例如文学家的桃源,哲学家的乌托邦,宗教学的天堂、净土如何如何,忽然间超越现实界闯入理想界去,便是那人的自由天地。我们欲求趣味,这又是一条路。

第三种趣味,无论何人都会发动的。但因各人感觉机关用得熟与不熟,以及外界帮助引起的机会有无多少,于是趣味享用之程度,生出无量差别。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专从事诱发,以刺戟各人器官,不使钝的,有三种利器: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是美术。

猜你喜欢
机缘领略无趣
水晶肴肉,带你领略镇江味道
领略宋朝极致生活美学——读《大宋梦华》
生活趣味
皮质褶皱
历史重叙的缺失和反思性重叙的机缘与价值
浅析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无法看清的现实”
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你有趣,世界才有趣
追寻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