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8-11-17 09:31梁金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梁金萍

摘 要:猜读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及精到的文字锤炼。运用猜读法设计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文本来设计猜读点,以便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启迪他们进行思考,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焕发他们的创新

潜能。

关键词:猜读理论;猜读选点;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猜想法似乎只是理科教学课堂的“专利”,其实也可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猜想法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简言为“猜读法”。猜读,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推测需要补填的内容,或者根据语言环境自我创设文本内容。然后出示原文,比照自己猜测的结果,看看有何出入。进而由自己所猜的内容、写法与原文的比较,分析自己与作者的人生阅历与生活体验的差异,从而深入地解读文本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及精到的文字锤炼。

一、选择适宜猜读内容

猜读包括整体猜读和文本片段猜读两种情况。就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选择片段猜读进行练习。

1.猜核心词

写景叙事类文本比较适合此类猜读。执教者往往抽掉一些关键的词语或者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格让学生进行尝试猜填。然后将自己猜填的内容与原文对照,再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可以更深切地领悟到原文对词句的推敲的精确度、形象性以及生动性,也才能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进而体会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此时的心境。例如笔者在教学《风筝》一文时,就采用猜读法。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弹出大屏幕,让他们猜填一系列的动词:

我 似的,便 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 了他。他 着大方凳, 在小凳上;便很 地

了起来,失了色 着。……我即刻 手 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

经过猜填与原文比照,学生自己的填写几乎与原文大相径庭。但是猜填与原文比照分析中,学生就可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心境。

2.猜文本细处刻画

学生在阅读像小说这样的叙事性的文章时,初步阅读后会对文中人物的大致性格特点有整体的把握和粗浅的认识。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初中学生,介于他们的知识层面和认知水平,在自主阅读时不可能完全把握到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所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节设计猜读练习,可弥补一些这方面的不足。如学生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过程中,对“我”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以及蕴含其中的深情而感动得流泪无法深刻地理解。父亲给儿子买水果是很正常的事,有必要如此感天动地吗?关于这个难点,我们就可以借助猜填关键词让学生理解。

我看到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边,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经过猜读后与原文比较,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感动而难忘背影的原因,相比之下,对作者这种深刻感情的体会不是朗读指导所能企及的。

3.猜文本空白

经典的文本大都让读者读得意犹未尽,教师可抓住空白处设猜读点,帮助学生尽知其意。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主人的悲惨境遇留有大量的“空白”和“缝隙”。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阐释空间设计这样的教学: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情节及主旨的把握,借助想象,假如多日不见的孔乙己原来是参加科考,现在中举还乡,描写此时孔乙己的状况及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塑造出自己认知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将原文中的艺术形象与他们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比对,在比较中找到艺术形象之间的差距,再进行深入解析,以此来明确文章所揭示的主旨,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启发与锻炼。

二、猜读的实施步骤

用猜读法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边探索,一边实践,在摸索中总结出以下有效的环节。

1.制定明确阅读步骤

合理的阅读步骤预设是保证猜读效果的前提,环节不可打乱,每一环都不可少。先让学生猜,然后再读原文,继而比较证实。因为,猜是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让学生猜的过程中也能了解他们的思维动态;读,是比较证实的依据,也是了解原作的途径;唯有比较证实,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

2.适时创设情景

猜想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合理,不但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空间的改善。想要启迪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同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须创设一种情景,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进入语境,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运用猜读法,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读思结合,合理适度的猜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猜读教学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探索深思,细心揣摩,能让其思维尽量大的扩展,达到对文本更透彻的理解,以及能深入领悟和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其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才算真正开出了“语文花”。

参考文献:

[1]郑文庆.猜想,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5(Z2).

[2]郭风云.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注:此文系甘肃省武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WW【2015】GH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