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批判

2018-11-18 01:41王岩
社会观察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宪政普世

文/王岩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摘自《探索》2018年第1期;原题为《新自由主义的中国样态及其批判》)

中国新自由主义承袭了西方新自由主义衣钵,其理论构造、价值诉求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并无二致,但又表现为多种形态。中国新自由主义及其不同存在形态,在发展实践中都力图将西方新自由主义理念由单纯的知识性介绍转变为直接的制度性移植,以此争夺和攫取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中国形态

受新自由主义同质化的影响,国内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思潮、宪政民主思潮、公民社会思潮、西方新闻自由观等社会思潮都镌刻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属性。

1. 民主社会主义

从表面看,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关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确实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实际情况是,自由主义构成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而民主社会主义深化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中国新自由主义也有容纳平等、公平的巨大空间,国内民主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追求公民权利、自由平等、程序正义等价值理念时有着很大的重合面。正是这些价值重合面构成了中国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底线”。然而,对于新自由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而言,问题的关键并非是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孰多孰少,也绝非是公民权利、程序正义的价值重合,而是如何才能确保中国社会能够沿着“第三条道路”发展。中国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在青睐“第三条道路”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正是由于两者都希望通过曲解我国社会性质、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原则界限、淡化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等方式,最终诱导我国走上资本主义的“歧路”“邪路”。

2. 历史虚无主义

从理论主张上讲,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蔑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颠倒历史人物是非评价、质疑社会主义革命进步性、否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成就,凡此种种新自由主义式的说教,恰恰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本质规定性。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几度泛起。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新自由主义者打着“反思历史”“重估历史”的旗号,从否定“文化大革命”到否定社会主义建设史、再到否定5000多年中华文明演进史,从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错误到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人物,从全盘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到对党的指导思想恶意诋毁、攻击,等等。时至今日,为了配合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仍有选择性地虚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建设史,将抹黑诋毁毛泽东和曲解毛泽东思想作为西化和分化中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 普世价值思潮

作为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手段,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的兴起是近年来的事情。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将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一种普世价值而对外兜售;在国内,一些新自由主义者更是将秉承普世价值作为重要使命,并以普世价值来拒斥和否定“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甚至有自由主义者声称“中国模式”是特殊论,认为用“中国模式”取代普世价值不具有可行性。按照此类人的说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接受与普世价值相适应的“欧洲、北美模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可见,国内普世价值思潮是一种奉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圭臬、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为旨归、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当前国内思想理论界关于普世价值有无之争,表面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论争,实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只要中国新自由主义存在一天,国内普世价值论者试图按照新自由主义理念指导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造我国政治制度的目标就一刻也不会放弃。

4. 宪政民主思潮

从宪政衍生的历史传统来看,自由主义的自然法权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论、有限政府论等思想学说构成了宪政原始的理论基础;就当代政治文明而言,西方宪政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主要是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中国新自由主义高举宪政旗帜,主张参照欧美国家的宪政制度设计并建构中国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而后根据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来修补和完善宪政政策。为了完成所谓的“社会主义宪政事业”,中国新自由主义与宪政民主思潮鼓吹“宪政普适论”的言行可谓如出一辙。一方面,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历来有美化宪政理论的思想倾向和建设宪政制度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政治阴谋,也加快了国内新自由主义与宪政民主思潮合流的步伐。如果套用宪政鼓吹者的话来说,中国新自由主义所竭力推动的宪政改革,其根本目标就是“解构以致终结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制体制,再造共和,建设名副其实的宪政民主国家”。

5. 公民社会思潮

公民社会思潮将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等新自由主义理念作为指导公民社会建设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且一经产生便沦为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附庸。国内新自由主义者普遍相信,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而言,公民社会既是“制约政府公共权力”“解决权威秩序与现代民主关系”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根本出路。由此,建设和维护公民社会成为国内新自由主义者的共同追求。他们一方面鼓吹“公民社会就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不能将公民社会视为‘陷阱’”,希望通过“淡化意识形态”“规制政府行为”等途径实现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他们竭力借助“公民社会”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公民自治模式和契约文化,以此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显然,中国新自由主义者所编造的公民社会神话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6. 西方新闻自由观

作为一种有着明确政治取向的社会思潮,新闻自由观的滥觞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在当下,西方新闻自由观俨然沦落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历来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连篇累牍地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失实、充满偏见的报道是其惯用伎俩。另一方面,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也盲目推崇西方新闻自由观,认为经过市场化洗礼的西方媒体彻底实现了新闻自由和客观中立。据此,他们过度标榜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人为割裂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舆论宣传工作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挑战我国的党管媒体原则,抨击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将党领导下的新闻自由狭隘地理解为党的新闻自由。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武装自己,揭开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观不为人知的意识形态面纱,使人们真正走出对西方新闻自由观的迷思和幻想。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

中国新自由主义外在不同的表现形态并不能抹杀其内在不变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当然,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中国新自由主义,也以其特有的意识形态方式和功能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主张上,中国新自由主义垂青于西方新自由主义“三化”政策

国内新自由主义者怀揣着市场拜物教情结,向来仇视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情有独钟,并将新自由主义视为具有普世性的经济学理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依据西方新自由主义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彻底私有化的理念,为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开出了“药方”。他们反对党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主张取消国家管控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要求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竞争领域,进而企图否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内新自由主义者还竭力为私有产权辩护,力推中国私有化改革进程。尤其是在中国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科斯产权定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下,国内新自由主义者更加坚定了私有化改革的信念,认为私有财产是个人一切自由权利的基础与保障,财产权为限制政府权力、防范私人领域受到侵害提供了最为安全的屏障。

2. 政治制度设计上,中国新自由主义膜拜西方资本主义宪政民主模式

国内新自由主义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宪政体制,在宪政运转起来以后,自由多一点还是平等多一点,宪政体制本身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参照西方新自由主义三权分立、多党制、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的宪政民主模式来擘画中国自由宪政的政治蓝图。所以,改革伊始就有新自由主义者公开斥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疯狂”、污蔑人民民主专政为“万恶之源”、叫嚷“彻底批判中国共产党”,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否定党的领导和批评中国政治体制,引导中国走上西方自由宪政道路,进而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制度。当前,虽然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宣扬宪政主义的言辞态度趋于温和,但其力图按照资本主义宪政民主模式促进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激进诉求并未改变,其配合西方敌对势力将中国“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的政治诉求也可能死灰复燃。

3. 意识形态建设上,中国新自由主义敌视马克思主义而推崇多元主义

对中国新自由主义者而言,仇视、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其一贯立场,歪曲、肢解马克思主义是其常用花招。改革开放至今,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从未中断,其方式和手段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一是鼓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无法解决20世纪中国的发展问题。二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所特有的斗争性和革命性,妄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毫无关联。三是宣称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危害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社会和中国社会建设没有任何价值。四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偏激的意识形态”,它只有在国家权力的保护下才能取得“国教”的独尊地位。从以上所列的四种错误论调可知,中国新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围攻”“讨伐”可谓来势凶猛,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更是昭然若揭。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前提批判

警惕和防范中国新自由主义是客观上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主观上纠偏国内新自由主义者西化逻辑的双重需要。而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必须革新对中国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方式,即从中国新自由主义的立论前提出发对其展开批判,不断向人们揭示中国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依附性、思想定位的空想性、价值理念的欺骗性和实践方法的教条性。

1. 中国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依附性

中国新自由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依附性很强的思想理论体系,其在嫁接西方新自由主义时采取了一种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态度。就其在各领域的核心主张而言,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依附性更为明显。中国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上,要求全面引入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机制,主张以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为标准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政治诉求上,鼓吹西方新自由主义以代议制为形式的宪政民主制度,倡导宪政立国;在文化理念上,要求实现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主张用新自由主义替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建设上,以培育公民社会为由消解中共领导权;在伦理道德上,标榜所谓“个人自由优先”原则,鼓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可见,中国新自由主义并非是什么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它不仅在理论基础上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而且在思维模式上也有着浓厚的僵化色彩。

2. 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想定位的空想性

中国新自由主义谋求主导思想地位的努力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在新自由主义者的潜意识里,自由主义可以同中国文明相结合,中国社会与自由主义也能够形成“共生一体”的新格局。他们认为,“自由不再是知识,而是事实,伦理的事实或者历史的事实”,“自由就是中国的‘道’”;自由作为一种“普遍的信念”,是促进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无论是国共两党激烈斗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多党合作期间,中国自由主义或是以“中间力量”出现或是靠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亮相,根本不存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思想力量的最后胜利者”一说。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努力和设想并未如愿以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日益为国人和世人所认可,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奉者、推广者与践行者。

3. 中国新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欺骗性

中国新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欺骗性是其理论基础依附性、思想定位空想性的必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以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的化身自居,并将这些抽象的价值理念描绘成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竭力倡导自由主义思想无国界,自由主义理应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因而有着很强的蛊惑性和欺骗性。其实,中国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绝不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权,而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人的获利需求和制造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从早先鼓吹“告别革命论”“文化多元论”到今天力倡“私有制优越论”“市场万能论”“普世价值论”,其宣传误导的方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隐蔽化。但无论如何变化,中国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抽象性、虚伪性、超阶级性的内在本质始终如一,其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初心”未泯。

4. 中国新自由主义实践方法的教条性

中国新自由主义将西方新自由主义奉若神明,自然也就形成了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判断是非标准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正是这种僵化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国新自由主义实践方法的教条性。一方面,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批判指责我们党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唯‘西’是从”的依附心理导致其教条式地运用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建设。同其他教条主义者一样,国内新自由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个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更“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但与其他教条主义者相比,国内新自由主义者“以‘西’化‘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似乎危害性更大。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宪政普世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普世价值论
宪政思潮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维护新闻自由成斯诺登新工作
论西方的新闻自由
中国须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
流亡时期梁启超的宪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