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山变成“菜园子”

2018-11-18 09:08王颖周梓颜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清镇刘云蔬菜基地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颖 见习记者 / 周梓颜

虽说还有4年就要退休了,但李景明的工作节奏却丝毫没有慢下来,反倒有一种越干越起劲的架势。除了在办公室写材料、谈工作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田间地头。

李景明是清镇市蔬菜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种植技术33年,是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清镇哪块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他如数家珍。

4月,田间地头,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看着曾经的荒地变为如今的沃土,清镇市暗流镇暗流河村富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云坦言,一切都要得益于李景明的悉心指导:“今年是李景明指导合作社种植的第十个年头,以前是手把手地教,如今还隔三差五来查看指导。”

曾经的暗流河村,一年只能种植两季蔬菜,土地及人力资源大量被浪费。自2013年起,合作社村民在李景明的带动下实行以短养长、接茬种植。现在,全村大棚可实现五六季蔬菜种植,一年能卖200多万元,让村民们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田埂上,李景明和刘云望着不远处的空地有了新打算:种植新品种。而这种新品种,正是李景明当下引进试验的白花菜。

“以前老百姓种植蔬菜都是吃什么种什么,没有规划,也不知道种什么适合,农技师要做的,就是挑选出最合适的品种规模化种植,帮助他们增产增收。”李景明目光如炬,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

为了搞清一种蔬菜是否适合种植,李景明常常一个人在科技示范园里做试验,一次试验最少要大半年。

新品种、新设备、新知识,李景明不停地发掘更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截至目前,他已做过辣椒、甘蓝等40余项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出50余个蔬菜新品种生产推广,总结出多套生态化栽培技术规范。

2011年,清镇“五个万亩”蔬菜基地雏形初现,李景明奔赴卫城、暗流、新店等地,指导辣椒、豌豆等蔬菜种植。那一年,清镇凭借“五个万亩”蔬菜基地捧回贵州省农业丰收一等奖,而这也是清镇农业所获的第一个省级大奖。

李景明离不开土地,也离不开研究,他多次参与蔬菜生产技术项目的第一线研究。2016年,他主持的《贵阳蔬菜主要保供基地周年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经过验收,实际示范推广达到43.7万亩,亩均产量超过2600公斤,增产27.82%,亩增产值达1280元。

随着农业种植不断发展,如今清镇已成为贵阳主要保供蔬菜基地,蔬菜产业也成为全市农业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30余万亩的蔬菜常年种植,一年可出产40余万吨,产值达9.5亿元以上。2017年,清镇被评为“贵州十大蔬菜基地县”之一。

李景明说:“农技师既是时代发展的助力者,也是老百姓种植技术的答疑解惑者,要不停用试验先行探索,替农民避开盲目选择,提升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清镇刘云蔬菜基地
民警查逆行,他突然说自己杀了人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丁俞钶??《田园乐》
钱子忆??《包》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孔恩宇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神秘的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