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保健医 看病不花钱
——辽阳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医疗精准扶贫

2018-11-19 12:42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1期
关键词:辽阳市调研组大病

辽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在全省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上门保健,免费看病治疗,在辽阳市引起强烈反响。省政府研究室会同省扶贫办赴辽阳市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许多贫困群众说:“现在每家都有保健医,不花一分钱就能看大病,政府真是雪中送炭。”调研组详细了解情况后,一致认为:辽阳市从抓医疗精准扶贫入手,在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实际效果很好,不仅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医院还有盈利并体现了社会责任,赢得了百姓的称赞。这是一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力推广。

主要举措

疾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辽阳市现有农村人口10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92人,其中因病致贫16558人,占比达62.5%。辽阳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基础上,将医疗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脱贫。2016年,通过核查为符合精准医疗救治的10949人建档立卡,免费收治住院贫困患者3193人;2017年1月至4月份,免费住院治疗1076人,为4000多个贫困家庭解除了疾病痛苦。

切实加强领导,做好顶层设计。辽阳市委、市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坚持和谐共享的理念,着力建设幸福辽阳、提升幸福指数,成立了低保救助、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专项扶贫4个扶贫推进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就推进医疗扶贫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并组织召开相关部门会议,就如何盘活新农合结余资金助推医疗扶贫作出安排部署。市卫计委制定了《辽阳市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辽阳市卫生计生系统精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医疗精准扶贫行动。

强化资金保障,实施免费救治。市政府决定从历年沉淀的农合资金中提取出一部分,用于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政策补偿(农合报销、补偿保险、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之外的救助,剩余不足部分由医院兜底。设立精准医疗扶贫专项基金。2016年至2018年,利用新农合结余基金安排3000万元支持医疗扶贫。所有医疗精准扶贫患者的住院费用均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患者不用交押金、不承担任何费用。

整合部门力量,组建医疗队伍。市卫计委牵头,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红十字会、保险公司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列为救治重点。为有效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市卫计委还将免费救治对象扩展到农村低保、五保人员。确定辽阳市中心医院、结核病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作为医疗精准扶贫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辽阳县和灯塔市中心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组成5支医疗队,入村到户开展医疗精准扶贫送诊。

开展签约服务,设立家庭医生。2017年,市中心医院推出“签约公益家庭医生”“慢病患者免费投药”新举措,组织340名医生与13008户精准医疗扶贫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对身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8种慢性病患者进行口服药品投放,分3批次送药近万人,保证农村贫困患者用上药、不断药,达到“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动态为零。

显著成效

辽阳市通过开展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病在深山有人管。一些深度贫困的患者,可享受医院救护车的免费接送,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各定点医院专门设置医疗精准扶贫窗口,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实施新农合报账、大病保险理赔、大病医疗救助、医疗应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务,患者只需携带《扶贫手册》等有效证件,即可住院治疗,享受全程VIP服务。

改善了医患关系。救治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庭。许多患病多年的顽疾得到根治,受救治的贫困群众无不感念党和政府的恩情,感谢医务工作者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贫困患者把医生当恩人,医生视贫困患者为亲人。调研组在辽阳市中心医院调研时,来到2102病房探望贫困户患者,看到一位年仅25岁的白血病患者。这名叫朱林的患者告诉调研组,他已住了五六次院,共花了60多万元,自己却没花一分钱。要是没有这项政策,恐怕早就没命了。临别时,其他病房的一位贫困户患者家属,听说调研组来了解情况,急忙将调研组拦在电梯门前,向调研组深深地鞠上一躬,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调研组在走访贫困户王炎家时,得知她16岁时患了强直性脊柱炎,卧床13年,生活不能自理。去年,辽阳市中心医院在进村入户巡诊时了解情况后,没让她花一分钱,就为其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现在她已经能独立下地行走了。与调研组分别时,王炎哭着说,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她能够逐渐回到正常人的状态。深入农村开展医疗扶贫,锻炼了医院职工队伍,医护人员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受到净化,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市有3名同志被评为医德楷模,10名同志被评为医德标兵,10名同志被评为医德先进个人。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17年4月初,省扶贫办在辽阳市召开全省医疗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人民日报》 《中国经济导报》 《农民日报》 《健康报》 和《辽宁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省委办公厅《辽宁信息》对辽阳市医疗健康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省各地纷纷到辽阳市考察学习。在辽阳市考察时,给调研组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市中心医院工会主席马丽。她手机里储存着全市3万多农民、1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电话号码,以及有关他们的医疗保障信息,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让医院更好地为农民、为贫困户实施医疗精准帮扶。 《辽宁日报》专门以“马丽的手机不寻常”为题,宣传了她的先进事迹。

借鉴启示

辽阳市医疗精准扶贫工作,解决了弱势群体多年靠自身无力解决的难题,深得民心。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为全省脱贫攻坚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医疗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探索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水平等办法,解决因病致贫或返贫的问题。但实践证明,如果一些做法仅仅是浮在宏观层面上,缺乏具体细化的落实办法,找不准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致贫病根。辽阳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全面筛查、精准治疗、跟踪问效、签约服务等手段,在根治病根、拔掉穷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医疗扶贫是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辽阳市开展医疗精准扶贫的经验证明,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可以有效地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卫生部门应依据农村医疗市场的空间,调整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分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大力吸收社会资本,发展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扩大农村医疗资源总量。以强龙头为重点,强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疑难危重患者的服务能力。

医疗扶贫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辽阳市通过深入农村进行疾病普查发现,农民患疑难杂症较多,小病挨、大病拖,有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导致全家返贫,有的全家有病,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医疗工作队针对贫困患者对症施策,贫困家庭患者怕住院治病耽误生产,医疗队还要做患者的工作。一些病人通过救治,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变为生活能够自理,有的还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使贫困家庭获得了生机。

做好医疗扶贫工作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工作队。辽阳市中心医院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院长亲自安排部署,指派一名副院长带领20多名医疗专家,携带专门配备的检查设备,早出晚归,深入到39个乡镇(街道) 的426个行政村(社区),行程5万公里,进行巡回医疗地毯式筛查,对患大病、严重慢性病的近11000人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治疗管理,成功收治了3000多名精准扶贫患者,为该项工作取得成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辽阳市调研组大病
五种疼痛别忍 当心拖成大病
辽阳市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医疗卫士群英谱
全国人大调研组来鲁调研
以调研促发展 建立研究性教学评价组织
大力发展辽阳市精细化工产业的对策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研组到马山县开展扶贫调研
辽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莅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