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11-19 03:29江贵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教学内容

江贵伟

美术教育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感情打开审美的心灵大门,发展审美能力。我们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意志行为,所以意志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按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如果一部分人接受美术教育,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培养。

一、要重视知识目标的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所有学科教育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目前在我们美术教育发展中,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整个基础教育而言,应该将人的目标放在首位。

我们特意将培养美术兴趣列入美术学科目标中,体现了平衡的追求。试如果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之后不是对美术兴趣益浓,而是越来越厌恶美术,我们的美术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如果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能够培养起对美术的终身兴趣,那将是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莫大的成功。

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要求降低难度和增强弹性

由于知识能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的可能性非常小,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一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理解,明暗调子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简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很容易。教学内容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学生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一种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其中的一些学生肯定是不公平的。一般而言,学生可分为一般、较好和较差的三个层次,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针对一般层次学生。

三、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逻辑淡化和节奏变化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教学活动。实际上努力追求美术教学内容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系统环境和条件,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一种分散的环境。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还必须意志相关联的指导性目标和情况相关联的表现性目标交替才能形成节奏变化。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不断显现出对学生的素质方面的教育功能。作为长期美术教学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学习方法以“兴趣”为先。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是搞好美术教学的第一要务。一堂课,一次活动,有兴趣,则有收获;无兴趣收效甚微。只有爱学,心里没有压力,就会乐此不倦,才会有学好可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讲《雕塑自己形象》一课时,自带照片、镜子、了解自己的特征画出自己的脸谱。这样,学生兴趣极高,老师再讲解拓展,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一个“趣”字。

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死搬教科书走过场,应注重实效,从低起步,适当要求,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解除学生心理负担,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如在教《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时,设计简单的问题,营造课堂氛围,效果很好。

教育上方法上“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发展美术,以人为本的目标,我从三方面做了尝试:

同一班或同一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施教,使所有学生各有所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活动、考试都分层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身出发,循序渐进,分类达标,整体推进。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全部录取的初中生,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弱势群体”,他们是教师的“头疼生”,这些学生厌学,极易成为违纪生和流失生,转变这些学生无疑是美术教师的工作重点。

作为施教者给这些学生多吃“偏食”,多谈话、多鼓励、多关心、多辅导,定目标,不厌差,不厌烦,热情对待。后进生的进步同样也能对好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寓教于乐是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教育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施教者应通过好的作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心灵得到净化,学生象往在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周围的一切对健康有益,不知不觉培养起对美的热爱、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讲究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取于疑,疑解于问”,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来自于问题。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气氛。就能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洞察能力。如高中年级全一册《蒙娜丽莎》一课时,教师问:用刀或者粗布代替笔作画你们见过吗?此时学生们对画法产生好奇,迫不及待想探个究竟。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处理上课内容,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成份,进行思维课堂教学训练。注意不断促使学生多思、多疑,易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美的感受、美的陶冶,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对绘画的创意、装饰性及创作灵感。

展开联想、激发创作精神。联想比知识重要,因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最近全国上下宣传义务教育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因为世界上的一切用联想来概况,是知识源泉。美术教育根据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精心设计与安排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首先老师鼓励和建设同学的期望等方面去听、去写、去评、认识和体验自我教学水平,大胆联想,促使自己在绘画中感悟。

互相交流,体现创新意识。中学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相当炽热,学生的必须性强,总是希望把自己必须或者引起别人的好评,因此,课堂教学中提供“讲解、分析、欣赏名作”的环节,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我在讲解《开国大典》一课时,同学们很受欢迎,这幅画的色彩富丽、明朗、热烈、欢快的情绪性,既真实地表现了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十月,又表现了举国上下欢腾的热烈情绪。在处理色彩关系时要学会整体观察,它会对学生的心理上、情感上起到一种振撼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打开。

利用媒体教学,培养审美能力。中学美术教育长期保存着一种片面的观念,认为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其实不然,偏重了绘画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教育,无论如何,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学生应该凭德能的社会,是时代需要互换的社会,所以我們尽快丢弃教学大纲全面的观点,把握好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美术学习的关键,促使学生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基本常识。

美术教学首先要把审美原则作为美术教学重中之重,以一堂人物写生课为例,构图好、造型准确、造型生动形象单纯,形象丰富等有经验的时候内容题材相互配合完善,而是所上的明暗调子,绘画表现形式具体审美价值,只有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对审美性原则树立明确的认识,学校相当重视,我们同学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得以很好的完善和提高。

我们在讲解欣赏课中,教师的重要性在于作品于欣赏者之间产生一种媒介作用,在讲解一幅作品时,不由自主的传达了本人的体验及感受。所以教师讲作品时,关键表达作品内容的真实性、逻辑性、准确性。因而感化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喜悦、愉快的心情,使精神境界得到一种享受。如一堂写生课,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对象的形体、结构造型及表现美感加以分析、研究、讲解,学生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就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美感。这时学生才会带着满腔的艺术细胞、激情去追求美、创造美。所以中学美术鉴赏和绘画理论是不可忽视的,也要常抓不懈。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懂得如何东西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教学内容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