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苏州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11-19 03:29孔庆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民间工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工艺产业发展走入瓶颈。传统民间工艺存在产业结构失衡,产品同质化严重,与现代审美脱节,人才结构呈“纺锤形”等现象,致使传统民间工艺产品有效供给短缺和无效供给过剩,抑制了民间工艺综合效益的发挥。盲目扩大生产已经成为“过去式”,供给与需求间已经从数量上的“缺口”转为质量上的“缺位”,因此只有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打破供需瓶颈,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供给质量,才是苏州民间工艺产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其中非遗文创人才匮乏,成为苏州民间工艺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苏州民间传统工艺 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作坊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产业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

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一般都是以子承父业或师徒传艺形式口传心授,但是这样的传承培养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化发展已不能满足民间工艺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后继乏人是传统手艺民间工艺陷入传承困境的重要因素。

2.产品结构单一缺少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短板

传统工艺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缺乏创新理念、传统工艺产品低端,品牌观念混乱,缺乏运营策划与创意人才等。苏州民间工艺产业供给侧改革,首先应解决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匮乏问题。

3.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民间工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苏州民间工艺产能过剩,急需转型升级创新人才。通过调查现有的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符合产业用人标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要求。尤其是民间工艺传承人的培养发展滞后,复合型培养模式欠缺,培养的针对性不够。

4.民间传统工艺产业衰落,缺乏传统民间传承人才

就目前来看,工艺传承人平均年龄偏大,通过师徒传艺形式系统化、创新式传承人困难比较大,往往所带徒弟只是师傅的“复制品”。在科技与机械替代了大部分传统手艺的今日,往昔的传统手艺人或迫于生计,或迫于市场萎缩的压力渐行渐远。[1]

三、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举措

1.探索现代学徒制苏南民间工艺人才培养新模式,传承苏南“非遗”文化

教育部于2014年在全国启动了评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校、政、行、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传统的口传心授、师徒相传、家庭相传等以个体行为进行的培养方式,构建有效的民间工艺人才培养模式,为苏州民间工艺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人才。

2.制定四位一体苏工大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非遗人才

创新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本质是:政府、企业、学院和大师等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而展开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重构“苏工大专业”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创新“双融、三进、四结合”教学理念,探索构建了苏绣、缂丝、旗袍、玉雕、核雕等“非遗”苏工大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国内外高职院校 “非遗”专业零的突破,重构“实践—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内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相融合的“双融”,融聚国内工艺智慧、融创国际设计思维价值,国际大师进课堂、海内外学生进岗位、教师进工作室的“三进”,指理论与实践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抢救保护与传承结合、非遗创新与国际交流结合的“四结合”的创新理念。学院鼓励教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过程于工作过程,形成理实一体的工学结合的教材。

3.创建集技能培养+项目洽谈+产品研发+社会体验”为一体的工艺大师工作室

创建集技能培养+项目洽谈+产品研发+社会体验”为一体的工艺大师工作室。依托大师工作室,以工艺大师为主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技能传承人。大师工作室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以项目为导向,工艺大师一对一教学模式。创新五合一模式: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作坊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就业与创业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建“大师指导、专家授课”的校企互聘师资队伍

与合作企业建立校企互聘共用教师的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推进双导师制,真正实施“大师指导、专家授课”,做到企业师傅走进示教现场,学校老师深入企业一线。学院通过大师面试,甄选传承人培养人选,采用“拜师学艺”、“双师教学”等形式师徒结对培养。[2]

5.搭建“实训实习、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是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学院不断搭建“实训实习、就业创业”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实训基地配置几十台新专业玉雕机器和设备先进的设计配套设施,引进行内设计工艺大师,同时有固定的展厅,给学生提供玉雕设计、制作等多种实训就业岗位,进而扶持学生创业,同时也满足了玉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6.构建“互联网+民间工艺”大数据平台,解决传统工艺学子终身学习困扰

与苏州市有关政府部门、产业联盟、相关企业等共同筹建民间工艺大数据平台,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工艺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对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学院利用软件技术优势,运用互联网+民间工藝,改革“作坊式的生产状况、提篮式的经营状态、单一线型传统中、小工艺美术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大多数的常态,整合大数据平台,真正实现工艺美术产业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在引领消费者认知的同时,帮助提升艺术鉴赏力并进而推进消费增长。

结语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精髓的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让传统民间工艺进入寻常百姓家,传统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在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加快苏州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校、政、行、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苏州民间工艺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人才,助推苏州民间工艺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及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J].张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2).

[2]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初探[J].梁琳,高涵. 职教论坛. 2015(10).

作者简介

孔庆婷(1985.9—),女,汉族,江苏句容人,研究方向:职教改革,毕业于东南大学,在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任职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