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观下“K—12”体系的学校课程统整

2018-11-19 03:19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长校本课程体系

京源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真善美品格,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中小幼一体优势,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和校本再造,逐步形成了“纵向有效衔接、横向丰富多元”的“K-12”课程体系。

横向丰富多元的“课程群”。学校丰富课程供给,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国家课程基础上拓展广度,丰度知识面;开设特长培养课程,培养特长学生;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帮助学生打下大学学习的基础;每天下午安排60分鐘“自主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校本选修和社团活动。

纵向有效衔接的“课程链”。学校把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统一的教育目标引领下,强调培养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从人文、科学、艺术、身心健康与生涯发展4个领域进行中小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保证了学生在各学段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式成长。

把整个世界变成学生的课堂。学校倡导“无边界学习”,开发了一系列品牌课程,如:紧抓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启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进行深度思考的“现在进行时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看世界的“第三学期课程”;借助学校所处环境的“在地自然四季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博览博悟的“博物馆课程”……

十几年来,京源学校在“K-12”课程体系下,坚持德、智、体、美、劳诸育并举,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科学而系统地构建了“纵向课程链”和“横向课程群”,逐步形成学校“整体课程”,并以“整体课程”育“完整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特长校本课程体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