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武冈市A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危害与治理策略

2018-11-19 10:47边钰淇彭飞非朱文娟黎庭锋
中国市场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人情异化贫困户

边钰淇 彭飞非 朱文娟 黎庭锋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人情消费之风愈演愈烈,对精准扶贫战略的稳步推进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本文以湖南省武冈市的省级贫困村A村为例,调查了该村人情消费对象与事由、人情消费心态、人情消费支出与经济压力等基本情况,指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情消费异化不但阻碍贫困户脱贫,带来因“礼”返贫隐忧,而且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推动农村人情消费的理性回归,推进精准扶贫战略顺利进行。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情消费异化因礼返贫

1引言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新时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基于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部署,湖南省明确提出,到2020年以前,全省51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县)、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扶贫攻坚,既要“开源”,更要“节流”。根据光明网2015年的调查数据可知,中国户均人情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7.9%,农村家庭则达到11.4%;53.2%的受访者表示,人情消费给自己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其中15.6%的人认为负担“很重”。当前湖南省农村地区“人情消费”盛行,以“天价彩礼”为代表的不良送礼风气若不认真研究和引导,很可能对我省扶贫脱贫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带来“因礼返贫”隐忧。人情消费“异化”指送礼由原来的表达感情、报答、关心和关怀变成名目繁多且流于形式的利益交换,并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2]。我们以湖南省武冈市的省级贫困村A村为例,调查该村人情消费的基本情况,探究人情消费异化的行为逻辑和治理策略,对于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2武冈市A村人情消费基本情况调查

A村位于湖南省武冈市西南部,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毛收入约为3500元,其经济发展属于省级贫困水平。2018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我们在A村共抽取了130户家庭,对每户家庭中一名符合要求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97.7%。受访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占68.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5.9%,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者占94%。我们对受访者最近一年以来的人情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村民进行了开放式访谈,获得了以下基本信息:

2.1人情消费对象与事由

调查得知,A村村民年均人情消费次数在7次以上的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50%以上,5-6次占35.4%,3-4次占11.8%,且人情消费次数呈递增趋势。如表1所示,A村人情消费的对象不但包括传统的亲属、同乡、朋友、鄰居、同学、同事等,还扩大为其它对象(如村干部、学校领导等)。基于传统的婚丧、节日等事件外,人情往来也逐渐泛化为建房或乔迁、生日、升学、找人办事、探病慰问和其他种种事由(表2)。

2.2人情消费心态分析

如图1所示,村民多数认为现在的人情消费是为了面子上好看(86%)、按规矩办事(80%)、随大流不被人说闲话(74%),由此可见人情消费最初的为了增进感情、互帮互助的淳朴的目的已然变质。此外,在问到对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是否从内心深处支持时,调查人群中58%的人持反对态度,34%的人对其又爱又恨,心情复杂,只有8%的人认为应该支持。在随后的访谈中发现,有些村民碍于面子不敢投反对票才选择了又爱又恨,可见当前畸形的人情消费风气已经对农户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2.3人情消费支出与经济压力

据调查,A村村民年均人情消费支出总额在1000元左右。我们从村民访谈中了解到,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的人情支出会高于平均水平,但经济水平较差的家庭的人情开支也不会低多少,这是因为其在随礼过程中会受到金额确定规则的制约,使得该地区人情消费大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且总体上看每年人情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人均年收入才3500左右的A村村民来说,1000元左右的人情消费支出就占到总收入的17%以上,反映出人情负担过重,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村民调查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A村调查对象中认为人情开支负担很重的占到一半以上,个别村民甚至认为人情开支不堪重负。

3精准扶贫背景下A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危害

根据前面的调查我们发现,A村村民的人情消费发生了异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人情消费的名目越来越多;二是人情消费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且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三是人情消费的金额不断攀升,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人情消费异化的危害:

3.1阻碍贫困户脱贫

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时期,党和国家正发动一切力量巩固扶贫的成果,但与此同时,过度人情消费也悄无声息地成为继病痛和灾害之外锁住贫困户的又一道枷锁。在A村的实地调研中可明显察觉村民承受着人情消费异化带来的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尤其因为A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经济发展与外界脱节,而村内人情消费水平却水涨船高的情况,贫困户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落后于人情消费金额增长速度,但碍于面子原因村民大多不敢声露不满,默默承受着过度人情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有悖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各项思想,更是对贫困户的脱贫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3.2滋生因礼返贫隐忧

人情消费异化在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推进过程中还可能带来返贫问题。因“礼”返贫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境地的转变,由具备基础生存条件和能力转变为不具备生存能力和条件的情况,对于贫困户而言这种打击是巨大的,由于经历多次返贫,他们会逐渐丧失脱贫的信心,甚至陷入一些盲目的宿命论中,失去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无疑增加了扶贫的难度;对国家而言,由于返贫正不断蚕食攻坚脱贫的成果,相比于单纯的贫困问题,返贫问题显然更具危害性,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返贫问题都将是其中一大重点难点。

3.3影响精准扶贫政策落实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情消费的异化使其负面功能愈加凸显,以A村为例,当地人情消费的名目在不断增多,其频率也越来越快,同时在人情消费的货币化的转变下, 乡村人情消费的金额在也不断攀升,家庭中人情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在大幅上升,在当前精准扶贫打响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人情消费的异化对各项扶贫政策顺利落实的影响也是恶劣的,因其极容易滋生贫困户的负面情绪,若政府部门不针对人情消费异化的情况加以引导管理,会引发贫困户对政府无作为的不满,继而对各项扶贫政策进行消极对待,不利于精准扶贫后续各项工作的推进,更阻碍了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4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传承和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但人情消费的异化扭曲了A村原有的以人情交往作为联络感情的淳朴关系,使之转变成充斥着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的金钱关系,摧残了A村的社会文化,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的歪风更是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长时间以来,社会风气被严重污染,对农村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发展文化自信,而A村人情消费的异化显然正在逐步毁坏其文化根基,更遑论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可见为了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乡村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整治当前过度人情消费问题。

4精准扶贫背景下A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应对策略

4.1推进村户之间沟通互联

人情消费异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导致村户之间淳朴的交往关系转变成充斥功利主义色彩的金钱关系,因此要扭转人情消费异化的局面首先要改变村户之间的关系。相关政府部门可根据村户分布划分区域,将每个区域视作一个单位进行管理并组织各类型以促进村户之间沟通为目的的集体活动,具体活动的设计可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的团建活动案例,也可咨询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在以区域为单位的集體活动成功组织之后,可将所有区域整合进行更大范围的集体活动,以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单纯化、和谐化。推进村户之间沟通互联是一个长期工程,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促进。

4.2加强社会风气的引导

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有赖于政府的重视和增强,相关部门及公务人员应当深入农村展开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农村人民已有的腐朽观念,扭转农民在进行人情消费时的攀比心理、功利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过度人情消费的负面影响,引导农民树立勤俭节约、文明适度的消费观念,挖掘农村传统文化中有利的一面来影响农民,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从农村中剔除,从而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起相关约束机制,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做好表率工作,带动整个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家家户户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和谐淳朴的乡村氛围。

4.3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返贫问题,关键是要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而对人力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育,得益于教育,一方面人的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大幅提高,有了进行劳动建设的资本,另一方面,受过教育的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未收教育的人的错误思想价值观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人民整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政策。因此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如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要吸引社会各界对于农村教育的关注,积极主动地招募愿投身于农村教育建设当中的志愿者。还要通过引导和实施一些强制性措施,提高返贫者自我投资意识和自身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3]。

4.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大背景,对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实行金额分层的社会救助,以保证贫困户的基本生存需要,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社会保障待遇的提高会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因此要在农村地区树立正确的消费支出观念,尤其是人情消费观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切断人为的贫困根源;还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消除官僚主义作风,转变农村工作方式,切实推进反返贫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 汲怀远,高燕.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

[3] 丁军,陈标平.构建可持续扶贫模式,治理农村返贫顽疾[J].社会科学,2010(1).

作者简介:

边钰琪(1996-),女,江西新余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本科,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通讯作者:朱文娟,女,湖南宁乡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人情异化贫困户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不要透支人情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