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级管理模式下系部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提升

2018-11-19 07:44崔静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职业院校

崔静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教学工作诊断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创新。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系部教学管理是其贯彻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当前高职院校的系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如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权责关系不明确、系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开展系部教学诊断,进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诊断;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24

作者简介:崔 静(1980—),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系部教学主任,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教育管理。

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新时期持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系列文件,全面推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要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高职院校推行系部二级管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系部管理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但由于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之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二级管理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二级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与系部的管理职能和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影响着二级管理效能的发挥,尤其是其中的系部教学管理体系。

系部教学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最基本的方面有常规教学活动管理、教研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管理、教学资料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其他教学辅助管理等。系部教学管理不仅要管人管课,同时还要管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目前系部教学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一是管理的范围小,但实质内容全,虽然说一般一个系只涉及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系的教师和学生,但内容广泛,如教学计划、常规教学、质量监控等;二是管理工作细、方法严,对于院校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是经过系部落实下去的,然后再反馈给学校,应该说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由于系部的教学是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施行者,是整个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学校整个教学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系部教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发挥系部的作用,提升系部的教学质量,要保证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相关实施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落实好,这样才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诊断的基本情况

1.二级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由三所中专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因此有很多管理制度都沿用原中专校的制度,还有一部分也仅对原制度做一些修改。所以目前的二级管理制度中缺乏关键的、配套的、真正规范的二级管理制度,这就造成院系二级管理的职责、权限和利益分配等不明晰,同时缺乏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如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以上这些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2.系部缺乏相对自主权、权责关系不明晰

不少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后,出现了职责下移到系部,而大部分权力仍集中在院部和职能处室,工作职责没有作相应的调整,一些职能处室仍习惯于向系部发号施令。我校亦如此,职能处室之间一些工作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履行管理、服务、指导的职能,由此造成系部在决策和行政中权力不足,最终表现为广大教职工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最终造成学校管理职能的错位和管理运行效率的低下。这主要是学校的管理过多集中在校级和一些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没有真正下移,造成学校与系部的责、权有分离的现象。

虽然学校在教学、人事、学生管理等方面下放了一定的权力,但总体来说,主要的人、财、物权集中在校。表现在人事权方面,系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聘用教师。同时,很多学校在实施二级管理过程中,忙于制订新的目标、新的制度和新的方案等,却忽视是否能执行,结果导致这些好的目标、制度和方案等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运用于实际,最终导致系部的管理效果低下。

3.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系部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然而就目前而言,整个学校都还普遍缺乏全面监控的概念,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都只顾完成自己部门的工作,使得系部的教学和管理是割裂的状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完成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系部教学管理中,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分工,但由于管理人员不够,还保留着原有工作体制的管理观念,在教学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没有创新,所以系部教学的管理质量得不到有利的管控,这样必然会影响整体的系部教学管理质量。

4.系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

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識、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认为教学管理主要注重“管”,系部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都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导致院校的上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则主要运用行政命令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以标准化的计划、任务、完成的模式进行系部教学管理。系部教学的管理工作人员定位不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没有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感受。系部教学管理中不科学、不恰当的教学管理方法引发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降低,影响系部的教学和管理质量。

二、根据教学管理诊断,提出适合的实践措施

问题的发现和原因的诊断都离不开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根据对策进行再次实践修改。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其发挥高效能,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不断提高各种能力,促进学风建设。改进系部教学管理首先要从管理理念的创新、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学管理的常态、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着手,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化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责、权、利有机统一。毋庸置疑,每所学校都有一套自己的质量管理体制,问题是这些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实际效果。这就必须进行诊断、改进,需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到完善、重组和优化,这样才能让制度落地生根并运行机制。根据以上理论,系部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大胆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优胜劣汰、公平競争的教学管理体制。每个专业系部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且结合自身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完善好课堂出勤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规章,细化每个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处理好交叉的工作内容分工。把分工和合作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使得管理工作上下统一协调。

2.坚持教学管理常态化

说到常态化,那绝不是“一次性”,诊断和改进要实现常态化,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管理,这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系部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规划管理。具体可体现在教学任务落实、开学初教学进度的安排、课务的安排、正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教学信息反馈、教学巡查等方面;同时坚持开展常态化教学检查,定期召开相关年级学生座谈会,收集了解学生对本部门教师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全面做好系部的教学管理,需要全系教师的共同参与,加强对教学信息的控制和处理等,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分析教学质量、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最终提高系部的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质量体系化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引导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理论课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对评价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量表,采取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全体任课教师的理论课教学进行全程监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真正使教师重视教学、改进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建立完善系部教学工作评价奖惩办法,通过对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价,奖励先进,广泛调动全系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学习培训、进修深造、职务职称晋升等相挂钩。系部领导应对教学管理机制本身加以制约,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明确其职能、责任和权限,定期检查考核,奖优罚劣。

4.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

系部的教学管理,根本上是全方位为教师、学生服务的。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高职院校不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要创建一个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高职院校因系部教学管理的工作性质,更加需要一个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学管理团队,提高每个管理者的职责技能。

三、结语

总之,系部教学管理质量的诊断和改进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我们要利用对系部的教学管理诊断来进一步地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与平时的日常工作融合,在原来的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上形成更有效、更加系统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积累经验,方可确保教学诊断得以充分应用并发挥最大功效,从而达到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佳玲,张俊松.浅谈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3(5):26-27.

[2]刘锁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现状和对策[J].职教通讯,2012(20):44-45.

[3]梁 晨.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8):108-109.

[4]俞吉兴,谢国珍.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06(8):17-19.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采油厂适应新形势跨越极寒期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