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之我见

2018-11-19 07:44邹翠峰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严格依照其具体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开展课堂教学。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之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帮助教师调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运用其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优化课堂结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文章将分析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而阐述实现深度融合的具体方法并开展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09

作者简介:邹翠峰(1975—),女,湖南娄底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广泛运用至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明显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将文字叙述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从而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难以转变

虽然新课改早已推行,但基于我国整体的教育环境,仍无法做到教育平等。“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仍十分浅显。教师在课堂中很少运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技术无法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语文教师大都习惯性地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年长的教师,不具备信息素养,不了解信息技术。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大力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

2.课堂互动流于形式

课堂互动是师生在课堂内交流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课堂互动则趋于形式化发展。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即便存有知识疑问,只要认真观看教学资源,即可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将学生的个人思维固定在教学思路之中。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与生成性,课堂互动缺乏实效性,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教师信息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使用不当甚至不会使用的情况,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信息素养不足,不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4.过度使用信息技术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后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部分教师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将多媒体设备替代板书,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是让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且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导致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多样化的内容所吸引,难以分清学习内容,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教学优势,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三、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

1.转变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自觉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文知识,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范围设计教学方案,從而导致学生仅能够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信息技术运用至语文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信息技术具有多样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可以搜寻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予初中生多重感官冲击,刷新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知,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比如,在《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没参观过故宫,文章的叙述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定的画面感,但学生无法深刻感受到故宫的宏伟壮丽。教师在课前即可为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搜集关于故宫的视频教学资源,将视频内容编辑至教学课件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从而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字表述和视觉体验相融合,给予学生多面立体的教学体验,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故宫,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渴望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新课改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增强课堂互动效果,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探究语文知识,了解知识的深层内容,同时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探索精神。此外,教师也可运用信息技术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拓展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济南冬天的实景,通过视频资料与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济南春天的具体景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在班级语文学习QQ群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实现拓宽教学途径的目标。通过在线沟通,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为学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认真思考,从而自主分析文章内容,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提升信息素养,引入微课视频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学习信息知识。以往的语文课堂由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高度渴望自由,从而导致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严重降低。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能力均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且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部分学生出现溜号情况则无法弥补知识空白。

故此,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引用微视频开展课堂教学。微视频具有体积小、内容全面、功能丰富等特点,视频时常在5~8分钟之间,不会增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能够快速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明确知识重点、难点,从而进行知识扫盲,形成初期知识印象。学生仅需要缓存微视频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频内容,开展自主学习。且微视频能够任意调节播放进度,具有暂停、回放、循环播放等特点,使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节奏学习语文知识,避免因课堂溜号而出现知识空白。

比如,在教学《出师表》这一内容时,教师即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微视频,将微视频传至班级语文学习QQ群之中,让学生自由下载。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印象,掌握部分基础知识内容,从而快速讲解基础知识内容,将教学时间和精力用于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速消化知识内容,提高个人学习效率。

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同时包含了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教材之外的语文知识,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观沧海》这一内容时,可预先在网络中搜集《观沧海》相关的视频资源、海浪波涛与清幽音乐的音频资源。在课前环节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亦真亦幻的氛围,给予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视频资源与音频资源的辅助下,学生进入高度感性的状态,对诗词中描绘的情景氛围感受得更加深刻。同时,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诗歌内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学生观看海浪波涛汹涌的画面,辅以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潮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向学生展示海风吹拂海面、海面上水波兴起的画面,辅以风声与潮水声,给予学生近乎真实的感官体验。在朗读过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若此时你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站在碣石山中感受着瑟瑟秋风,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内心是否也是豪情满载?”让学生尝试运用曹操的视角去吟诵《观沧海》。教师在课堂结尾为学生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根据《观沧海》书写一篇读后感或以其写作手法写作一篇散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归纳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促進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优势,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减轻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重视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消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交流途径,在课后时间也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制作微视频,强化学生课前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内容,最终完成学科教学目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召奎.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63-64.

[2]韩 冰.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C]//《未来教育家》编委会.2018年4月未来教育家学术论文汇编.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8:1.

[3]黄军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北京: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1.

[4]张 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中旬刊),2018(4):7.

[5]吕 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7):14-15.

[6]李少燕.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7(2):81.

[7]曾玲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