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索能力

2018-11-19 07:44李雪峰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探索能力培养小学生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运用与创新,离不开探索,没有探索,任何学科都会失去灵魂。文章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与分析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探索能力,以此出发来探寻与构想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探索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1

作者简介:李雪峰(1963—),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总务主任,一级教师,本科。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的兴起,创造性问题引起了普遍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组织人才,投入财力、物力,对创造性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未来教育的新使命必然要求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运用与创新,离不开探索。现结合《标准》的理念和笔者教学实践来探寻与构想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为未来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尽点绵薄之力。

一、 启发学生探索意识

从本质上讲,探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而探索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探索型人才的关键特征,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言,这里的产品既包括新发明、新发现、新设计,也包括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

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没有主动探索的意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要更新‘有教养的人的定义,在知识社会,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从德鲁克的定义出发,应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的核心任务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素质教育。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因素在内的素质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素质。从小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更新,不过分追求高分数,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不过于强调权威教学等。另一方面是设计一些具体的数学类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旁引导或指导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由发挥来解决一些问题,从中找到快乐。

二、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人类在探索性思维中,会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出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一个人的思路越开阔,越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其创造力越高。因此,教师要促使小学生学会开阔思路,遇到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学习“6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在学生计算5+1=6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内容,如1不能分解了,而5能分。教师让学生把不同的想法都说出来,进行总结和鼓励后,再出一道□+□=6的题给学生分组练习,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这样后进生还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向优秀生学习探索能力,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以引导。不要经常设计一些没有创意的题,如4+2=?要让学生广开思路,灵活解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飞机设计师根据海燕的躯体特征将机身设计成流线型,就是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和敢于探索的结果。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后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性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意义。如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一题多解等,都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探索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大胆探索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应用题教学,无论是例题分析还是习题解答,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主要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由老师给予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几点:一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探索和发现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二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讲解例题时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在关键地方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三是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帮助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进办法,还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其不会为一时的失败而削弱积极探索的欲望。

2.鼓励学生采用新的解题方法解答应用题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通常都不是唯一的,同一道应用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如“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20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760千米,还要几小时?”除让学生按照先求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求行驶760千米需要几小时的思路列綜合算式760÷(200÷2.5)= 9.5(小时)解答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解题思路解答:

(1)先求出行驶7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当于行200千米所用的2.5小时的几倍,再求出760千米需要行驶几小时:2.5×(760÷200)=9.5(小时)。

(2)先求出平均行驶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然后再求出行驶76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2.5÷200×760=9.5(小时)。

(3)根据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列比例式解答:设还要x小时,2.5∶x=200∶760,x=9.5(小时)。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要途径的一题多解,各种解法都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决不能由教师把这些解法作为一种现成的东西教给学生。同时还应注意,多种解法只是一种训练手段,它不是目的,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解法中去寻找最佳的解法,只有这样,一题多解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

3. 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

学生在解题活动中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实现解题方法的广泛迁移。同时教师要防止学生在解题时形成思维定式,造成解题思路的僵化。要重视一题多解训练,从不同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选择最佳的方法解题,还要重视学生对解答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检验,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探索态度和习惯

应用题教学还应重视学生良好的探索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对于所有应用题,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读题、认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方法解答。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全面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和自觉检验等方面的良好探索习惯,并将这种自觉探索行动贯穿到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去,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五、结语

总之,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养成良好的探索态度和习惯,发掘学生内在潜能,才能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卫国,卢 江.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柳海民.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探索能力培养小学生
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