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练笔”之我见

2018-11-19 10:57李永青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练笔小练笔小学语文

李永青

摘 要:“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的习作片段练习。身处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小练笔

一、在日常行课过程中,“小练笔”的指向如何

1.指向单元主题

在新课标的导航下,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编者首先严格筛选教材课文,进而将这些课文以单元整租的方式进行编排。在进入每个单元课文教学之前,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单元整体导读”,在这一模块中,往往明确指出本组课文教学中的重点和学习方法,其中不乏对写作的要求和指导。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无疑,在本单元的行课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上的小练笔应该注重“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2.指向课文的重、难点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当谨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都应该服务于本节课重点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只要对文本进行细细咀嚼,不难发现,可以进行练笔的地方数不胜数,但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类别进行甄选。在《金色的草地》这一课中,重点是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和过程,难点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中这种别样的快乐?以“这片草地是我们的乐土,我们在这里……”开头,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当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将自身的经历和向往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时,这片会变色的草地带来的趣味和快乐便生长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3.指向作者的写作手法

提高学生的写做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在文本中多研究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指导学生在课堂小练笔中运用,进而习得高超的表达技艺。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对话较多,而且提示语的位置却不尽相同。有心之人会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对其所在的整个句子、段落甚至整个文本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语在前,突出说话人当时的心理;提示语在中间,则能够巧妙地完成说话内容的转折;提示语在最后,往往更强调这句话本身的重要性;而省略提示语却是为了保证说话的连续性。如果在这一课中,执教者能抓住“提示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这一关键点,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练笔,那么学生的“说话句”写作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4.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中的小练笔,应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尤其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往的写作中习惯了“看图写话”中“图”的导向性,突然让其脱离图画独立完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写作,因而他们常常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这时候课堂中的小练笔就能减缓习作的坡度,帮学生很好的适应从“看图写话”到习作的心理转换。所以小练笔既要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又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把握好难易程度,不可贪大图多,急于求成,反而让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

二、明确课堂小练笔的指向性之后,又如何保证每一次“小练笔”的有效性

1.指向明确,要求准确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次小练笔的“练习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有明晰的教学思路,即本堂课小练笔的侧重点是什么,指向是什么,在练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为本次小练笔打好基础、埋下伏笔。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小练笔的提示和要求也要准确,以便学生能在听课过程中或者上完课后,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提示和要求进行练笔。也就是说,每次小练笔应该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之上,而后展开。

2.时间充足,展示充分

既然是课堂练笔,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大多肯定在语文课堂中,然而让人头疼的是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实在有限,学生在三五分钟内又无法顺利完成小练笔,这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客观矛盾。所以,反观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甚至平时的随堂课,我们大多时候都在“为了练笔而练笔”,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写作时间。学生的写作往往在一堂课的尾声时仓促而就,执教者则常常选择三两份优生的作品读完了事。而我们的进行课堂练笔的目的是让绝大多数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习得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做能力,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因而,要将课堂小练笔的练习效果落到实处,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时间和展示平台

3.批阅细致,修改有效

在随堂课中,大多数执教者可能没有特别重视小练笔,要么是因为各类参考书目的建议而进行,要么是因为课后习题的要求不得不进行。这样一来,为数不多的练笔多数是为了“按要求”而进行的。课上给予学生写作的时间不充足,展示不充分,课后对学生作品的批阅不细致,甚至终止于课堂的“三两篇朗读展示”,更妄论进行二次修改和订正。这样的课堂练笔无非是流于形式,不仅没有实际效果,还浪费了课堂的“黄金时间”。所以,教师如果要在某一课进行小练笔,除了在备课环节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课堂上的巧妙的指导和引领之外,还必须认真对学生作品进行审阅和批改,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订正,才能确保每个学生“写有所得”。

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应谨慎对待“续写”这一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故事性文章,如《穷人》《桥》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背后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倒叙式的开头、悬念式的结尾都是笔者的匠心之作,其间典藏的余味悠长是妙不可言的。如果我们为了练笔而随意去改变故事的结尾或后续,那不仅破坏了文章整体性,更是对笔者创作意图的曲解和不尊重。当然,不是所有故事性文章都不适合续写,续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間,也是一种值得挖掘的再创造过程,只要准确把握,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猜你喜欢
练笔小练笔小学语文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