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18-11-20 01:27石明星
新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全球化命运

石明星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以洛阳、长安为起点,开创了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有陆地和海上两种运输方式,其实现了亚欧大陆经济的整合。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一带一路”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其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人类历史发展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是就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言,人的发展道路上,要历经“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二是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言,在社会的发展道路上,要历经“原始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从“原始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

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紧密相连,前后呼应,即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的生存状况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三个基本历史阶段的反映。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自由个性”即以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

现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所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前提条件是阶级和国家的存在,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私自利益的“虚幻的共同体”,向以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体为基础,实际上是构建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一国的发展不仅是本国的事情,更是整个世界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经济的全球化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个整体,“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所要构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即“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归宿。

人有多方面的利益,其中经济利益是人的所有利益的核心,我国所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欧盟、东盟、北约组织、世贸组织、跨太平洋合作组织、联合国等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基于共同的利益所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这些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搭上了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与危机,如社会矛盾、金融危机。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就是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使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化解甚至消除。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总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作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与实践,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把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消灭作为前提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我们现阶段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所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只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初级阶段,是建构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一种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结起来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对话协商,二是坚持共建共享,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四是坚持交流互鉴,五是坚持绿色低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在进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要坚持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实践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我们切记闭关锁国就会落后挨打的教训,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主动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都是我们积极外交的表现。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振兴梦想离不开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传播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也要吸收各国文化的精华,博采众长、“师夷长技”,实现优秀精华“引进来”战略。人民幸福的梦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们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拥有更多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机会,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道路自信,中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虽然面临人口多、底子薄、现代化起步晚等问题,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勇于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各个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大家庭的和谐团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世界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国都坚定地维护国际秩序、贡献全球发展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建设和平的世界。“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使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我国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极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有利于化解甚至消除社会矛盾和危机。

中国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懈奋斗。

三、“一带一路”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

(一)加强不同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和发展共享

“一带一路”建设构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从共同利益的视角出发审视自身的发展,实现更好的沟通与合作,促使整个世界持久和平。

建立合作共赢的有效机制,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经济实现了一体化,但是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制定,这些规则于发达国家有利,但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甚至加深落后国家的边缘化。这种发展的不平等是以牺牲部分国家的发展获得自身的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不仅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桎梏。

发展成果共享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实现世界的开放包容。“一带一路”所要实现的就是共同发展与成果共享,其成果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

(二)促使文化交流融合,地方特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性文化

不同的文化之间会有交锋和冲突,但交流和融合是主要的方面,精神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深厚的基础。

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了解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为世界性文化。“一带一路”建设在实现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融合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文化认同感和心理认同感,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使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性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能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和心理认同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如果只依靠物质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质文明能够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可以保证物质文明的前进方向,并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动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抓。

(三)扩大人们的互动交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生产本身是以个人之间的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一带一路”建设使交通更加便利,扩大了与沿线各国的交往,有利于实现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他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是实现了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共产主义社会对马克思而言,正如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一带一路”建设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交往的扩大,个人已经超越了“地域性”,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了,实际上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要站在人类命运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己的存在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猜你喜欢
共同体全球化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