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发展及其应对探讨

2018-11-20 06:30于世高
新东方 2018年2期
关键词:霸权中美关系中美

于世高

中美长期以亚太为主要舞台,进行竞争与合作。根据国力消长,不难得出我盛美衰的趋势,大致判断中美关系前景,并确定中国基本应对政略。

一、中美竞合关系的历史特点

历史上,中美间既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也不乏甚至非常密切的合作。

(一)结构性矛盾导致中美竞争异常激烈

结构性矛盾①袁鹏.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焦虑:中美关系的重大风险及其破解之道[M]//王缉思.中国国际战略评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100-102.难以调和,注定中美间竞争激烈。新中国成立伊始,美企图将前者扼杀在摇篮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最惠国待遇、WTO谈判、人权状况报告等手段,长期遏制、防范前者,中情局甚至咬定中国抑制了美国的“战略影响”②傅梦孜.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竞争与合作中求双赢[J].现代国际关系,2000(1-2).。

“亚太再平衡”以来,美增强亚太军力部署、推动TPP谈判、拒绝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各种战术挑衅更是频繁。美还在钓鱼岛争端、中菲南海军事对峙和仲裁案纠纷、朝鲜半岛萨德事件中与中国较量。中国则通过外交上纵横捭阖、经济上“一带一路”倡议和创建亚投行等措施,努力打破美围困。

朝鲜战争一爆发,美第七舰队就进驻台湾海峡。美先后在朝鲜、中南半岛与中国两度交手,每一次台海危机都有美国的身影。还有,中国多次击落美高空侦察机,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2001年中美撞机等等重大事件,近年来中美南海对抗急剧升级,都表明中美军事竞争尤其激烈。

(二)利益纽带不稳使中美合作波动明显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外交人员极力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①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40-342,352-353.②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16.。同样,中国对其在华人员反共活动也常常“手下留情”③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94-201,204,213-214.。可由于复杂原因,美最终还是继续选择了国民党残余政权,而中国则“一边倒”向了苏联。

中美合作以联手抗苏最辉煌④袁鹏.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12(5).。但由于美常常节外生枝,双方关系即使在最密切时也屡起波澜⑤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72-2000):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6-108,110,115-116.。中国改革开放后,中美合作迅速向各领域拓展。但因支撑合作基础的经贸关系,远非密不可分,所以中美关系很容易受到干扰。现任特朗普政府对中美经贸关系颇怀不满,直至发动当前贸易战。

(三)利害相依决定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

中美基于朝鲜战争中相持困局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采纳美通过苏联转达撤离大陈岛蒋军建议⑥杜勒斯致驻苏联大使馆电文[G]//陶文钊.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 (1949-1972):第2卷 (上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424,425.⑦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中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57-158.。双方也能在打蒋舰不打美舰中形成默契⑧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中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65,172.,避免直面相撞。这些无不显示中美竞争中有合作。

即使中美关系尚未正式缓和,尼克松政府也公开“警告”苏联摧毁中国核设施计划⑨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中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3.。而恰在联合抗苏期间,美出炉《与台湾关系法》,阻挠两岸统一。中国在美对台军售、96台海危机、驻南使馆被炸、中美撞机等等重大事件中,既勇于斗争,又把握分寸,有效维持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美国也总是见好就收,不一味紧逼。

伴随中国崛起,中美在许多问题上更加需要合作。而中国实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快速追近美国,并快速拓展利益空间,致使美国遏华企图愈发急切。可以预见,以经济领域、海洋方向为主要战场,中美还将长期持续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局面。

二、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的表现

苏联瓦解后,美很快确立以中国为首要博弈对手。“亚太再平衡”以来,中美“结构性对立”进一步加剧⑩时殷弘.中国新领导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中美关系前景[C]∥中国富布赖特学友会(筹)论文集(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0-31.。

(一)中美竞争性关系的缓冲空间渐小

美国越来越强硬,中国也益发不愿忍让,因为双方可以用来缓和矛盾的后退与交换空间已然不多。所以,美“亚太再平衡”逼面而来,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迂回化解;美日操纵菲律宾挑起南海仲裁案,中国就广泛争取国际支持,特别是说服菲、马、越等当事国保持低调与克制。

中国正在冲击美霸权,也遭受后者遏制与围堵。由于美对华政策的选择空间缩小,导致以前的奥巴马,现在的特朗普,抑或换成希拉里,为了霸权利益,甚至在具体手段上也存在趋同化倾向①林宏宇.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J].人民论坛,2016(4).②王琳.谁当美国总统都不影响中美关系自身规律[N].第一财经日报,2016-11-10.。中国亦然,即使对美微小不恰当退让,都可能为复兴骤添许多麻烦。比如中美南海博弈,影响美霸权兴衰,更关涉中国能否化解海上困局,所以各不相让。

(二)中美均判定对手的敌意不断增强

美国精英界判断,中国已放弃韬光养晦原则,转行“强硬”“进攻”路线。在2012年中美共同撰写,很有代表性的《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中,美学者断言中国高层普遍以零和思维对待中美关系,中国社会对美产生极大的疑虑、不满乃至愤怒。

中国则从美政、军界要人不乏“不惜一战”,甚至海岸警备队也要“巡航南海”的言论,判断美对华顾忌与敌意显著增强。美对华围堵正步步加强,这进一步佐证了中国对其围困自己的判断。目前,美国高调遏制中国,后者奋力抵抗外别无选择。中美间相互不时作出强烈反应,彼此猜忌愈益加深。

(三)中美在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美军事关系近年来日渐紧张。首先,为了围困中国,美不顾金融危机,仍维持巨额军事开支,乃至两院一致“迫使”政府保持高额军费③Harvey M.Sapolsky,Benjamin H.Friedman and Brendan Rittenhouse Green,U.S.Military Innovation since the Cold War[M].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9:155.。美又对在遏华中充当急先锋的海军给予军费倾斜。为应对美安全压力,中国也只好大幅提升军费,并重点发展海空力量。

其次,一贯执全球军事革新牛耳的美国,仍不满足于已有显著优势,引发了双方在高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只好加快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步伐以化解美军事压力,竭力维持战略平衡。

其三,由来已久的美亚太军力调整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美还频频举行直指中国的海空演习,中国也开展针锋相对的军事行动。中美在中国南海的斗争愈演愈烈,而东北亚是双方又一个重要战略博弈点。

(四)中美化解结构性矛盾的远景悲观

只要美全球称霸的决心不动摇,中国民族复兴的进程不中断,则中美和平化解结构性矛盾的进程将异常艰辛。而且新兴与守成大国间的11次冲突史实④努力开创新型大国关系之路[N].人民日报,2013-08-27.⑤中美打造“新型大国关系”须持久努力[N].参考消息,2013-06-09.,也为中美极端对抗的高风险性提供了证据。

近年来,中美高层沟通顺畅,多次首脑会晤极利于缓和矛盾,但各自领袖也要顺应两国间竞争趋势强化的历史规律。双方军事较量愈发激烈,在经济、金融、外交和法律等领域的竞争与摩擦的频率和强度也远胜于前。

特朗普竞选期间即扬言要对中国展开贸易战,并就台湾问题说三道四,胜选后竟与蔡英文通电话。从他担任总统后的表现,也可窥其对华强硬风格。固然中美完全有智慧推动双方关系良性发展⑥杨鸿玺.中美竞争合作关系的平衡与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2).,但若掉以轻心,则很可能滑向经贸恶斗、军事对抗的深渊。

三、中国盛美衰的主要深层原因

冷战后,美国在全球过度插手中渐显疲态。相反,中国实力虽仍不能与美等量齐观,但至少从六个方面,充分昭示着追越后者的前景。

(一)地缘优劣转换的时代性影响不可抗拒

美国安全环境优越,若争霸全球,则务必跋涉大洋经略亚太,且离不开盟友的基地。其倚恃海洋遏制中国,显然远客不易。而中国居陆海两便地理,贫弱时易遭外侵,一旦强盛,无需远涉经略之志已申。中国欣逢国运日隆机遇期,居“中”地缘尤其倍增国际影响力。

未来,亚太国家恃美则长有远水近渴之忧,依华则久据近水楼台之便;疏美可怀山高帝远之侥,仇华必生惩戒立至之惧。仅以经济言之,亚太诸国与美远隔,大洋运费虽然便宜,怎比得与中国或壤接或隔近海,成本更低,运送更便捷。

(二)各自国际秩序理念的实践反差很显著

冷战后,大则战争,小则和平演变,美国到处制造矛盾,世界较之前更不太平。美对华遏制力度也越来越强。显然,时过境迁,美国霸权比如“联盟体系丧失了合理性”①曹文振,丁一.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重塑[J].太平洋学报,2013(3).,各国逐渐怀疑甚至拒斥其国际秩序理念。相反,中国主张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北京共识正走向成熟②曹文振,丁一.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重塑[J].太平洋学报,2013(3).。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发挥日渐明显的制衡美国霸权,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亚投行顺利启动和运行。美铁杆盟友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许多国家支持中国解决南海问题主张。中菲关系迅速改善,中马、中越关系明显缓和,更是对美国霸权的否定。特朗普甫一上台就宣布退出TPP,“反全球化、反移民、反对自由贸易”③阮宗泽.特朗普“新愿景”与中国外交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7(2).,出尔反尔,如何赢得世界信任?

(三)不同战略目标正义与否导致结局迥异

霸权成本越来越高,只是养肥了军工等等利益集团。而深陷经济和金融困境的美国政府,也主要依靠军事力量遏制中国。美国人民必将对此反思,并促使本国政府在霸权游戏中退缩。美强权一定还会有回光返照表现,但全面战略收缩才是唯一明智抉择。

破解美国威胁,是中国冲出对手包围和平走向全球的战略需要。奋勇抵御强权挑衅,退无可退,中国不惜于付出任何代价。哀兵必胜,中国必将在抗拒美国围堵中,焕发出战胜对手的无穷精神力量,并做好物质上的充分准备。

(四)军事力量消长发生明显有利于中国

冷战期间,美苏都难以颠覆基本平衡格局,其他国家又无力乘机进取,故两霸任一方战略收缩后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可现在,若美从亚太收缩,则其留下的战略真空将被中、俄、日、欧、印等国竞相填补,如仍欲拼命维持霸权局面,则又力有不逮,不断耗损元气。可见,无论进退,美皆将陷于困境。

21世纪以来多场兵力行动导致国力虚耗,强大无匹的美国军事霸权正面临困窘。而南海诸声索国奢望强权撑腰的梦想,也在中国军、民事化建设日益推进中破灭。尤其在仲裁案裁决结论出台前后的南海对峙中,美军悄然远遁,更让世界感受到美国军事霸权的无奈、中国作为美国霸权最有力挑战者角色。

(五)高技术差距缩小改善了中国不利地位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许多自主研发在世界上逐渐接近甚至处于领先水平。而首创的艰辛反衬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全球化和网络通信异常发达的背景下,高技术尤其不可避免的扩散性特点,都有助于中国缩短与美国的差距。

高技术优先运用的军事领域,中美实力消长正发生有利于中国的转变。中国与美军仍有较大差距,但在卫星、导弹、反导、航母、反航母、大飞机等诸多领域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让美国不敢小觑。

(六)经济总量追近为中国提供抗衡美国基础

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上去了,才能在其他领域投入更多金钱,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譬如,实现对美军的跨越式追赶,离不开经济领域的支撑。相反,亚太许多国家因为美国无力像以前那样给自己带来大量经济实惠,对美离心倾向明显。例如,经济考量是2016下半年菲律宾、马来西亚与中国迅速接近的重要因素。

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经济实力差距,但因为是新兴大国,不难在逐渐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前提下,集中财力办大事。作为守成者,美国即使维持现有霸权局面已不堪重负,保持国内稳定增长也十分不易。

四、中美关系发展的可能趋势

中美博弈是异常复杂的世纪工程,谁都无法精准预测双方关系的前景。但根据主客观大势和国际环境趋向,可以对双方关系进行大致预判。

(一)中美彻底摊牌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中美都是大国,拼死相搏将两败俱伤。同时,核战争下没有赢家,特别是中国核生存与反击能力渐强,给双方未来关系增添了一道可靠的避险系统。所以,虽然中美关系“越发展越困难、越成熟越复杂”①倪世雄.未来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挑战与前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6).,但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全面大战的可能性极低。

但也必须看到,若对彼此摊牌的极低可能性过于轻视和应对不足,例如,低估对手决心而过度挤压其生存空间,必定导致其强烈反弹,并在恶性循环之下,将彼此推上风口浪尖,最终不得不面对始料不及的战争危局。

(二)中美划定范围相互争霸的可能性较小

未来,中美各圈地盘重走美苏老路的可能性很低。第一,历史教训,使各国对强权争霸早已形成了人人喊打的高度共识。如果中美重弹两极对抗“老调”,世界人民必将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

第二,大国群体性崛起势不可遏,这对大国称(争)霸企图形成了异常有力的制衡。而以中美之强,远远无法达到美苏两国争霸期间,实力悬殊强大于其余所有国家的程度,从而拥有似乎能够“为所欲为”的空间。

第三,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其恰恰是争霸格局的“必杀技”,足以防范中美壁垒分明地进行对抗。何况作为全球化的旗手,中国无意争霸。在2017年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鲜明表达了中国推进全球化,实现共同繁荣的坚定思想,受到广泛响应。美国即使一意孤行,极难遂愿。

(三)中美形成默契影响全球的可能性较大

基于一味对抗无法承受的两败俱伤巨大成本,其他大国将在中美鹬蚌相争中渔利做大的必然恶果,和全球治理与重大安全问题亟需两国密切合作的时代呼唤,都有可能推动中美双方尤其是美国,在还可能不乏更剧烈的碰撞之后,不得不冷静地深入自省,在换位思考中给予对手更充分的理解、宽容和接纳,共同改善国际秩序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一道对全球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世界发展与安全的进程更加合理有序。而中美形成这种为全球着想的强有力的合作局面,其余国家当然愿意接受。

(四)中美融入世界制衡体系的可能性最大

世界正处于俄、欧、日、印、巴、南非等大国(地区)群体性兴起,伊朗、韩国、印尼、越南、墨西哥、埃及等中等程度国家,也发挥越来越不容忽视影响力的时代。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是非曲直的了解愈发迅速和客观,任何为所欲为企图,必将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群体的迅速有力制衡。中美即使携手,也远难凌驾于其余国家联合的力量之上。因之,不论是中国的自觉还是美国的被迫,双方未来接受全球性的制衡体系约束的可能性最大。

五、破解中美博弈困局的大战略思考

中国需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关键时还要敢于“战略推压”,迫使美国“退让”①时殷弘.中国新领导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中美关系前景[C]//中国富布赖特学友会(筹)论文集(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9.,才能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

(一)凸出国内建设,提升竞合实力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尤其是特朗普上台所带来的外部冲击,练好内功增强抗风浪能力是当前第一要务,也是只要自己努力完全能够把握的②袁鹏.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12(5).。首先,加速国内经济建设,增强内生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含量,加大对敏感产业的制度规范和监督。其次,推动社会财富更加合理分配。第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性和感染力。第四,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反腐制度、文化建设,铲除黑恶势力。第五,建强军事力量。一要铸牢核盾牌,二要加强海、空力量建设,三要加强信息网络领域建设,四要加强激光、机器人、纳米等军事前沿技术建设。

(二)扩大共赢基础,缓解中美矛盾

中美合则双赢,斗则双输。中国应矢志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弱化美方对抗倾向。未来中美间竞争与合作色彩都会变浓,但只要努力扩大共赢基础,必能削弱结构性矛盾的危害,推动中美竞合关系的天平不断向合作一侧倾斜。

首先,破解当前贸易战困境。面对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应立足中美“共生性”③曹文振,丁一.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重塑[J].太平洋学报,2013(3).经济特征依然明显的基础,既坚决应战,也要力促各自合理让步,减轻贸易战的危害。

其次,增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势力、环境恶化等等,具有跨国性、全球性特征,需要中美带头负起大国责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遏制其肆虐态势,逐渐铲除其滋生根源。

第三,加强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一是“建立沟通机制,确立避险规则,”④阮宗泽.特朗普“新愿景”与中国外交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7(2).是防范中美军事剧烈冲突的有效途径。二是朝核问题应为中美共同重大关切。三是中美在海上行为规则、全球政治议题、地区安全治理等问题上,都应进行广泛合作。

第四,搞好对话、沟通和细致的社会宣传。一是经由各种论坛、互访与交流以扩大共识,增进谅解。二是通过耐心对话与谈判,为解决双方矛盾找到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三是借助美国媒体宣传,有效缓解对方民众的敌视态度。

(三)着眼全球布势,削弱霸权影响

顺应全球化潮流,增强中国“开放合作的国际形象”⑤阮宗泽.特朗普“新愿景”与中国外交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7(2).,必要时采取“坚定的斗争”⑥周方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J].当代亚太,2013(2).,不仅可以削弱美国霸权,也有利于维持中美和平局面,是可行性极强的理性选择⑦袁鹏.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12(5).。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首先,坚决维护中俄联手抗衡美国的战略格局。合力抗衡美国是大三角博弈中,中俄不二选择。为此,中国应大力维持与俄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合作局面,助其摆脱国内发展困境,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尊重其感受和需求。

其次,削弱欧盟参与美遏制中国的热度。中国应以中国复兴前景,阻止欧盟过度追随美国遏制中国。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经济绝非中国追求目标的唯一手段。二是坚决避免因中欧接近动摇中俄联手抗美基础。

第三,努力防范印度完全倒向美国。一要发挥经济优势,扩大中印互利共赢基础。二要增进中印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合作、理解和信任。三要对印维持足够的军事压力,并通过巴基斯坦有效牵制。

第四,借助其他地区削弱美霸权影响。一是加大在美重点关注方向如中东的经略力度。二是不断拓展在拉美、非洲的影响力。三是联手俄罗斯等国,适度援助美极力打压国家,增大美霸权成本。

(四)突出重点发力,打破安全困局

美正对华展开立体多维的全面严密围堵,中国必须针锋相对,见招拆招。首先要充分挖掘核力量慑止强敌的“王牌”①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战略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152.作用。一要适当扩充核武器数量②科林·S·格雷.核时代的美国战略[M]//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时殷弘,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638.,二要大力提升核武器在发射准备时间、分导、欺骗、变轨、末端速度和打击距离等方面的潜力③查默斯·约翰逊.帝国的悲哀[M].任晓,张耀,薛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3-94.。

其次,要加强南海军事建设。因为南海足具我军训练、屯驻需求,也可建成远洋前进基地,又是中国海上主要运输方向,并可扼守日、韩、台东南海上通道,还可大大压缩美国霸权对东南亚影响力,是中国破解海上困境的关节点。

其四,要坚持力争主动制敌机先的战略原则。一要在重点战略方向,埋头进行军事斗争准备。二要善于牵引中美军事议题走向。三要伴随日益强大,应更加主动,甚至先发制人,以慑止慑、战,乃至以战止慑,以小战止大战。

(五)“一带一路”牵引,改善国际秩序

通过“一带一路”,既可闪避美国当前优势压力,又可扩大中国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从美国的警惕反应中,已可见中国对症下药效果⑥蒋琛娴.中国—美国—东盟三角关系析论[J].国际论坛,2017(6).。为此,应主要把握好四点。

首先,以尊重差异为基础,改善国际政治秩序。我们应尊重国家间现实差异的历史合理性,要先从共同关注的问题着手,先易后难;逐步培养互信,扩大政治合作基础。

其次,以确保共赢为主线,改善国际经贸秩序。中国应秉持互利共赢思想,首先加强与友好邻国的“互联互通”⑦甘均先.中美印围绕新丝绸之路的竞争与合作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5(1).,利用其示范效应,“夯实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⑧阮宗泽.特朗普“新愿景”与中国外交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7(2).,用“实利”赢取人心。

第三,以符合理性为前提,改善国际安全秩序。一是推行平等性安全观;二是推行自主性安全观;三是推行整体性安全观。

第四,以柔性融合为原则,改善国际文化秩序。一要树立兼利天下的思想;二要保持尊重包容的态度;三要形成深邃引人的价值体系;四是要采取兼收并蓄的行动。

猜你喜欢
霸权中美关系中美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