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研究

2018-11-20 10:50高超锋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实践育人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过程的矛盾在于目前各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实践组织协同发展体系缺失,跟不上新时代的需求,从而呼唤高校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机制。本文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创业合作机制,寻找长期合作的可能和契机,探索组织间建立并维持合作的方法和机制。构建以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家庭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共同体,资源互补,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接实际需求,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

1、前言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组织召开,这次会议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在九所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要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

闫利利[1]等提出创新创业需从思想观念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构建实践平台等现实对策。刘晓敏[2]等基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学生层面并结合实践选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指标。曾媛媛[3]等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多种渠道搭建教育实施平台。王长伟[4]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强化融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王骏飞[5]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的矛盾在于目前各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实践组织协同发展体系缺失,跟不上新时代的需求,从而呼唤高校进行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机制研究。其次,“双创”教育需要加强,高校应该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方面有所作为。

2、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研究内容

1)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内涵建设

研究实现从规模扩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建设,高校应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质量。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既要设置通识类普及性创业课程,又要设置专业类高级创业课程,实现层次性动态教育育人。同时,高校需要积极搭建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家庭等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合力育人的效力。

2)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实现精准扶持

研究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相关的专业手段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相关数据的获取,进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从大数据的内涵出发,通过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深入分析了大数据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并从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思路。为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性,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

3)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家庭等各个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源互补。高校应以“社会视野、企业视角、学生感受”来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于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接实际需求,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3、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的作用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逻辑起点,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现实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应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尊重创新创业规律和大学生创业者的主体地位,通过资源整合、体制创新,提升育人质量。

2)加强多方紧密联系,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力。

最大范围的吸引所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联盟、投资公司、行业协会等各类平台与载体,共同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各自优势与资源整合,促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探索和推进教学团队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学科群、课程群、学科交叉等创新创业指导。

3)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与行业、企业校友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建立企业导师、校内导师联合指导模式,探索“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闫利利,曲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与现实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6):62-67

[2]刘晓敏,刘慧娟,梁春晶,刘字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国经贸导刊,2017(7):77-78

[3]曾媛媛,罗秋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7(4):215-218

[4]王长伟,王艳伟.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7(12):73-75

[5]王骏飞,姚君,郭明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 价值工程,2017(10):207-209

作者简介

高超锋(1988-),男,江西抚州人,民 族:汉 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实践育人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审计整改的责任体系与协同机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