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契丹族文化对辽瓷发展的影响

2018-11-20 10:50刘彦君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影响文化

刘彦君

摘 要:辽瓷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名称命名的陶瓷器品类,辽瓷以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名称命名,是以鸡冠壶、风首长尾瓶、鸡腿坛等器型为代表的辽代契丹人用瓷。辽代陶瓷拥有鲜明的个性,满足契丹人的实用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审美需求。契丹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契丹人从原始的游牧民族向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契丹族文化也影响着辽瓷的发展。

关键词:契丹族;文化;辽瓷;影响

一、契丹族的起源

从文献记载来看,辽源于鲜卑。从考古学研究来看,辽文化源于鲜卑文化。契丹起于东湖,春秋时期,东湖位于燕国北部和燕长城内外。《史记·货殖列传》载“夫燕......东北湖边”,活动范围明确。《后汉书·乌橫鲜卑列传》记:“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以此建立了鲜卑部落的大联盟。契丹族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族文化的粗犷豪迈,与大自然浑然天成,对辽瓷有着深远影响。

二、契丹族文化影响下的辽瓷的造型特征

因为辽代的自然环境是车帐毡庐,所以常见的契丹人游牧生活的必备品有:鸡冠壶、鸡腿坛、盘口瓶等。契丹族文化对辽瓷的造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文献记载如下:

(1)辽瓷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与契丹式两大类。鸡冠壶属契丹式,大体可分五种:即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此式有的底部刻有“官”字款。

(2)契丹传统形式陶瓷器,这类器皿突出地表现了契丹游牧民族畜牧生活气息。鸡冠壶,渊源于革袋(图一)。凤首瓶,这种器型早已流行于西域诸国,唐代也有类似的制品,称作胡瓶(图二)。鸡腿坛,肩部有乾统年款及契丹字花押,也有汉字徐、孙等姓刻款(图三)。大体是契丹人背水背奶用的,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壁画中就有描画4八曲长盘,也称海棠长盘,造型与唐代缒制的曲边长盘相似,可能是受西域影响。

⑶1940年6月辽瓷研究的著名学者李文信先生在叶博寿车站辽墓中首先发掘出浓绿釉鸡冠壶。契丹人仰群马之酪(马酪),饮牛羊之重(乳汁)辽瓷中的鸡冠壶、长颈瓶、鸡腿坛等容器,就是适应这种生活出现的。

由此能证明辽瓷的器型产生于生活的需要,与契丹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辽代瓷器从造型上也是辽代民族文化的演变和政权的兴衰的写照。在辽代的一些墓葬考古中还发现鸡冠壶出现在汉人的官墓中,这也表现出汉人受契丹人的影响,文化相互融合。

三、契丹族文化影响下的辽瓷装饰特征

辽瓷中多以云燕、天鹅、野鹿、草兔、野鸭等图像,大多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契丹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自然的装饰图案来源于契丹人的日常生活。辽瓷中的装饰纹饰常体现契丹民族的元素。比如一些鸡冠壶装饰纹饰中的仿制皮纹、皮孔、皮条,就是将皮质水囊上的元素运用到陶瓷装饰中(如图四)。与此类似的体现契丹族文化的装饰纹饰还有卷草纹、胡人驯兽、团状莲花(如图五)、团花四叶的牡丹等。

辽瓷的装饰着重色彩运用,运用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突出器物之美,善于利用颜色的反差。据文献记载,早年流传到日本的白釉凤首瓶,通体施白釉,未做任何装饰,只是在两个凤眼上各施一黑彩圆点,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利用黑白两色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色差,把一只活脱脱的白色凤鸟呈现在人们面前,技法绝妙。

契丹族文化还体现在辽瓷的作款上(如图六),在中国陶瓷史中,在陶瓷上作款是很常见的,而辽瓷的作款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物类款,用来区分器物用途;地名款,用来记载辽瓷的烧造地;姓名款,用来标注器物所有人的姓名;年款,多是辽晚期天作帝乾统的年款等。契丹文字款是辽瓷款识的鲜明特征。契丹文字款凸显了辽瓷是契丹人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少数名族,他们被记入史册,但拥有自己独特文字并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所以契丹文字款是契丹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字款的广泛应用,体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墨书一个契丹文款,见于巴林左旗四方城辽墓出土的三彩陶砚里面。墨书多个契丹文款,见于巴林左旗四方城辽墓出土的黄釉大盘圈足外围无釉处。

四、契丹族文化熏陶下的辽瓷艺术特色

广义的辽瓷是指辽代管辖境内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女真人用瓷,狭义的辽瓷是指契丹人使用的传统的鸡冠壶、凤首瓶、鸡腿坛、辽三彩和从中原输入的青瓷、白瓷等。在契丹族文化的熏陶下,辽瓷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契丹族生活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被山川湖泊环绕,大自然滋润着孕育着一代一代的契丹人,他们热爱自然,一草一木,虫鱼鸟兽都是他们的表现对象。辽瓷的造型装饰艺术来源于大自然,再现了自然生活,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统观辽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写实主义的代表,造型上对称均衡,注重轮廓线的把握,饱满大气,粗犷豪放,刚健挺拔,尽显契丹族自由奔放的个性;装饰上泼辣潇洒,气势磅礴,展现给世人的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辽瓷是契丹人民赞美大自然的一曲颂歌,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巧妙地结合到辽瓷的制造中。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契丹民族品质在辽瓷的艺术特色中得以体现。

五、结语

受契丹族文化的影响才使得辽瓷如此迷人,辽瓷,是辽代陶瓷的统称,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辽瓷的初期阶段,是契丹政权的兴起阶段。这时候的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完全是游牧民族式的,陶瓷器的生产没有规模化,程式化。境内的陶瓷器多为输入陶瓷,是契丹人以皮革、皮毛以及畜牧业产品或是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取的,契丹本民族文化元素未能在陶瓷上体现出来。

在辽建国后,直至1004年。这一时期是辽瓷的初产期,契丹族的民族特色体现在辽瓷在釉色、器型、装饰纹饰上,如鸡冠壶的装饰上出现了仿制皮革材质的皮条、皮扣、缝制皮革时的针脚纹饰,成为了这一时期鸡冠壶的主要装饰纹饰。辽瓷的中期即1005年至1055年间,是辽瓷的发展期,契丹族文化元素得以集中体现。装饰纹样有了多样的发展,出现了辽瓷特有的卷草纹、火珠纹。传统的穿带式的壶、瓶等数量逐渐减少。鸡腿坛(瓶)、注壶、凤首瓶等常用的生活器皿数量增多,形制丰富。从辽瓷的形制的改变可以看出,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正向定居生活转变,反映出出辽国力强盛、契丹族民族地域文化兴盛的特征。

辽瓷的晚期发展,受到辽政权衰亡的影响。辽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仿中原陶瓷的过程后,辽瓷的生产技术更趋成熟,这个时期是辽瓷的繁荣期,辽瓷精品数量增多。这一时期的辽瓷造型更为多样化,日用陶瓷器种类包括围棋子、哨等生活用品。装饰纹饰由简洁走向繁复,逐步过渡到绚丽的纹饰装饰,具有传统的特色的纹饰已不多见。鸡冠壶上原有的运用仿皮革纹饰的装饰消失。虽然这一時期是辽瓷的繁荣期,但契丹原始的民族文化逐渐衰落,如代表契丹传统文化的鸡冠壶逐渐减少,具有民族特色的器型与纹饰也逐渐减少。中原输入的陶瓷器中也以生活实用用具居多。这些现象表明,契丹族受中原人的影响,生活方式上逐步向中原人靠近。辽瓷的发展过程反应了契丹族文化的兴衰,契丹族文化在辽代前期到晚期从陶瓷造型、装饰上促进辽瓷的发展,让辽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文信. 辽瓷简述[J]. 文物参考资料,1958,(02):10-22.

[2]梁淑琴. 辽瓷的类型与分期[J]. 北方文物,1994,(03):30-41.

[3]李红军. 辽瓷的造型、装饰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 辽海文物学刊,1995,(01):108-115.

[4] 佟柱臣.《中国辽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

[5]陈仲琛,陈文霖. 辽瓷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简析[J]. 中国陶瓷工业,2016,(03):24-28.

[6]陈仲琛. 辽瓷的艺术发展脉络研究[J]. 艺术工作,2016,(03):86-88.

[7]《辽瓷的造型、装饰艺术及其美学特征》,李红军,辽海文物学刊

[8]《辽的陶瓷》,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辑《中国陶瓷史》第七章第八节,文物出版社,1982

[9]《辽代陶瓷》,李文信,《李文信考古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0]《论辽瓷的几个问题》,佟柱臣,《中国东北地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

[11]《辽瓷的造型、装饰艺术及其美学特征》,李红军,辽海文物学刊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影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