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视角下的“水岸山居”

2018-11-20 10:50尹志弘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统村落原型

尹志弘

摘 要:全球化的发展淡化了中国建筑与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并由此而引发了多数城市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形式上的趋同,从而逐渐失去了建筑应有的本土文化特色,而对此我们已经置若罔闻。然而,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本土文化的抵制,吸收和消化。中国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下引入外来文化的同时,似乎已将自己的“体”所抛弃,盲目地吸收了所谓的西方建筑思想,将自身本土的建筑创作表现的毫无特色,缺失文化底蕴。

本文將以王澍的作品——“水岸山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索“水岸山居”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水岸山居”及其地域环境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以“水岸山居”的设计理念为基础,从传统村落,古典园林和古代山水画三个方面对“水岸山居”进行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并对王澍的建筑设计进行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原型;本土营造;传统村落;古典园林;山水画

“水岸山居”及其地域环境

首先,讲述“水岸山居”这一名字的来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水岸”、“山居”,“水岸”是作为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代表着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山居”是建筑目的,如居山林,身临其境,寄情自然。

其次,“水岸山居”坐落于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和浙江省北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很好的诠释了江南地区的自然地域文化特色。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自古以来,它吸收了江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之道”的见解,营建出画意般的山水城市。

最后,就城市格局而言,杭州是以“一半山水一半城”的传统格局建造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各占一半,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水岸山居”设计理念

重返“自然之道”设计理念

如何在这个以象山为中心的理想场地环境中实现建筑与山水的融合,体现“自然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当然,自然所展现的要优于人类所创造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再造自己的家园,那么人类在面对自然时,须持尊重与敬仰的态度,以自然为主,不能脱离自然,独立存在,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于原型的本土营造的设计理念

基于“水岸山居”和建筑师王澍本人的文化背景,“水岸山居”以“本土化”作为设计理念。而对于“水岸山居”的本土化营造,需在现实生活和传统建筑文化中找原型进行创作,在研究和学习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发现,有多数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传统村落、古典园林、古代山水画。所以对于“水岸山居”的这一大型公建的设计思路离不开传统村落、园林意境和画意这三个方面。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借鉴传统村落空间形式的布局理念,并以现象学和类型学的方式,在新的文脉中对传统村落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进行重组再现以及对村落自然形态自发性生长的追求。

从建筑布局上来看,基于“水岸山居”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王澍以传统村落作为设计原型,以重返“自然之道”作为设计理念,将场地中的自然因素,如杜家浦、象山、场地周边的河坎、堤坝、池塘、水渠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进而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从村落形态上来看,建筑中的合院和巷道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形式。

合院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特色的空间类型,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一个空间类型。在“水岸山居”的创作中,结合本土化语境,通过肢解院落,并将这些不同的合院或天井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一些新的体验。

“水岸山居”内部有五条不同样式的巷道,巷道两边的墙体由不同材料砌成,分别使用了竹、石、土、木、钢、混凝土等各种建筑材料,而且这些材料的构造方式和形成样式也是不尽相同,以至于这些墙体毫无装饰的碰撞在同一个场景中。

“水岸山居”园林意境营造

王澍对于造园的态度体现在“情趣”上,讲究“意”的表现,在建筑设计中诠释园林意境的疏密得宜、曲折尽致和眼前有景等法则,从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形态表现层次划分和借景框景等方面进行简化转译,从而更多的体现在对园林意境和引人入意的追求,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水。

《江南园林志》中对“疏密得宜”的解释为“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指疏密之间相对相生的空间布局,并且具有张弛开合的体势。造园艺术同样需要遵循疏密有致的原则,疏密而不是平均。

王澍的设计中,多数作品都会体现园林意境的营造。将建筑进行园林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平面的设计上强调疏密得宜。

《江南园林志》中对“眼前有景”没有做具体的诠释,但却将其作为最高境界。“侧看成峯,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乃不觉而步人第三境界矣。”

王澍在“水岸山居”中则巧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基于“水岸山居”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建筑格局,所以在建筑空间内部,呈现出借景、对景的设计表现手法,而且还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框景形式。

“水岸山居”画意营造

“水岸山居”将文人山水画意进行简化转译,以“齐物”的思想将自然中的真山真水回归于设计之中。在建筑空间创作方面,注重对山水画的空间观念、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意境的追求;在建筑形式创作方面,将自然山水的形态抽象化、简单化,提取重组为建筑立面的形态,不仅注重对自然山水景观形式的借鉴,而且更强调对画意原型的追求。

“水岸山居”的设计体现了对自然的态度,画意营造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通过意会来捕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正如建筑与自然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一种渗透关系。

对王澍建筑的思考

“水岸山居”整体以“回归自然,重返自然之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王澍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文化下的产物,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对于当今全球化的发展,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城市面貌趋同,建筑脉络的紊乱,如此人们更应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传承,克服现代性与本土传统的冲突,展现本土建筑语境的主体性和可识别性。

王澍对于“水岸山居”的建筑创作更多表现的是他对于生活的经历和在他心目中对园林意象和山水画的理解。笔者认为每个人对于建筑的认知、体验和感觉都不相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论你是归人还是过客,得到的体验感会有所不同,得到的困惑会有所不同,得到的答案会有所不同。在这个东西方日益模糊,城乡融合的时代,王澍的建筑作品及理论不仅为我国创造本土文化建筑提供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们对当今建筑领域的反思,并希望更多的国内建筑师能够寻求自我、思索对建筑空间的独到见解并探索属于自己的建筑语汇。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传统村落原型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语法总结:祈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