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

2018-11-20 10:50李星星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方法论

摘 要:布迪厄终生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希望能够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其实施基础就要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进行超越和解决。布迪厄试图提出一种新型的方法论——关系主义方法论,以此来超越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其次,探讨了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的特点,其次,基于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来研究“场”,得出结论: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跨越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

1.前言

法国著名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5年建立了社会学以来,先后国内外在方法论方面衍生出了多个流派,但基本都是沿着两条发展主线,分别是个体主义方法论(韦伯开创)和整体主义方法论(迪尔凯姆开创)[1]。但是这两种方法论的研究进路、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层次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出现了社会学领域的二元对立。有鉴于此,布迪厄试图提出一种新型的方法论——关系主义方法论,以此来超越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社会学的基本单位和分析对象为“场域”。本文就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进行探讨。

2. 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

2.1 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

基于社会唯实论来看,虽然人类社会由亿万个的个人组成,但切忌不可将社会还原为个人,整个社会的运行是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社会学家?mile Durkheim(迪尔凯姆)[2]。?mile Durkheim认为:社会是处于完全独立状态,虽然由亿万个的个人组成,但是社会已经完全具备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与社会唯实论相对应的理论就是整体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也认为:整体虽然由多个部分结合而成,但并不能够将各部分的分量总和与整体划上等号。?mile Durkheim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其整体主义方法论的正确性,还多次援引生物现象和化学现象来验证[3]。

?mile Durkheim一生都始终坚持社会的整体性与实在性,因此其整体主义方法论也始终主张整体主义。基于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来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层次则是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各种类型的社会事实都是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社会事实主要具备三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普遍性、外在性、强制性,包括信用手段、货币制度、宗教仪式、法律等,这些思想或者行为不但会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内,而且还带有较强的强制性[4]。

由?mile Durkheim开创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被后世较多社会学专家所接受,融合到各种社会学的研究流派中,包括批判理论、冲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等。这些理论流派在主体上都基本以?mile Durkheim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将研究领域定位在各种社会宏观层面(包括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对社会中的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都会采用社会结构去诠释。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点在于:能够便于学者对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进行宏观把握。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在于:第一,其建立基础是社会整体性、社会客观实在性,但没有对社会结构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这样一来,“社会”在整体主义方法论中就成为了暗箱,从而神秘化了社会。第二,社会力量在整体主义方法论中是极度强大、且带有很强的强制性,而个体则是微小的,甚至可忽略,个人是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听命于社会的指令,这样一来,必然出现“过度社会化”的问题,由此可见,个体是被整体主义方法論所消解[5]。

2.2社会学中的个体主义方法论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是社会学中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创立者,建立在社会唯名论的基础之上的。基于社会唯名论的观点来看,整个社会的真实本体是个人,社会不过只是个人互动的形式或者个人行动的产物,只是“标签”而已,没有真实作用;整个社会现象实质上仅仅只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马克斯·韦伯是典型的社会唯名论者,他认为是由社会行动者来组成的社会,任何社会学的研究都不能超越个体或者独立于个体,无论是“公司”、“社团”,还是“民族”、“国家”,都只是表现个人相互关系的组织模式。基于社会学中的个体主义方法论来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社会行动,而个体层次则是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但并非所有的个体行动均可称为社会行动,务必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体行动要被行动者赋予主观意义,即个体行动要有目的与动机;第二,个体行动是指向他人的,能够让多个个体之间产生作用和联系[6]。

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要在理性选择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拟剧理论、交换理论等微观社会学理论得以推崇和推广,几乎全部的个体主义论者在看待“社会整体”时均是基于“原子主义”或“化约主义”立场,社会在他们眼里即为若干个体的汇总、相加、集合,只有从个体的行动、特征、性质、属性等来诠释社会的行动、特征、性质、属性,社会本身是虚无缥缈的。通过社会学中的个体主义方法论,能够有利于了解个体的互动、行动是如何来形成社会的,这是其最大的贡献。但是个体主义方法论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其预设不符合实际,均没有解释个体的社会行动是如何产生出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一来,“个体”在整体主义方法论中就成为了暗箱,从而神秘化了个体。与此同时,个体在个体主义方法论中得到了完全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他们基本不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和限制,甚至可以将社会的作用进行过滤。由此可见,社会学中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坚持的是“社会化不足”和“未社会化”。由此可见,社会是被个体主义方法论所消解。

3. 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解读——跨越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

3.1 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的特点

布迪厄终生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希望能够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其实施基础就要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进行超越和解决。布迪厄试图提出一种新型的方法论——关系主义方法论,以此来超越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众所周知,整体主义方法论主要侧重于对结构(社会)的关注,以“社会实在论”为主导;而个体主义方法论则主要侧重于对行动(个体)的关注,以“个体实在论”为主导,毋庸置疑,二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很有必要将结构(社会)和行动(个体)融合在一起。早在1895年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去实在化”的口号,而后卡西尔又旗帜鲜明地将关系论特征阐述在《实体概念与功能概念》(1910年出版),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学。虽然这些学者对于关系的存在予以了必要的重视,但是还没有将其衍生到方法论的层面。而后,巴什拉提出了“科学是通过与常识决裂而赢得的”观点,较大地影响到了布迪厄。布迪厄认为社会学若要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那么就必须要与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决裂;社会学涵盖广泛,不能老是处于极端与极端之间,既要包括结构(社会),又要涵盖行动(个体),二者务必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统一[7]。所以,布迪厄既不赞同个体主义方法论,又拒斥整体主义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基于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来看,无论是社会实在,还是个体实在,均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场域”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场域”的概念定义较为广泛,包括学术场、艺术场、经济场、宗教场等,不同类型的“场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都会严格遵循自己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且很难化约不同场的逻辑。例如:物质利润法则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场遵循的逻辑,而艺术场则恰恰相反,它是通过对物质利润法进行颠倒或者排斥来实现自身体系的建构。基于深入分析的角度,可将“场域”定义为“由多个位置关系所形成的构造或者网络”。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将 “场域”视为基本单位来开展社会学研究,由于“场域”与关系密不可分,那么也就意味着若要达到“场域”的分析要求,那么就需要及时转换对社会世界的通俗见解,不能仅仅只关注那些有形事物,更要去关注无形事物。从布迪厄对法国几所著名高校的研究就可见一斑,布迪厄基于关系主义取向的角度来研究高校问题,而不是像其它学者一样从实体主义角度来研究,实体主义角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大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关系主义方法论的观点来看,实体主义角度研究是极度错误的,就像在研究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时,并不考虑斯坦福大学在美国长春藤联盟中的地位和排名,也不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斯坦福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位置进行研究。

3.2基于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来研究“场”

从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观点来看,目前可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场”,而这三个方面均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第一,要对权力场与所研究场之间的位置和关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就像要研究作家、艺术家时,那么就要首先研究权力场与他们所在的文学场之间的位置和关系。第二,对场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换而言之,就是要对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明确,包括:对应关系、屈从关系、支配关系等,以及相互之间开展的市场竞争。第三,要对行动者的习性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习性”是指在一束关系之中有机地结合社会与个体,这也是关系主义方法论在平衡个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弊端所做出的努力,主要侧重于性情倾向系统,身心图式、评判式、知觉式均是“习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习性”还较好地解决了目的决定论与结构决定论的对立和分离问题,习性理论并非为了剥夺行动者当前或者未来会享受到的好处,而只是为了能够较好地排除主体;行动者既是結构的产物,又对结构持续不断地再制造和再构造,甚至还有可能会对结构进行改变[8]。布尔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实质上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为布尔迪厄留下了更为宽泛的理论上的回旋空间,也许这正是布尔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影响长盛不衰的根源。

4.结语

总之,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主要侧重于消除一系列的虚假对立,主张社会学的基本单位和分析对象为“场域”以此来大幅度拓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跨越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解玉喜.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8(01):123-127.

[2] 王宁.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立的新思考——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之一[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7(02):181-184.

[3] 朱伟珏. 社会学方法新规则——试论布迪厄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继承与超越[J]. 浙江社会科学. 2006,18(05):137-139.

[4] 朱伟珏.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布迪厄的社会学认识论与他的“惯习”概念[J]. 浙江学刊. 2005,19(03):109-114.

[5] 朱国华. 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0(01):167-172.

[6] Heilbron,J.Towards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Book Translation as a Cultural World-System[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 1999,45(12):1781-1785.

[7]Meylaerts,R.Translators and(Their)Norms. Beyo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J]. Investigations in Homage to Gideon Toury . 2008,52(11):2312-2317.

[8] Gouanvic,J.M.A Model of Structuralist Constructivism in Translation Studies[J].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 2002,43(13):1912-1917.

项目编号:CX2017B576 项目名称: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星星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方法论
接诉即办改革的方法论价值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本科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实施探析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数学方法论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