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法制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8-11-20 10:50贾莹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高校教师

贾莹

摘 要:高校是法治教育的重要战场,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责任,任重而道远。在法治教育的普及过程中,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三者之间的内涵,不断为高校法治教育创造优良的环境,完善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从而实现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教师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强法律宣传、加大普法力度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法律走进校园至关重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和希望,法治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些社会价值理念的变迁,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都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了高校中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面对这些情祝,完善高等学校法治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校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作为我国的基木治国方略之一,依法治国是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和保障。大学生相比较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都较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更为容易。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培养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那么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就更容易遵法、守法、用法,并且不但自己依法行事,还能监督他人守法。

(二)高校法治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途径

在当前高校校园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思想悲观偏激、行为鲁莽不计后果的情况。大学生并未走进社会,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帮助他们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给予大学生有效的法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预防犯罪在学生时代就应当被重视,学生在校园内由于和社会接触较少,预防犯罪更为容易。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加强法制观念,对违法犯罪后果有深刻的认识,就能避免很多犯罪行为的发生,避免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而造成恶果后才追悔莫及。因此,发挥法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的作用應提上日程。

二、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法治教育“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的培养”

我国当前高校提供的法治教育,针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往往是通过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法律基础课程来实现。就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来看,更多的是偏重于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法治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这种简单地通过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来完成的法治教育,没有将对大学生法律能力和法律精神的培养考虑在内,法治教育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就无法从根木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思想意识,法治教育本身的意义也被弱化。

(二)高校法治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治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即使是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法治教育同样要让大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基本的法律制度、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我国现行基本部门法。现阶段,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是将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由其老师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两门课程,这种较低层次的法治教育,很难实现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真正培养和提升。原因在于这种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实现法治教育的方式,教材中往往是对各部门法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内容庞杂。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造成对法律学习的误解,让学生误以为只要能应付考试就可,忽视自身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法治教育所受限制较多,除了课程本身的设置限制以外,还存在课程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者用一学期一门课程的时间去讲授法学专业四年才能完成的课程,那么就只能传授基础的法律知识,而大学生对法律深层次的需求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简单的课程设置中是很难被满足的。高校法治教育缺乏长远规划、整体规划,很难发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三、高校法制教育对策分析

(一)增加授课课时

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学生课程教学设置,将法律公共课程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程,并通过学分形式予以量化考核。延长教学课时,将课程跨度调整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第一和第二学年主要以课程教授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第三学年以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增加法律实务经验。通过课程教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法治教育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全过程,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全程覆盖。

(二)调整授课重点

法律学科众多且知识点繁杂,所有课程都教授,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上文提到,非法学专业法治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以法律实务为主,首要目的是树立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和具体法律知识的运用,突出法律的实务。因此,高校法治教育授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调整授课重点,将精力集中在与学生日常生活及其将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上,将比较冷门或者平时接触不到的法律予以舍弃;此外,转变单纯讲授法条的授课模式,注重对法律规定内涵的解析与运用。

(三)注重实践参与

法治教育的规律和目的决定了法律必须以实践作为落脚点和归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法律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动力和信心。首先要积极推广模拟法庭等实务教学形式,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其中,体验法律的实施环节与流程;其次,以节假日或普法宣传日为契机,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让学生对法律的运用形成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学法用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红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的迫切性和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3(6).

[2]徐洁,代云.对改进高校普法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6(8).

[3]陈有朋我国高校普法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牌,2015(1).

[4]张小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分析[C].法制与社会,2010(10).

(作者单位:天门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高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