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考察看荣昌陶文化传统

2018-11-20 10:50晋岩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荣昌移民文化

晋岩

荣昌安陶作为民窑,其体系是以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与民间社会生存状态为基础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安陶的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安富俗语“前山矿子后山碳”讲的是山里煤和矿石资源丰富。

安富陶制品生产销售的一系列社会生活状态的繁荣时间段是是咸丰年间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时间段,是传统安陶的发展巅峰,其文化生态是极为丰富的。其文化传统是极具代表性的。同时这个时期内的安陶在组织形式上十分多变,出现了家庭作坊与私人工厂(私营),合作社以及安陶厂(公私合营,国营形式以及私人并存)的转变。

一、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传统

(一)饮食文化——“家家户户必备泡菜坛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荣昌,居民们主要以缸、钵、碗、坛、罐等安陶土陶制品为日常生活器皿。餐具类品种繁多,除土陶外,还有细陶制品,搪瓷制品等。

荣昌人喜爱吃四川泡菜,专用安陶土陶厂的泡菜坛泡制而成,有泡海椒、嫩姜、萝卜、黄瓜等制作的泡菜,可谓四川正宗泡菜之一。荣昌客宴酒席,最后一道菜就是受客宾欢迎的泡菜,其制作简易、经济、又可口,而且是很多风味名食的必备佐料,如制作酸辣鱼、酸菜鱼、泡萝卜鸭子等。荣昌县家家户户、餐馆或单位大食堂都常备有泡菜,因此为也少不了安陶泡菜坛。

(二)移民文化——“湖广填四川”

据四川省荣昌县安富土陶史料考究:明代末期的移民中,有陈周二姓,他们两人,早在原籍就懂得土陶技术,来到荣昌,就开办了一座粗陶窑,至满清嘉庆年间,已传至周世生,陈生权一代,因该处燃料(主要为木材)逐渐缺乏,二人迁居安富鸦口,佃丁姓土地,开办万顺窑(又称老窑即安富土陶的创始)。随着时代发展,明末到清咸丰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荣昌陶器经历了由实用粗陶器具到精细实用陶再到实用陶与工艺陶并存的局面。

重庆历史上是一个移民汇聚之地,境内3000多万名人都是明清移民后代,特别是渝西的荣昌在清初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更是一个重要移民聚散地,被广泛誉为客家移民的“文化集散地”。据专家统计,重庆主要的移民后裔约占85%,成都约70%,荣昌约90%。移民文化的交流与拓展极大地加速了荣昌安陶在历史上的兴盛。

(三)陶业敬拜文化——“神农耕而作陶”

1.陶业敬拜文化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在耕种田地的同时发明了陶器,俗语“神农耕而作陶”说的就是这个典故。“舜陶于河滨”,则是舜在今天禹州市颖河边上发明了用泥烧制陶器;而“宁封子为皇帝陶正”,表明了黄帝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陶官。因此,荣昌陶工们就有了各种祭祀陶神的民俗活动,陶工们除了祭祀发明制陶老祖宗尧王天子,舜王大帝,开窑祖师外,也祭祀后世出现的一些杰出人物,把他们当做神明一样膜拜,向他们祈福。

2. 祭拜仪式

在烧窑的祭祀环节中,窑主与制陶工人是这样做的:准备六合纸钱、三炷香、一对蜡烛、一只雄鸡公、一块刀头、两串鞭炮,窑主点燃纸钱、蜡烛和香,带领众人虔诚地肃立在神位前,口中念念有词,窑主三鞠躬后,鞭炮齐鸣,杀雄鸡公,以鸡血绕窑场淋一周,然后在窑的正门前手捧鸡公三拜九叩窑王,最后吧雄鸡公尾巴上拔九根鸡毛沾上鸡血贴在第三仓窑门上。这就是祭奠窑王的仪式。

二、传统分工与师承关系

(一)安陶传统分工

荣昌安陶行业的传统分工主要依托于其生产流程的,归结为四大步骤:原料配备,修坯,刻花,装烧。无论是之前的家庭私人作坊还是后来的合作社以及公私合营的厂子都会遵循这个步骤进行。不过在解放前,无论是私家陶业作坊还是成规模的私人工厂,泥料,燃料(以木材,煤炭为主),甚至是拉坯,修坯以及装烧的工具都是有自家做的。

(二)同行公会

在解放前,社会活动中的行会组织俗称帮会,是当时的城镇手工业,商业,自由职业人员的同业组织。其组织目的是为了各行业人员立足社会谋生,切磋技艺,组织行会保护本行业利益。行会有一定的帮规,有定期的集会活动。在民国24年,安富镇纷纷成立折扇,夏布,猪肉,陶瓷行业社团,商业发展红红火火,一派兴盛。

荣昌解放前和行业帮会共有20个:张爷会(屠宰业),机仙会(夏布编织业),永乐会(折扇业),尧王会(土陶生产业)等。每个行帮都以尊奉的祖师生日生日或忌辰举行定期集会,祭祀祖师,宴饮议事,商讨业务,调节纠纷。荣昌陶瓷生产,在明代即有甑字窑,通烧窑。到清乾隆四年(1739年),县陶业生产已具相当规模。民国14年(1925年)11月14日成立“荣昌县陶瓷同业公会”,奉帝尧为祖师,称为“尧王会”。

(三)师承关系

师承关系主要分三类:一,父传子、兄传递的家庭作坊的技艺传承;二,熟人、亲戚介绍认识附近手艺高超的老师傅。三,时间点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公私合营之后,记忆传承的方式主要在陶厂里进行的,以安陶厂为例,学徒进进厂被组织分配流水线工级别高的老师傅,另外,一个学徒的手艺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师傅带起来。

三、现状与展望

自从国营安陶厂的解体后,安陶行业就进入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安陶业的分工变得简化,混乱。备料业被各种泥厂所替代。制陶人省去了制泥这一环节,但是要包揽拉坯,刻画装饰,上釉等环节,甚至有时候装烧也要自己进行。现代窑室也由传统的柴窑,煤窑变为电窑,气窑等。对于一些特定的造型,成型工艺直接采用流水线注浆方式,已经缺少了安陶本来的面目。釉色中除了比较代表性的朱砂釉,西绿釉等釉色之外,由于原料来源不固定,或因配方流失,许多釉色呈现效果也大不如从前,甚至某些釉色已无法调配。

如今安陶师傅的一次拉坯成形的手艺是急需被传承下去的手艺之一。可惜的是:收不到徒弟的现状,并且出现有最年轻的拉坯徒弟也至少五六十岁的情况,这样使得技艺传承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加之外来的景德镇、与云南建水窯等地的手艺人更多的涌入,用自己当地制陶技术与安富的陶土相融合,使得在荣昌生产的部分陶器没有显现安陶的本身面貌。

安陶的文化传统的部分消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时代的前进,但适应不了当前时代的手工艺文化现状并不代表其自身的价值被否定。面对手工艺文化文消亡,流失及残存的现状;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保护好安陶,翻修保护好古窑遗址,火神庙等;整理好关于安陶文化的一切文献资料;保存传承好最核心的安陶民用陶与工艺陶的制作技艺等就是在保护好安陶发展的文化土壤,文化生态。发挥安陶当前的价值,谋求一条作为民间手工艺的新生之路。

参考文献

[1]熊春林. 论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建设[J]. 湖南社会科学,2012,(02)

[2]徐建.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

[3]陈寿菊,许世虎. 荣昌陶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09,(03)

[4]张佳. 荣昌陶制作工艺的现代转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于先觉. 重庆市荣昌县养蜂业发展思路[J]. 中国蜂业,2008,(08).

[6]余强 谢亚平著 人工开物——西南民间工艺文化生态[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4

[7]张莉. 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立项建设与营运思路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

[8]荣昌:夏兴窑遗址留存百年古陶遗风-荣昌之窗资讯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荣昌移民文化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谁远谁近?
荣昌夏布创意时装亮相北京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