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2018-11-20 10:50谭正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艺术

谭正

摘 要: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精神文化具有延续性,常通过文学艺术的渠道进行传播,从红歌、雕塑、戏剧、石刻和诗词来看,两者的共性都体现在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而井冈山精神的独特内容是敢闯新路的开拓精神,官兵平等的精神,长征精神则是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文化传播学;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艺术

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学界对两种精神进行了一定的关注,有一些成果发表,但多集中在对某一具体革命精神的研究上,从文化传播学尤其是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研讨两种精神的科研成果很少。

一、文化传播学视野:苏区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形成

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都有特定的其时空纬度。文化的形成,都与它所处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及历史传统相适应。[1](p.20)那么,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在什么时空背景下形成的呢?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形成了彪炳史册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同志2016年视察江西时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2]

二、文化传承性: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共性

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精神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1](p.10)长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具有许多共同的内涵,这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诗歌、雕塑和报刊中都有所体现。根据文化传播学理論,精神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有文学渠道、艺术渠道、宗教渠道以及科技渠道三个方面,其中艺术渠道包括电影、戏剧、雕塑等。[1](p.117)

1、艰苦奋斗的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农红军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4](p.65)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里面展示的文物、红色革命歌谣“红米饭、南瓜汤”以及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当时的墙画、石刻、红色宣传作品中也充分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据有的将领回忆说:“我军在懋功、宝兴、天全、芦山等地瘠民贫的县内,兵员、补给都十分困难。在百丈关附近作战的部队稍好些,能吃上粮食。而散布在夹金山南北的后方机关和医院的同志们,则靠野菜树叶充饥。有不少的同志,因饥饿疾病而牺牲。” [5](p.219)面对艰难困苦,红军并没有因此懦怯、沮丧,他们凭借艰苦卓绝的拼搏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追击,最终胜利达到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众多关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雕塑和油画,也充分体现了长征精神中的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2.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方能进行战争。”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扫除旧军队的不良影响和习气,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受农民和中小商人的拥护。龙源口战斗,动员了宁冈、永新、遂川3县数千人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垮了湘军吴尚部二个团的进攻,依靠的还是广大群众。这在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诗中得到了体现,“围困千万重,……更加众志成城”。[6](p.32)红色革命歌剧《十送红军》也比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根据地民众与红军战士们地亲密鱼水情。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曾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行李中的被单及一部分粮食,送给乞讨的苗族老妇和小孩 [9](p.10),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这在当时的石刻文献《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也有所体现。

三、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特色部分

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既有作为革命精神的共性,也有联系不同时空实际斗争的创新内容,这在文化传播途径的文学和艺术渠道上体现得十分充分。

(一)井冈山精神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

1、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与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走自己的路的革命首创精神。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在实践中开始摸索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正如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年月)四言诗中写道:“……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6](p.242)。该布告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情况,认为革命的中心是在农村,在于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军,推翻土豪劣绅的统治,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利用有利时机,最终夺取政权。油画创作《革命精神代代传》中毛泽东实事求是,依据当时地国际国内形势,带领工农红军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地新路。

(二)长征精神独具时代特色的部分:在团结进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方面,有关长征的电影、电视剧、戏剧、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关于红军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情节的叙述中,都对长征时期红军的这种精神有所充分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周鸿铎.文化传播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中共江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弘扬井冈山精神 加快老区发展,人民日报[N],2017-10-9.

[3]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力平,余熙山,殷子贤.长征简史[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6]吕祖荫.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

[7]杨成武.忆长征[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

[8]陈宇.长征精神万岁[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

[9]李安葆.长征路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0]付治平.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马新发、雷莹.中国革命精神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M]第一卷(1921-1949)(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艺术
纸的艺术
试析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研究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