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些来自 年轻人的讯号

2018-11-21 03:31陈晓
博客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毕加索成年人画作

陈晓

每个自认为人生观已经成熟的成年人,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一些原本你不关注、不认可,甚至还有点轻视的人或物,突然有一天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用世俗的标准来说,就是“他们成功了”。

世俗的标准来说,就是“他们成功了”。

比如当一个原本不在我们视线内的少年偶像,成为了街头灯箱、地铁广告、杂志封面上频频出现的面孔,在作品、商业、公益等各类代表明星影响力的方面都交出了一张颇亮眼的成绩单。再比如,我们曾经断定不可能在艺术文学等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工智能,在拍卖场上卖出了比毕加索画作更高的价格。

当这种时刻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开始通常会产生抵触感,觉得这是一种谬误,代表着庸众的无知,或者仅仅是资本的力量。我们通常还会有一些不忿和不甘,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在改变,而且这变化超出了我们曾经笃定相信的认知。他们的“成功”让成年人不那么舒服,或许还因为它隐含着一种危机:如果世界在改变,按原有规则成长的我们,也有被超越和淘汰的危险。

但当我们真的克制一个成年人惯有经验的傲慢,去细细梳理这些不被看好的人或物的成長轨迹时,会发现我们曾经以为的无知少年,其实有他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理解,并因此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承受了实实在在的痛苦。他的“成功”背后,纵然有资本的力量,也必定有年轻人的自我觉醒和成长。

那幅战胜毕加索的AI画作也是如此。它的创作者是法国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团体,主要成员是三名25岁的青年。为了完成这幅画作,这个团队输入了横跨14-20世纪超过15000幅人像画进行训练,机器根据训练指令创造出若干新作品,若干次训练后创造出了一幅肖像画,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了超过毕加索画作的最高价。

在传统成人世界的认知里,对人工智能最惯常的评价是,它可以高效率地替代一切机械化的、重复性,甚至有逻辑思维的工作,但它无法有情感,无法有感知,无法在艺术领域替代人类。但这些法国年轻人的创作挑战了这个认知。虽然最后的成交价里包含着猎奇和商业运作的成分,并不能真的作为人工智能打败毕加索的证明,但却将人类原有的定论撕开一个小口,提出一点疑问:人工智能真的不可能产生有艺术性的创作吗?在艺术、文学等原本定义为人类大脑专有的领域内,是否以后也会有人工智能的一席之地?

当这些疑问产生时,对旧有世界的成年人来说,不是友善的问题。它包含着对自己的怀疑,甚至还有一丝恐惧——时代在以超出我们原有经验的方向向前,我们原本轻视的人或物正在迸发出新的力量。我们如何面对?如何自处?

或者放下成年人的戒备和傲慢,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会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可能并不是新旧世界主控权的争夺,只是年轻人在努力发出一些成长的讯号。就像面对争议时,创造AI画作的法国团队成员说的那样:“我们并没有将人工智能视作可大量产出作品的人类替代品,但为了说服艺术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值得的,展示出这些实体作品非常重要。保守的艺术世界更接受实体作品,他们了解到我们并不是打算唬弄艺术世界,而是真的想成为当代艺术家。”?

猜你喜欢
毕加索成年人画作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梦》和毕加索
成年人爆笑日常
毕加索之夏拾遗
成年人的辛苦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