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跑道作赛手

2018-11-21 11:11立早
当代工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培训

立早

追逐百分之一

五一公司发了一箱牛奶、一箱有机玉米!

最近跳槽的这家公司,着实让赵景找到了正规公司的幸福感。

不仅如此,上班第一天还被茶水间惊喜到了。敞开式办公区最中间,锃亮的玻璃房,一人高的双开门冰箱里塞满了酸奶和饮料,旁边是带拉花的意式咖啡機,还有两大货架满满当当的零食……戴着工牌的职员拿了吃喝,可以坐在落地窗旁的沙发上看繁华的街景。

茶水间是公司文化的体现。赵景确认:这次跳槽是个明智的选择。

但这份明智的背后,累积着数次工作变换,而这种变换并非他主动所为。

从2009年大学毕业至今,赵景都奔跑在应聘的“高速公路”上,平均时速高达1次/10个月。行政助理、采购专员、工程监理、运营主管……任职过的公司和岗位多到记不完全,可竟没一个是他自己选择更换的,千真万确。

比如上一份工作,是大连一家500人规模上市公司的行政主管。在赵景眼中,发展前景和待遇都不错,有独立办公室,手下配3个专员,外出办事报销油费,每周日还可参加公司在上海购买的价值500万的管理培训课。

但妻子并不认同:工资6000元,到手后才4000出头;公司有食堂,但并不免费,每月饭钱就要300元;公司地点接近旅顺,油费400元/月;赵景工作倒是努力,工作日大多加班到晚7点才回家,周六也固定加班半天,周日还要到公司学习,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这家公司工作整一年,妻子在赵景耳边劝离职劝了大半年。久而久之,赵景似乎也觉得选择这个岗位没前景也没钱景,怎么努力都白费。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成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得来的,天才也不例外。就像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坚信汗水的我们却不知,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无可替代的。

于职场而言,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职业的选择吧,选对了才能成功。为了这百分之一的正确选择,不断尝试似乎成了唯一出口。

赵景身边的人希望帮他找到出口。在国企做采购专员时,父亲觉得不是白领不体面;在铁路做工程监理时,女友觉得土气;在培训学校做人事主管时,母亲嫌弃节假日加班且没节日福利……

究竟哪一个选择才是那对的百分之一,赵景不知道。就连目前的选择是否正确,都不是长久的定论。

与其接受看似被迫无奈的选择,不如专注所能掌控的努力,清醒地进行理性的认识和选择,或许会有明晰的答案。

盲目努力是白费

“不升职不调岗就是等你离开?”

美国学者库克提出库克创造力曲线,指出员工的创造力在增长期后会有4年的黄金期,然后进入衰减稳定期。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单位3-4年没有任何变化或者提升,基本就被归为失败品了。因为在单位看来,你已经不能为其创造更高利润价值了。工作三四年迟迟不给涨工资或调职,可能是在释放“赶人信号”。

“在体制内是不存在的。”公务员马鹏涛笑着反驳:体制内就这点好,除非主动离职或犯重大错误,否则就没人能赶走谁。

但按照库克曲线分析来看,大学毕业就进入体制内,工作17年仍是普通科员的马鹏涛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品。

这种失败并非源于不努力。在单位,马鹏涛的勤奋有目共睹,可生活对他而言却是充满嘲讽。比如和马鹏涛同岁的表哥,比他还晚一年考上公务员,可现在处长都干3年了;比自己小一岁的表弟,公考面试过了都放弃了,选择去部队,早就成了团长;高中同学、和马鹏涛同年考进的狄燕,也在区信访局当上了副局长。

还有更可怕的“开挂”选手,马鹏涛的同事小刘。小刘三本毕业,母亲无业,父亲在批发市场蹬三轮,货真价实的软硬实力都不行。当年公考考的是门槛较低的偏远街道办事处,两年后因工作努力被抽调到了区政府。小刘并不满足于此。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3年后考上了省财政厅。又3年,待小刘生完孩子时,她又通过遴选顺利考进省政府。

“这么折腾没啥意思,我就在这儿努力干,就算熬,到退休前,也能混个副处。”马鹏涛嘴上硬气,可心却烦躁得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生活的面貌,就是由不断的选择构成的。但不等于鼓励执念于此,毕竟盲目地选择是非理性的。同理,闭眼坚持不懈也不是高明的做法,甚至会与最初的目标南辕北辙。

同样要从沈阳到上海,有的人是步行,有的人骑自行车,有的人坐汽车,有的人乘高铁,还有的坐飞机。显而易见,到达上海的时间和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又或者,AB同样的两个人,开始时都选择步行,走到1/3处B觉得骑车会更好,就刷了一辆摩拜。又过了1/3,B爱上了飞机,又买了张飞机票,而在这段旅途中,A始终坚持步行。并非一条道走到黑不好,只是速度和效率就只能望B之项背了。

回到现实,有些职场也并不提供一条路走到黑。前段时间,“华为清理35岁及以上员工”的消息被热议。虽然华为官方出来辟谣了,但从公众反馈看,这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35岁,被设为职场的生死线。无论公考还是企业招聘,“不超过35”都成了常见的硬性要求。就连女人生孩子,超过35岁,都会无条件的盖上“高龄”“高危”的章。35岁,是一个既尴尬又难跨越的坎儿。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几年前也曾说过:“我想强调年轻和技术的重要性。年轻人要更聪明。”

不少人已过而立之年,却依然迷茫,马鹏涛就是其中一个。对他而言,要么选择和新入职的95后拼体力、拼能力;要么走出去,把一分耕耘用在更适合的田地。

选择是门技术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北京人当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位于鼓楼大街的一个四合院,东拼西凑了40万元,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在国外苦熬苦干加苦攒,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30年过去了,已白发苍苍的他终于攒下800万人民币,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可回到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在中介挂牌9000万人民币!刹那间他崩溃了,30年前的选择,如今分秒间就给出答案。可见,选择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一种能力。

而沈阳人老陈明显比上述的北京人要“懂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老陈分配到省文化厅工作,不出6年就被提拔为中层管理者,其间还考取了硕士文凭。在令人羡慕的稳步提升中,老陈却越来越“不安分”。“自己的能力发挥不出来,真是有劲没处使。”创业的念头在他心里萌发。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老陈向单位申请了停薪留职,迈出了下海第一步。“因为在单位时侧重演艺市场管理,积累了不少人脉和资源,所以创业首先就想到了演艺行业。”很快,老陈在北京创办了一家演出道具租赁公司,针对演出、婚庆、活动等出租设备。

然而,公司运营并不顺利,不到两年,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数万元。其间,面对单位发出要么回去上班,要么辞职的“最后通牒”,老陈选择了辞职。

首次创业以败告终,并没让老陈气馁。2001年春节刚过,老陈向亲友筹借到20万元,在北京瞄准少儿培训行业,创办了一所艺术培训学校。学校设有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教学部,“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行业,顶多算文化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界的门外汉,老陈的培训学校却办得有声有色。学生从最初的10多名发展到1000多名,教学楼从1栋增加到3栋,学校的硬件投入已达200多万元。

然而,在艺术培训风起云涌的2010年,老陈转让了学校,回到沈阳捡起老本行,开了一家演艺兼设备租赁公司。明星演唱会、儿童话剧、草坪音乐节……老陈主办的演出不仅让他盆满钵满,还为当地的演出市场添加了很多“第一次”。5年光景,老陈成了东北演出圈的名人。

“算是赶上东北演艺市场发展的好时候,时势造英雄嘛。”老陈坦言,时势不可少,但主要还得看个人能力。好比演员挑剧本,选到好剧本就有一夜成名的可能,这个选择恰恰是门技术。

猜你喜欢
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强化青年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会议·培训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英县:纪检干部培训“多样化”
国有企业“90后”新员工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