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领:三十载谱写治村为民生命赞歌

2018-11-22 22:22徐祖轩睢祖轩
党的生活(江苏) 2018年8期
关键词:睢宁县书记村民

■徐祖轩 睢祖轩

坐落于睢宁县北部古黄河南岸的高党村,654户,2560人,可耕面积2376亩。自2014年该村实施“建设集中居住新农村、让高党变得更高档”振兴战略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高党新村,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古色楼房整齐划一、文化广场设施完善,于2017年8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回顾腾飞历程,村民们总会眼含热泪地想起已故老书记宋之领。

治村为民三十年 一生争当“领头羊”

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宋之领,是一位在贫困中出生、在饥荒中成长的农家子弟,从小饱尝苦难。1976年退伍回乡任生产大队会计,后到乡镇丝绵厂任总账会计。1986年11月,调任高党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如一日,一心干事谋发展。无论党委政府安排何种工作,都率先完成、不拖后腿。前10年围绕“远抓蚕桑近抓粮,家家养蚕为本行;农闲发展手工业,保证存款有增长”,实现“人均一亩桑,户均养蚕超万元”的奋斗目标,使高党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大村,出口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优质蚕茧基地;鼓励有祖传手艺的村民大力发展木工业与蒲草编织业;拓展大批镐杆与采煤顶柱业务。那几年,高党村的专业大户、纳税大户一直位于全乡前列。

连任村支书的中间10年,也是进入新世纪前后的10年。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提出“稳定蚕桑生产,奋战黄河造田,改造低产农田,发展水稻生产”口号,在稳桑扩林的基础上,抢抓古黄河综合治理大好机遇,大搞黄河中泓以外复垦造田和开挖鱼塘工程,发展水稻生产和养鱼业。新增复垦黄河坡地460余亩,开挖鱼塘200余亩,建设翻水站、电灌站6座,修筑大中灌溉渠道8000余米。从此,高亢地区有了水稻生产。高党村多次被评为“农村基础设施先进村”“综合考评文明村”等。

连任村支书的后10年,也是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虽然精力时有不佳,但是为民服务精神不减当年。得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后,他号召“土地流转经营,人人进厂打工,扩大私营企业,美丽乡村圆梦”。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各项规划措施得到如期落实。村民土地合理流转,纷纷建起了苗圃公司、蔬果采摘园等高效农业;发展板材厂、小商品加工等,还吸引客商来村投资创办服装厂。不仅实现了本村近千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外村农民来高党打工。

石榴结籽抱成团 发挥党员凝聚力

村级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决定着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高党村30年来无论是“三会一课”学习、党员定期培训,还是开展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联系户等,都一以贯之。

最激励全村党员的,还是宋之领始终以身作则,发挥领头羊作用。那年乡政府决定在高党村召开秋收秋种大会,要求四天之内提供一个不少于300亩连片的观摩现场。此时正值养蚕“忙劳食”季节,秋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缺乏,想要四天之内收种结束,困难重重。宋之领当晚召开了支委扩大会议。在开会之前他把自家庭院中收获的石榴分给大家品尝,王一组组长带头发言:“我非常理解老支书请吃石榴的用意,石榴结籽抱成团,一家困难大家帮。明天我将组织60个劳动力帮助五六组收种。”紧接着大家纷纷踊跃表态。第二天一早600余名帮工来到田头,仅用三天时间就提供了400亩秋播样板,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现场会上,宋之领用一句话总结高党抢收抢种经验:全村党员一直信奉“石榴结籽抱成团”的精神,充分发挥全村党员的凝聚力。台下顿时掌声不断。

群众工作无小事,关键找准突破口。据该村原治保主任王清喜回忆,实行税费改革之前的一年初冬,村里征收“两金一费”。那年王二组秋熟作物歉收,进度迟缓。宋书记亲自登门查看实情做工作,直奔最困难的王敦平家。王敦平原是光棍户,因其哥嫂相继死去,抚养两个侄子,生活异常艰难。宋书记随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询问家里的困难。王敦平提出孩子上学、修缮房子两个请求。宋书记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又连夜召开会议,动员全村广大干群捐款1800多元,民政部门救助1000元,解了燃眉之急。王敦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村部,双膝跪下,齐呼:“感谢共产党!”这件事不但感动了这个贫困家庭,更感动了全村的老百姓。一周之后,王二组的“两金一费”全都交齐。

重病不忘建新村 村民不忘老书记

晚年的宋之领,由于长期工作紧张繁重积劳成疾,常常低烧不适、体力不佳。2014年仲夏,在苏州工作的大儿子回到老家,发现父亲有些消瘦,饭量也明显减少,便带到苏州做全面检查,诊断为白血病。儿子怕他一时难以接受,隐瞒了病情。可他仅仅住院一周后,觉得精神有点好转,强烈要求出院回村工作。家人只好同意保守治疗。

是时,县、镇两级决定在高党村搞“新农村建设试点”,宋之领欣然接受任务,连续两个月扑在新村建设上,夜以继日地忙着制定规划、商讨搬迁、选定样板楼建设等工作,一心争当建设美丽乡村排头兵。

宋之领,曾任徐州市睢宁县姚集乡高党村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睢宁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睢宁县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金秋十月,拆迁工作刚刚开始,宋之领因劳累过度病情急剧加重,再次住进医院。临走时,召开了紧急支部会,把村里工作周密安排一番。躺在病床上,仍放心不下村里拆迁问题,每天不忘与村里保持联系,护士们埋怨他不配合,老伴气得把他手机藏起来。这一次镇党委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决定由村主任接任村书记。至此宋之领结束了30年的书记生涯。

2016年9月,新村整体工程基本完工,村民陆续搬进新居。而这时的老书记虽经徐州、苏州几家大医院会诊治疗,却走到人生尽头。10月1日,他突然提出要到村里走一走。在家人搀扶下,现任村干部簇拥着他,介绍村史馆、幼儿园等。老书记向村民们频频招手,不时地点头说好!好!真好!当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640多栋的小洋楼全部看完后,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概是老书记见到了真实美丽的高党村,从内心深感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梦想,可以安心了。第二天上午,老书记面带微笑,永远离开人世。

10月9日上午,一场特殊而庄严的送别在高党村举行。镇党委领导为宋之领书记致悼词:他是一位向来心系高党群众、埋头苦干的好党员、好书记;他用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十里八乡的生前好友及近千名群众自发赶来为老支书送行。他们失声恸哭、泪流满面,发自内心地深情呼唤:“宋书记,您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睢宁县书记村民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书记家的狗
又见雷书记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