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不只是油菜花

2018-11-22 11:07韦炜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粉蒸婺源米粉

韦炜

到达婺源,已是黄昏,小小的县城显得神气十足,整洁的街道旁车辆不多,没有想象中的拥挤,似乎过了看花的时机。

不知道什么时候,江浙一带也兴起了一股辣旋风,现在上饭馆用餐,想点一份一点不辣的菜难上加难。不过,浙江的辣掺杂着四面八方的味儿,汇聚了四川麻辣,贵州香辣,辣辣湘气,于是演变成既麻又香的浙辣了,越是往西南方向,吃辣越是适合其口味,究其原因,就是靠近江西的缘故。稍稍吃点辣的我既然到了吃辣的地方,一定要入乡随俗,过一回辣的瘾。走进土灶馆,随便点上几道菜。我问老板是否有清淡的,他呵呵一笑,“这里没有不辣的菜,即便烧了,连锅底、勺子都已经烙上了辣印,再则,我们做个不辣的菜,你一定不喜欢吃。还是吃点正宗的赣菜吧,辣,过瘾!”先呈上一份米粉,这是所有外地来江西必点的名菜。炒面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看着相似的米粉,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口,放在嘴里,好辣!急忙吐到碗里,细嚼慢咽,然后不停地喝着饮料,为了不至于让自己难堪,强忍着没有掉出眼泪。粉蒸菜是当地人的最爱,无论荤蔬都用生米粉蒸,如蒸鸡、蒸鱼、蒸猪脚、蒸苋菜、蒸豆角、蒸茄子等等,或者干脆荤蔬一锅蒸,称为蒸杂碎。无论怎么蒸,都不忘加点辣的,吃过了辣米粉,再品尝蒸菜,我吃出了门道,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发现越吃越是个味儿了。

过了一把辣瘾,回到房间,睡得特别舒坦。一觉醒来,已是天亮,急忙起床,去看看小城春色。

小小县城,四面环山,恰遇昨夜小雨,次日放晴。早晨的山城烟雾缭绕,雾霾?深受雾霾困扰的我看见雾蒙蒙的一片,不敢深深地呼吸。每每遇见朦胧山色,先是一惊,生怕伤害了自己的肺,这个清晨,也不例外。走在大街上,只见大妈们入迷地扭着腰,大爷们大口地呼吸,孩子们欢快地蹦跳,没有一个人戴着口罩。我怯怯地张开嘴,轻轻地吸上一口,没有异样的味道,反而一阵清新,再深深地猛吸,沁人心腑的感觉让人无法相信。不是霾,是雾!我不由得惊喜万分,快步走向草地,遥望远山近水,游走于山水间的云雾缥缈,似薄纱,把整座小城装扮成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少女,羞涩的清秀好似自己回到梦中江南。清澈的绿草,慢悠悠的蜗牛,我坐在路旁,尽享雨露赐予的甜美。环顾四周,在黛瓦与粉墙映衬下,马头墙显得格外高大,绝妙无比的徽派民居如诗如畫,朴素不失庄重,简单不失高雅。坐南朝北的房子夏凉冬暖,梅季不潮,枯季不干,田园惬意皆在其中。不与帝皇的金黄一比上下,只留灰白低调为人,无法掩饰内在的才气,只为长久的安宁与幸福。不倒的泥墙屋,栩栩如生的雕刻技艺,高大的厅室,深深的古井,再来一株枝茂叶盛的樟树,静谧雅致,韵味清雅。可以独立山下,可以排排穿梭市井,各显别致精巧,如斯轻雾简屋,岂能错过?

原本安静的小村不知在什么时候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曾经走了几千年的青石板也没有现在一年踏过的足迹多,曾经胆怯的鸭子面对陌生人不再躲避,世世代代以农作为生的村民在农忙季节也跷起了二郎腿,坐在家门口喊起嗓门,做起了买卖。村口的古树与村后的老林,和着潺潺溪水,清脆的鸟鸣,溪边的石板不再仅仅洗衣,更有远道而来的观望者,等着来往竹筏来回穿行。村中小溪,搭起了密密麻麻的石板桥,桥上尽是游客,小溪畔,小贩的吆喝声掩盖了农村的模样,让古村不古,流水不流,小桥不桥。只见满村的古屋,高大的宗祠,高大的木柱上粗梁悬空,木雕华丽大气,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亭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无不栩栩如生,古人超凡的才技与智慧让游客无不汗颜。品一口婺绿,闻一次香樟,尝一回野艾果,在龙尾砚上挥一笔婺源墨,就没有白来婺源古村。

梦里相思千万遍的就是江岭的油菜花。下车,放眼望去,没有梦境中的黄色的海洋,只见绿油油的一片,偶尔夹杂着斑斑点点的黄。难道,这就是梦中美景?走近,发现油菜花大部分已经谢落,结上串串菜籽,还有几朵开得较迟的黄儿默默地绽放,香气氤氲。游人稀少,尽显原野风味,独自沿着田间小路上行,到达山顶,眼前如链似带的梯田高低错落,风光怡人,远处,白墙小屋袅袅炊烟,广袤的原野上尽显一派生机。我迷醉于喧嚣后的沉淀,陶醉于嘈杂后的宁静,欣赏这浪漫后的稳重,领悟感性后的理智,皆在粒粒青籽中。

静静坐下,忽然发现,婺源,不只是油菜花。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粉蒸婺源米粉
婺源美
沙坊米粉香
味蕾上的 “沔阳三蒸”
乡愁里的婺源
粉蒸鱼制作工艺及优化设计※
大厨这样做粉蒸菜
我给妹妹做米粉
画中婺源游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