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馆的光环境调查研究
——以今日美术馆为例

2018-11-23 05:23刘晓希陈焱松伍必胜谢素林王露晗
照明工程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照度光源当代艺术

刘晓希,陈焱松,伍必胜,谢素林,王露晗

(1.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部,北京 100024;2.中国传媒大学 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北京 100024;3.广东晶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570)

引言

美术馆是城市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珍藏和展示人类文化财富的建筑类型。[1]当代美术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艺术体验场所与交流推广平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传统美术馆相比,当代美术馆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其在空间环境,尤其是光环境设计方面展现出复杂的特征。同时,光环境作为影响观览主体视看体验的重要因素,与美术馆中的空间环境、展示内容和人们的参与方式也有着密切关系,使得当代美术馆的光环境设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当代美术馆的内涵与外延

1)当代美术馆的特点。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设施,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而当代美术馆则是以展出现当代的艺术作品为主。所谓的“当代”是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古代的区别,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文化理解。当代美术馆作为一个特别的文化载体与文化现象, 早已不只是一个固定的的建筑空间。克莱尔·毕夏普也在《激进的美术馆:当代美术馆中的“当代”是什么》一书中引用大量案例,勾勒出当代美术馆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什么是当代美术馆的“当代性”发问。“如果说传统美术馆是通过搜集和保护对艺术发生进行诠释,那么当代美术馆则应该创造与保存社会的当代性,参与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塑造。”[2]这种当代性使其远离了传统美术馆对于宏大叙事、权威关系的青睐,使其在目的性、功能性、场所性等方面更加立足于现实需要,以多种不同的身份与观者进行对话。

2)当代美术馆展览形式与内容。汉斯·贝尔廷在《作为全球艺术的当代艺术:一次批评性的评估》一文中描述了对当代美术馆的理解,“当代美术馆再也不是为了呈现艺术史而存在,而是通过展出当代艺术来呈现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3]这个“被扩展的世界”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传统美术馆大相径庭。在形式上,当代美术馆更多的展示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行为艺术、数码影像艺术等当代的艺术作品,对传统架上作品“静观”与“凝视”的观看方式提出了挑战,正如马塞尔·杜尚所述“一件作品完全就是由那些参观它、阅读它的人创作的,他们通过自己给予的赞誉、甚至谴责让作品存在并延续。”[4]而在内容上,传统美术馆的艺术语境是稳定而权威的,当代美术馆则具有反传统的性质,并常常带有实验性质。

3)当代美术馆光环境设计的复杂性。正如拉普卜特从环境的功效角度探讨了空间的意义,即当“空间组织本身表达着意义且有着交流的属性时,意义常常通过符号、材料、色彩、形体、尺寸、摆设、景观等等表达出来,同时也由人们自身表达出来”[5]也就是说,光环境不仅仅和整个空间环境相关联,也和人物个体的体验息息相关。当代美术馆中光环境的设计作为一种整体的环境要素,在空间环境、展示内容、参与方式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空间环境。对于美术馆而言,其大众化的展览往往都是为了展览“信息”,并且需要把参观者的注意力引向那些与该展览相关的故事与内容之上。虽然观众对于环境信息的关注远不及对其造型和文化起源、历史与社会背景等文脉信息的关注。但是,光环境作为视觉信息呈现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对空间环境体验和视觉信息处理均有极强的影响。我们知道,视觉的方向与注意力往往受视线中最亮的物体吸引,对不同光强的感知力,施加影响的作用[6];同时照明质量对人的视觉的影响有很多的因素,例如光线的强弱、背景对比、光线的色彩等等[7]。尤其在当代艺术展览中,整体空间的照明艺术表现、各种光源在空间中叠加所形成的光环境也是影响展览最终呈现质量的关键。

(b)展示内容。当代艺术家们通常擅长引入各种“光”媒介,并将其作为艺术表现的一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把钨丝的热辐射灯泡运用到装置艺术上,到60年代左右对于机械控制的霓虹灯、荧光灯的使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光作为媒介的艺术装置开始利用电脑控制的激光,到80年代末期,出现了感应型的灯光技术,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灯进行控制,使其对一定的环境和观众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创造出互动型的光装置艺术。对于当代美术作品而言,其光环境的设置决定了其艺术观念呈现的分异,他们通过诸多的光的表现要素(如光强、光质、光比、光色、光区)来营造异于生活现实的场景。从事展览照明设计多年的设计师刘宏剑认为“不同色温对艺术作品展示与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作品的解读也与照明光源的色温选择有着紧密的关系”[8]。因此,当代艺术中展示内容与光环境设计的关系更为紧密,也决定着艺术作品是否能在观者的心中建立起坚定的虚拟时空和某种审美与交流的契约效果,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c)参与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艺术展览形式,当代艺术的展览更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正如麦克卢汉认为声、光、电之类的最直观的艺术形式基本上都来自于人的一些感觉的延伸,而类似地清华大学教授陈玲也认为:“交互式的作品不但是远远超出影响人类视觉和感情的范围,而且更多地在观众的官能作用下,利用人的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甚至大脑等全身心的活动与作品直接对话。”[9]因此当代艺术中的光环境设计,除了对空间环境的视觉营造、展示内容的审美链接之外,也成为与观众交流和展览体验中的重要元素。

2 当代美术馆的光环境调研

1)调研对象的选择。今日美术馆是我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成立至今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励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高水准的当代美术馆。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同时,他们还注重开展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通过主题展览、学术沟通等多种形式,建立共同发展的机制。今日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占地1 400 m2,室内总展示面积2 500 m2,主馆主体为5层中顶钢架梁建筑,长40 m,宽32 m,高30 m,二层主展区面积1 000 m2,挑高13.5 m,拥有旧工业时代的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品格。因此本文选取了该能够体现我国当代美术馆水平和特色的今日美术馆作为调研对象。

2)调研设备与内容。对今日美术馆光环境调研的现场数据采集和测量所使用的设备有:远方SFIM-300闪烁光谱照度计、三恩施NR10QC通用色差计、ST系列照度计、SATA世达红外测温仪、上海兰树频闪测量仪、SlNCE1976测光仪表等。

本次调研以2017年文化行业标准化研究项目“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方法与体系的研究”课题为依托,于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1月31日之间,分三次对今日美术馆不同空间的光环境进行了现场调研。现场调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专业团队对不同空间的光环境数据进行的现场采集与测量。②观览群众对不同空间的光环境进行主观评价。从而,通过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美术馆的光环境设计。

3)调研方法。对于今日美术馆的现场光环境调查,采用了现场特征观察和数据指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展览空间光源所使用的情况、室内空间特点、目标对象的照度、照度均匀度、目标对象与背景照度的对比度、所用光源的色温、显色性、色容差、频闪情况、色外线含量及温升情况等进行了检测。

今日美术馆的光环境调研包括了1号展馆和2号展馆两个不同的展览空间,及其附属的非展陈公共服务空间。调研期间1号展馆的展览是“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图1)。该展览以多元化与流动性的参展作品来表现中国当代新兴的文化创意。因此一号馆的展览空间中既有传统的架上展品,也有不同于传统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影像和装置作品,具有传统美术展和新媒体艺术展的双重气质。2号展馆的展览是 “流明矩阵——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图2)。参展作品中包括了数码影像作品、装置艺术品和VR作品等各种新媒体艺术作品,是当代艺术中非常典型的新媒体艺术展。调研中的其他非展陈空间包括了接待前厅和商业售卖空间等。

图1 今日美术馆“根茎”的展览空间(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官网)Fig.1 The space of the exhibition named“Rhizome”of the Today Art Museum

3 当代美术馆的调研分析

3.1 基本陈列空间的光环境调研

图2 今日美术馆“流明矩阵”的展览空间(图片来源:(a)(b)来自今日美术馆官网,(c)为作者自摄)Fig.2 The space of the exhibition named“Lumen Prize for Digital Art” of the Today Art Museum

1号展馆的 “根茎”展的展厅屋顶和墙面均为白色粉刷面,地面为中灰色地胶面。1号展馆的各展厅中均无天然采光,各展厅的展陈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以白光LED和暖白光卤素光源的轨道灯和支架灯为主。展厅的传统展览形式中的基本陈列空间环境的平均照度为30.5 lx。其中调研的立体雕塑的光环境数据如表1所示,平均照度为130.8 lx,最大照度为219.1 lx,最小照度为79.2 lx,照度均匀度为0.606;调研的画作的光环境数据如表2所示,平均照度为105.8 lx,最大照度为180.6 lx,最小照度为65.2 lx,照度均匀度为0.616。根据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综合所有的客观调研数据,将采集的调研数据分为用光的安全、灯具与光源性能和光环境分布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最终得到1号展馆传统展览形式中的基本陈列空间的客观评价分数为79.3。

3.2 新媒体展览空间的光环境调研

2号展馆的 “流明矩阵”展的展厅屋顶同样为白色粉刷面,除部分区域的墙面为黑色粉刷面以外,其余大部分墙面也是白色粉刷面,地面为中灰色地胶面。该展馆的展览空间也没有天然采光,展览空间的光环境主要由展览照明的轨道灯和展项中的各种光源设备所组成,展厅空间的平均照度约为3.5 lx,属于较暗的展陈空间,这种暗调的展览空间也是新媒体展中常用的形式。由于2号展馆中的展品多为新媒体艺术作品,空间环境中除了展陈照明光源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投影、各种自发光的显示设备和展品融为一体的特殊光源等,因此无法按照上述基本展陈空间的光环境数据采集内容进行调研,也没有办法根据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得到该部分光环境的客观评价分数。例如,2号展馆入口处的艺术装置作品(见图2(b)),就是以投影设备作为展项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该展项的唯一光源。因此该展项随着投影内容与颜色的变化其光环境也发生着剧烈的动态变化,展品表面的最高照度能够达到83 lx,而最低照度却仅有2.3 lx。而该展品周边的光环境状态也随着展品中投影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展品周边非投影区的地面水平照度最高为6.8 lx,最低仅为0.5 lx。对于投影设备而言也无法使用美术馆照明光源评价的色温、显色性、色容差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该展馆中的另一件展览作品(见图2(b))则选择了粉色光作为基础照明光源,平均照度为32.3 lx,在一个十分接近现实的展示空间中,通过特殊的光色,营造了一个异于现实的展览空间。在“流明矩阵”的全部展览空间中,最亮的区域出现在一个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的游戏机展项处(见图2(c))。该展项的光环境由一个轨道射灯和游戏机自身的液晶屏幕所组成,操作台面处的最高照度达到了1 039 lx。

图3 “根茎”展立体雕塑的光环境测量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Fig.3 The light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poin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culpture in the exhibition named“Rhizome”

图4 “根茎”展画作的光环境测量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Fig.4 The light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point of the painting in the exhibition named“Rhizome”

序号照度/lxCIE xCIE y色温/KRaR9色容差179.90.45540.430 8291792.17611.4(C78.376_3 000 K)2131.40.447 60.422 32 97293808.2(C78.376_3 000 K)3129.10.445 80.421 42 99393808.0(C78.376_3 000 K)479.20.454 40.429 62 92492.17611.2(C78.376_3 000 K)5196.80.445 20.419 32 98693.3817.1(C78.376_3 000 K)6219.10.443 20.417 73 00593.4826.7(C78.376_3 000 K)791.90.450 70.425 62 94992.6789.5(C78.376_3 000 K)8122.70.447 60.4222 96993808.1(C78.376_3 000 K)9129.20.444 70.420 33 00293807.7(C78.376_3 000 K)平均值130.80.4480.4232 968.5692.8379.228.7照度均匀度0.606最小照度值79.2 lx最大照度值219.1 lx背景照度1背景照度2背景照度3展品与背景对比度频率频闪百分比紫外含量温升36.5 lx35.7 lx47.3 lx3.281 933.9 Hz22.6%0.8 μW/lm0.2 ℃

表2 “根茎”展画作的光环境调研数据Table 2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painting in the exhibition named“Rhizome”

3.3 非展陈空间的光环境调研

除了上述两个完全不同的展陈空间外,还对今日美术馆的两个非展陈空间,前厅和商业售卖空间进行了调研。前厅和售卖空间的屋顶和墙面均为白色粉刷面,地面为中灰色地胶面。这两个空间均有较大面积的自然采光,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其白天的光环境主要由自然光和部分人工光源组成,其空间照度水平也与自然光照条件有着极大的关系。根据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综合所有的客观调研数据,将采集的调研数据分为灯具与光源性能和光环境分布两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最终得非展陈空间中的前厅的客观评价分数为93,商业售卖空间的客观评价分数为88。

3.4 今日美术馆光环境的主观评价

美术馆照明质量的主观评估指标体系同样分为“陈列空间”和“非陈列空间”两个部分。对于展览空间,主要是从展品色彩的表现、展品的清晰度、光环境的舒适度和整体照明空间的艺术表现这四个方面,对表6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主观评价,并根据其权重最终得出主观评价分数。而对于非展陈空间的主观评价,主要是从光环境的舒适度和整体空间的艺术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见表7)。最终今日美术馆的基本展陈空间的主观评分为87.7,非展陈空间的主观评分为89.4。

表3 基本展陈空间光环境调研的客观评分Table 3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表4 前厅空间光环境调研的客观评分Table 4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front office

表5 商业售卖空间光环境调研的客观评分Table 5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commercial sale space

表6 基本展陈空间光环境调研的主观评分Table 6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表7 非展陈空间光环境调研的主观评分Table 7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the non-exhibition space

图5 今日美术馆的前厅和商业售卖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Fig.5 The front office and commercial sale space of the Today Art Museum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今日美术馆不同展陈空间光环境设计的调查研究,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当代美术馆光环境设计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的评价结果中不难看出,今日美术馆的基本展陈空间和非展陈空间的光环境总体评分较高,营造了良好的空间馆光环境。展陈空间则在照明环境设计上呈现出复杂的特质。在用光的安全、灯具与光源性能、光环境分布等方面,今日美观馆的基本展陈空间所使用的灯具和光的空间分布能够较好的对展品的色彩和细节进行良好的表达,并营造出舒适的观览环境。非展陈空间作为视觉感受的中间过渡空间而存在,对于美术馆的整体形象和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今日美术馆的非展陈空间对眩光、照度等参数指标的关注,使得其在光环境的舒适度和整体空间的照明艺术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对于新媒体艺术展的空间光环境而言,是无法使用现有的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研评估的。而且新媒体展的光环境往往是动态变化的,在暗调的空间环境中,目标展项与空间环境的亮度对比度往往较高,

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然而如果大量的增加新媒体艺术展中的基础照明,提高整体空间的照度水平,又有可能干扰单个展项的艺术表现,因此该部分的光环境设计对于当代美术馆而言无疑是技术难点和挑战,也是今后美术馆光环境设计的研究重点。

当代美术馆的光环境设计不需要恪守照明标准规范,应该在规范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当代美术馆新媒体艺术展的光环境设计,在考虑了展品色彩表现、展品清晰度、光环境舒适程度和整体空间照明艺术表现的主观指标上,还需要结合空间环境、展示内容和参与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因此,对于当代美术馆而言,其光环境的设计营造既需要常规光源的展览展示,又需要特种光源的体验控制;既要注重整体视觉环境的营造,又要把握每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独特性。

致谢:感谢课题的项目负责人艾晶研究员和今日美术馆对本次调研工作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猜你喜欢
照度光源当代艺术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光源改变光环境
享受LED光源的卓越色彩 Acer(宏碁)PD1530i
机器视觉的低照度图像缺陷识别方法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鲜艳迷人的HLD光源4K HDR新贵 BenQ(明基)X12000H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LED照明光源的温升与散热分析
体育建筑照明设计中垂直照度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