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8-11-23 11:30郑娟
卷宗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

摘 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层次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之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是国防和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士官教育作为我军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习主席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强军目标为统揽,在强化思维理念、搞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交流互鉴等方面努力挖掘新常態下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发展潜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新路子。

关键词: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

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队组训方式、作战样式、管理模式发生大幅变革,部队对士官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士官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士官人才队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指出:“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不仅为推进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也为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急需士官人才、聚集尖端士官人才、储备骨干士官人才,亮出了关键一招。为此,我们要趁势而为、顺势而上,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挖掘新常态下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发展潜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新路子。

1 强化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思维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度,决定融合的力度。当前,制约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跟不上。随着世界经济和军事的快速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用人才与民用人才结合面越来越宽,融合度越来越深,通用性越来越强。作为士官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探索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的道路,把士官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总体战略,注重发挥国民教育在通用学科中的优势,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士官教育的质量效益,推动士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但是,当前很多士官人才培养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站位不高,缺乏站在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军地双方缺乏大国防、大融合、大发展的前瞻观念,双方主动支持、互动调整意识不强;封闭思维作祟,秉守“自我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维定势不放松,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建设,满足于自己的教育资源能用、够用、好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缺乏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的自觉性。对此,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思维理念,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努力破除狭隘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藩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搞好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军地士官人才培养教育资源融合、互补、发展。

2 搞好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涉及经济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军地双方、各个系统、诸多领域,面临军地众多部门的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士官人才培养教育资源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问题。但是,国家法规缺乏针对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专门条款,军地双方体制分割、规章制度相互独立,还没有从法规、制度、标准等形成联合协商机制;同时,国家和军队、地方政府对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缺乏政策激励引导机制,导致教育资源的军民融合发展吸引力不强。对此,我们要坚持军事需求牵引、地方政府主导,统筹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确定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使用方向、制订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政策法规、完善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努力形成一个军地共同参与、纵向贯通横向兼容、运行顺畅高效的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突出部队转型发展需求导向,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以提高任职能力为目标,加快培育重点岗位、重点领域、信息化、高科技等士官人才,同时注重士官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血性胆气、履职奉献精神的培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士官人才培养的军事、经济效益。

3 优化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资源配置

随着军队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大量新装备列装部队,士官职能不断拓展,部队在对士官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士官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建立层级分明、类型多样的士官教育培训机构,对士官实行相应层次的全员化培训来提高士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迫切。目前,我军士官教育培训任务主要由为数不多的士官学校和一些军官院校附设的士官系、兵种训练基地及部队各级教导机构承担,士官培训按照性质分为资格培训和升级培训。虽然我军已经初步构建了资格培训、升级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全程在职教育和新装备专业轮训相结合的培训格局,但是受士官院校数量偏少、培训专业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重复交叠等原因影响,士官人才培养体制中还存在培训效益不高,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大而不全、广而不精”的矛盾亟需解决。对此,笔者认为,要针对部队培训需求和教学资源实际,在军队士官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士官晋级培训需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作用,依托军地双方相关单位的技术优势,搞好军地兼通型士官人才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拓宽士官职业教育途径。通过健全军民融合的办学模式,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士官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相通之处,实现部分基础教育科目与地方院校接轨,网络资源、学术资源共享等。探索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整合机制,将地方高等教育优秀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引入到士官职业教育之中,将基础类课程和相近的专业类课程交由地方高校负责,军队只负责与军队紧密相关的政治理论、军事、战术等政治、军事特色突出的课程,以此来优化士官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

4 加强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交流互鉴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已经初步形成了上下协力谋融合、军地齐心求深化的总体发展态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军队院校各方面建设也在不同程度地尝试着军民融合,从人才往来互动到学术科研交流,从学科建设发展到决策咨询服务,从培养模式转变到教育实践探索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创新军事人才培养体制模式,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是,从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模性和实效性上距离部队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如何做好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这项工作上,我军还没有成熟的体制机制可供遵循。为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外军士官培训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化各级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路子,推进部队士官人才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军地人才交流机制,加强部队、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的沟通交流,使军地人员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同时,军队士官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还要注重在教育方法方面与地方社会多交流、多借鉴,不断传承好方法、改进老方法、探索新方法,共同打造符合我军实际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要进一步强化军地合作,尤其注重将地方新兴技术引入部队营区,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平台,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开设士官讲坛和开展专家在线授课等网络形式,提高士官热情,激发士官主动学习的兴趣,让新兴技术在军营中实现软着陆,切实增强士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

郑娟,火箭军士官学校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