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2018-11-24 03:08别如娥
职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培育路径

别如娥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基本知识及使用情况、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网络自我约束能力、网络传播与创造能力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其网络素养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实践、学习、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素养培育途径,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网络素养 培育路径

课 题:本文系2017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课题编号:SGZXB201706)研究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汲取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给缺乏自控力与判断力的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和网络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网络素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构成

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时的自我修炼涵养,是对个体日常良好习惯的描述。1994 年,美国学者MC Clure 首先用“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的概念来描述个人“识别、访问、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网络素养作为信息社会大学生必备的现代公民素养,指大学生能够及时适应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并在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将相关知识去伪存真,而后进行汲取、融合、创新和完善,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生活的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区别于本科大学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在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都要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但是他们更加热衷参与学生会和社会团体活动,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明显区别于本科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通过内部个体的主观学习和外部的客观教育形成,应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及使用情况、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网络自我约束能力、网络传播与创造能力几个部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笔者以江苏省为例,选择苏州、南京、南通、连云港等市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路径进行探讨。本次调查共回收280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分析与结合个别访谈结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如下。

1.网络基本知识及使用情况分析

对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及使用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础能力。调查显示,94.64%的学生掌握了Word等办公软件基本知识,另有一些同学可以熟练使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在网络使用方式上,有85%以上学生常使用手机上网,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从中可以看出,其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更趋于灵活化和便捷化。在网络使用时间上,从长到短分别为游戏、影视等娱乐、聊天交友、网络购物、浏览新闻、搜集有用的新闻或资讯、软件下载、收发邮件。可见,学生上网的目的更倾向娱乐。并且,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学生达到了51.43%,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在网络使用习惯上,有53.57%的学生能够注意自己的电脑运行状态,定期更新系统或杀毒软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较好,具备基本的网络常识及使用能力,但在使用上却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并且使用网络时间偏长。

2.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分析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生活信息,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的来源更加自由和广泛,但内容缺乏权威审核,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具备一定的辨别和批判能力。调查显示,83.21%的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网络新闻,他们认为网络信息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但仍有8.57%的学生认为网络新闻全部都是真实的。对于接收到的网络信息和网友的言论,58.57%的学生选择了会部分接受其观点,33.93%的学生选择将搜索更多资料以获取更全面信息,3.93%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在搜索引擎使用上,75%的学生能够经常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信息。在计算机使用习惯上,只有48.57%的学生对于自己电脑中的各种文档、图片、视频等资料,能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保存,以便迅速查找;有28.21%的学生只有自己认为重要的材料才会分类保存,而3.57%的学生则不会。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总体较好,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对于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并且不能合理有序地使用计算机。

3.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分析

网络道德和法律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必备的网络素质之一。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特征,许多网络使用者远离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律约束,比较容易发生道德失范和违法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回答网络交往中是否有必要遵守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规范和伦理时,有59.29%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38.21%的人選择有必要,2.5%的人选择有时候有必要,没有人选择没有必要,说明学生是十分认可网络道德的重要性的。但是对于非法攻击他人网站、传播网络病毒、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等“黑客行为”,不少学生的态度就相对暧昧,有17.14%的学生表示佩服,甚至有部分学生希望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网络言论上,有23.93%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发表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在引用网络文章时,只有24.29%的学生总是注明出处,33.57%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需要注明出处。另外,40%的学生对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完全不了解。以上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

4.网络自我约束能力分析

大学生网络自我约束能力是其网络素养的核心内容,能否在网络世界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是直接体现其网络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在面对是否会对上网时间做出具体的计划这一问题时,11.07%的学生回答是“经常”,37.5%是“有时候”,35%是“偶尔”,而有16.43%的学生则从来不计划。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信息,超过87.86%的学生曾有过打开页面时,面对大量的信息而忘记最初的上网动机的经历。在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御能力上,有51.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控力很好,42.14%认为一般,6.43%认为比较差,并且,20.36%的学生表示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面对3天不能上网这一假设,有20.36%的学生会觉得空虚、无所事事,9.29%的学生表示无法忍受,只有18.21%的学生觉得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时间管理能力较差,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薄弱,其网络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5.网络传播与创造能力分析

网络传播与创造能力是网络素养的较高层次素质,是大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一种能力。通过调查,有86.43%的高职大学生愿意在网络媒介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在现实社会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77.14%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发帖举报和表达自己的质疑。在网络媒介使用上,有22.5%的学生几乎或从来不主动在QQ群、微信群、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话题,只有12.14%的学生经常发表。在网络交流的主题上,70%的学生以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交流为主,29.64%的学生表示不在乎什么话题,纯粹属于无聊打发时间。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自我提升上,有83.93%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网络大赛,如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以及相关软件的设计竞赛等;有11.43%的学生参加过一次,3.21%的学生曾多次参加,只有1.43%的学生参加过并且获奖。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基础应用和传播能力较好,但是其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会参与,利用网络自我服务、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却有所欠缺,应拓宽相关培育路径,加强培育力度,帮助其提升网络传播与创造能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在知识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素养的缺乏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断丰富网络知识,增强网络信息解读和批判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性地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教学为依托,构建长效网络素养传播机制

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基本的网络素养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渠道,将网络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最为成熟的国家,其将网络素养课程贯穿在小学至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等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注重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对于网络使用法律道德规范、网络自我服务能力等其他方面则极少涉及。构建长期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传播机制,就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并建立相适应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一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二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必须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课程,配备专业教材,结合线上线下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传播网络理论、操作应用、法律道德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网络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网络应用能力。

2.以实践为平台,创造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进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工作时,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果,就必须将大学生放到实践工作中去,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网络世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氛围,以此帮助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和掌握网络技能,促进其成为合格网民。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就必修搭建校园网络实践和发展平台。高职大学生除了正常的专业学习外,其校园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有很多的学习竞赛、文体展示以及社团活动,但是却有很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略了校园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将线上线下的活动结合起来,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个人风采展示、网络知识与技能竞赛、网络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以实践为平台,在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技能、道德修养等素质。

3.以学习为动力,搭建成长服务型网络服务体系

2007年,美国ISTE提出了新的技术素养模式,即学生应该知道并且有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网络世界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很多大学生却无法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重要渠道,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学習和有效的知识获取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建设多层次网络发展平台,以学习为动力,搭建校园成长型的网络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应当以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依托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平台、服务平台、社交平台、文化平台,建设“学习主导型、环境友好型”的校园网络社区。将大学生从网络娱乐吸引到网络学习上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网络中的正确角色,认识网络的积极面,引导其学会利用网络学习、交往和生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

4.以监管为保障,建立严谨规范的网络监督机制

严谨规范的网络监督机制的建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规范学生网络行为。依法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行为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对于网络造谣、学术剽窃、人身攻击、安全妨害等网络失德、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具备网络责任担当。第二,构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时刻关注重点网络内容,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构筑校园网络“防火墙”,并以网络为主要教育阵地,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学会甄别、判断和分析网络信息,实现学生网络监督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第三,多方联动构建监管网。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应当是政府、高校、社会和个人多方协力的教育。在网络行为规范与监督方面也应当集合政府、高校、社会及学生个人的力量。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高校则应主动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责任;互联网企业、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都应该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个人则当依法律己,学会利用网络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服务。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仍不容乐观,社会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也还处在探索期,但是对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充分结合其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教育、社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多方位合力,共同改善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国明,赵睿.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J].新闻战线,2017(2).

[2]霍华德·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熊珏,赵晨,石立春.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7(8).

[4]欧阳九根,刘文献,梁一灵.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5).

[5]刘存地.社会化媒体巧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6]熊珏,赵晨,石立春.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7(8).

[7]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培育路径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