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中“宽严相济”与奖惩的结合

2018-11-24 03:17方晓芸
甘肃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宽严相济教育教学

方晓芸

【关键词】 教育教学;宽严相济;奖惩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46—01

许多一线教师都对如何教育学生产生过疑惑和迷茫,教育态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总认为学生问题太多、太难教,甚至是无法教;二是一味地纵容学生,不管对错都不加以管教。这两种态度都使得教师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让教师的教育常常难以奏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严厉苛责,不是迁就姑息,也不是娇宠溺爱,爱是水,严为舟,严爱统一,宽严适度,奖惩结合,学生的自律性才会增强,才能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宽严相济”的教育理念

良师的眼睛里永远没有坏孩子,教师的心里要容得下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出现过错时,应循循善诱,不能盲目指责。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宽容也不是有意的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每位学生都有长处,只要教师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挖掘潜力,找回自信,他们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如果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拖拉拉,不及时完成,考试成绩极低,同学看不起,老师瞧不上眼,那么,他肯定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教师细心观察这位学生,能够发现他的优点,比如爱劳动,乐于助人,并对他的优点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对他的缺点做出分析找出原因,耐心教导,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这位学生一定会走出低谷。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这条原则同样适用。

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教师要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宽容不排斥严格,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尚可原谅,哪些行为必须接受惩罚。若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必须做到宽严适度,才能达到教与学的良好效果。如果一味地对学生从严要求,学生往往不但不听从,而且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捣蛋,甚至和你作对。只有教师宽中有严,严中有慈,爱在严中,宽严相济,学生才会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二、“奖惩结合”的教育方式

随着素質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一些物质的奖励。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要求关照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通过赏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一个学生有了自尊,往往会自觉主动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增强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我们首先提倡的教育方式是赏识和奖励,惩罚是在奖励赏识劝导说理无效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如果说赏识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了正面引导的拉动作用,那么惩罚教育起到的就是鞭策的推动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靠鼓励赞美来教育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戒”,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惩戒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定要注意惩戒的方式和尺度,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心理比较脆弱、家庭离异、家庭贫困的学生,惩戒一定要顾及学生的承受力、人格尊严、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越要惩戒,就越要尊重,越要有爱心。

总之,表扬与批评、奖励和惩戒,都是教育的策略,样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教育教学中 “宽严并济”、“奖惩结合”,才能让学生既能应对美丽的东西,又能承受挫折的打击,盎然挺胸,阔步前进,进而让师生心灵相通,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宽严相济教育教学
论行贿罪的执法困境和完善建议
试论我国刑法修改的几个趋势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