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发展定位研究

2018-11-26 01:34王长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南粤驿道定向

王长在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 中山 528454)

自2016年始,广东省每年举办10场左右借助南粤古驿道场域资源、以定向运动为手段的专项体育赛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将定向运动项目与古驿道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了体育资源与古驿道资源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广东地区体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研究阐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开展的社会价值,探索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办赛定位,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可持续开展探寻可行措施。

1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肇兴

1.1 积极响应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

根据习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广东目前正在进行“寻找南粤古驿道,讲述广东好故事”的“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计划”活动,利用古驿道的载体,串联起全省1000多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体育健身相结合,构建综合文化体育旅游线路,推动改善古驿道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政府倡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专业志愿者支持下,积极开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续写岭南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之精彩,探寻户外体育和乡村旅游的和谐、健康发展有效措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扶贫奔康。

1.2 努力配合乡村全民健身品牌建设

在我国努力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既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也是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实施的需要。早在2012年全国群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鼓励打造和形成一批能够常年开展、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推动开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区一品”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全国各地都纷纷提出“力争打造一至两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界定了新时期体育发展理念,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健身需求提出明确的战略构想。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应景而生,通过赛事的辐射作用,影响更多人热爱体育运动,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健身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紧密对接,助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将增强人民体质落到实处,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

1.3 顺应“体育+”资源融合的趋势

南粤古驿道曾作为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或为两省通衢,或为兵家要道,或为通商往来,是广东千年文明史的活化石,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而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城市公园里进行的定向运动,是一项需要智力和体力兼备的户外体育运动,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人、文、景合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将定向运动项目与古驿道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体育资源与古驿道资源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体育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民族资源等有机融合,有助于整合古驿道沿线的丰富资源,发展南粤体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社会效应

2.1 掀起定向运动的参与热潮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着不少体育爱好者的参与,仅仅在2016年举办的8站赛事,就吸引了来自省内外、港澳地区以及加拿大、土耳其等国际选手超过5000人次。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了来自法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瑞士、挪威、丹麦等多个国家的选手,与海峡两岸及港澳的定向选手同台竞赛。据了解参加世界排位赛的精英选手中,有31位运动员世界排名前500名,11位运动员排名前100名[1]。每一站赛事都有不少业余运动员的参与,如2017年9月9-10日在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古村举行的赛事,设置了手机定向活动和“仁爱之城夜光定向活动”,参加该活动的运动员、体验者、古村村民多达1500多人,带动人群3000余人[2]。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推动着定向运动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在我国朝着普及和提高的方向发展,它既充实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同时也体现着我国定向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2 树立乡村体育旅游的典范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采用“南粤古驿道+文化”、“南粤古驿道+体育”、“南粤古驿道+旅游”等创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广泛开展定向运动赛事活动,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使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据报道,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开幕式在湛江举行,首站徐闻古港站活动接待游客4.36万人次[3]。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徐闻站的举办推动徐闻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协调发展,擦亮“菠萝的海”品牌[4]。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将全民健身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利用古驿道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创乡村体育旅游新模式,树立岭南特色乡村体育旅游新“标杆”。

2.3 弘扬岭南特色传统文化

南粤古驿道的特色是“古”,挖掘“古”文化,挖掘古驿道沿线的古港文化、红色文化、体育名人等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特色传统文化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承担的光荣使命,“一站一特色”是大赛的一大亮点。从2016年开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每一站赛事都依托散布在各地的古驿道以及古驿道旁的古村落进行,选定的古村落基本上囊括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它们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如江门台山的海口埠、汕头西堤公园、湛江徐闻古港、广州黄埔古港等,都是广东历史上重要的出海港口,是古驿道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通过挖掘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了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展示了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2.4 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立足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借助定向运动的项目属性和聚合力,借助南粤古驿道的文化魅力,以道兴村,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成功地将旅游者吸引到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和人居环境改善。预计到2025年,古驿道将带动132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振兴发展,实现精准扶贫[5],实现赛事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民俗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民俗展示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目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已经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方式,成为脱贫攻坚背景下推动体育扶贫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发多种资源发展体育产业的新模式。

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出路问题

3.1 社会组织参与受到束缚

社会组织参与赛事运作,能够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公共产品,能够推动该赛事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目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组织方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多部门协同参与,政府行为居于主导地位,政府行为依靠权力关系组织赛事,这种情况在办赛初期,能够有效地推动赛事的发展。但长此以往政府行为对体育产品开发的敏锐性、洞察力丧失,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可能千篇一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群众的多元体育需求;同时,由于政府主控赛事的运作,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在政府行为的干预下会逐渐减弱,而且政府行为对赛事组织运作的持久作用肯定也会有所下降,这对于赛事的灵活运作、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处理政府行为与社会组织参与之间的矛盾,成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长远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3.2 赛事服务方式存在不兼容性

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该赛事正试图将高水平竞技和大众参与“嫁接”在一起,这种行为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能够让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发展更多元更丰富。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比赛组别设定来看,既有精英组,又有体验组,精英组代表高水平竞技导向的赛事服务方式,是保证专业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目的;而体验组是以大众参与导向的赛事服务方式,更多地强调参与者在赛事体验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两种方式的“嫁接”无可厚非。但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民间、乡村举办,以造福当地群众为目的,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为目标,难免会忽略对高水平竞技的周到服务,难免让人产生该赛事为谁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还是为高水平竞技)的疑问。若二者兼顾,纵观历站赛事,都无法体现出对专业运动员参赛方式、运动成绩、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专业运动员仅仅是参赛而已,为赛而来,赛毕即去,好像与比赛过程以外的事情毫无瓜葛,赛事举办方好像对打造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兴趣索然,这样对定向运动的高水平竞技方向发展作用有限。因此,提升赛事服务水平仍然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需要努力的方面。

3.3 发展方向存在冲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对古驿道体育赛事做出部署,进一步强调“既要充分挖掘和体现当地乡土资源,又要按照国际标准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殊不知国际化与本土化、传统性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实地调查时总能发现,所谓的南粤古驿道并非完全意义的“古”,而是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比如古驿道的路面硬化、古村落的现代化开发以及地方对赛事的过度商业化运作,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看作发家致富的“工具”,只注重赛事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赛事的文化性挖掘,其行为已经远远脱离了古驿道开发所遵从的挖掘乡土气息、打造“复古情怀”的初衷。这种情况似乎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探寻到国际化发展的出路,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定向运动赛事在我国的普及开展,但实际上它对于还原历史面貌、挖掘南粤古驿道的乡土气息是冲突的,甚至是不利的。

4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提升赛事的国际化水平

提升赛事水平,走国际化道路是现代体育赛事的发展方向之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探寻国际化发展道路上作出诸多努力,如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赛事安排在5月24日“国际定向日”举行,并已正式向国际定向联合会注册,借此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向国际宣传,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品牌。此外,赛事也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可,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将作为主办单位,有力提升赛事的水平。同时,加强赛事招商工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是以定向运动为载体,遵循国际定向运动发展规律,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按照国际标准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的目标。

4.2 挖掘赛事的特色服务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就赛事本身来说,具有三个特色可以深入挖掘。一是发掘办赛环境的特色,赛场设在广东美丽的古驿道、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囊括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全面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精华。二是挖掘赛事的广泛参与性特色,由广东省政府直接部署,广东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精心打造成全民健身的经典项目,不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定向运动在农村“生根发芽”。三是利用赛事跨界亲和力足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育+”作用,促使该赛事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民俗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等内容的融合,甚至实现了“体育+旅游+文化+教育”的跨界多元融合,形成“体育搭台,多方唱戏”的局面。

4.3 理顺赛事的发展方向与顺序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对古驿道体育赛事做出部署,进一步强调“既要充分挖掘和体现当地乡土资源,又要按照国际标准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可见,挖掘古驿道资源,推动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同时,加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提升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国际化水平,仍然是广东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既要保证赛事的乡土特色,又要打造赛事的国际知名度,二者必须有所侧重,不妨先从办出本土特色的赛事入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赛事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民俗深度融合,提升体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度,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民俗展示等特色经济的发展,使赛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猜你喜欢
南粤驿道定向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南粤赏花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稻菽卷起千层浪 丰收画卷耀南粤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走进古驿道开展环保宣传
行走在驿道上
《粤海风》百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