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

2018-11-26 13:04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民时期思想

陈 伟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学校体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时期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是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它来源于教育理论和实践,同时又在现实生活中指导着学校体育实践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还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虽然不同时期学校体育在教学体系、指导思想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各个时期学校体育思想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能将其割裂的去看待。所以,我们应将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去思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地认识它、理性地阐释它,继而正确地运用它。

1 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回顾

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的发展时期:(1)军国民体育思想时期(清末—1918年);(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19—1936年);(3)民族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37—1949年);(4)前苏联学校体育思想时期(1949—1966年);(5)停滞时期(1966—1976年);(6)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

1.1 清末—1918年军国民体育思想时期

军国民体育思想最早起源于军国民教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903年,清政府在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确立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地位,在学校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日本兵式体操和瑞典、德国的普通体操。其后在1912年颁布的《壬癸学制》中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体育主要内容包括兵式体操和军事技能训练,“军国民体育思想”一度达到高潮。新文化运动时期,军国民体育受到强烈的批判,到了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军国民体育思想走向没落。

军国民体育思想是我国近代以来在学校体育中正式确立的第一种指导思想,最开始被赋予“强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使命,其工具性和社会性十分突出,符合当时国家政治和社会的需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学校体育主要以兵式体操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1919—1936年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之所以在我国盛行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人们开始意识到军国民体育实际上是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此外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也使得很多国外新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开始进入中国。

军国民体育完全服务于国家和战争,而与之相比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则多了些人文色彩,更加注重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这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也丰富和发展了学校体育思想理论体系。然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校体育工作者们产生误解,导致在我国推行的时候出现了“放羊式”的教学,弱化了体育课的地位和作用。

1.3 1937—1949年民族主义体育思想时期

1931年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后又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再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抵抗侵略、保家卫国也就成了首要任务。体育军事化的思想就这样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自然体育思想开始遭到抵制。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内容开始向民族化趋势发展,呈现出国术军事化、军事体育化、体育国术化的特点。

继而也引发了“土洋体育”之争。所谓“土体育”是指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谓“洋体育”则是指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些近代运动项目。对于我国武术能否代替欧美流行的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的这一争论是十分有意义的,说明我们在引进国外体育项目和思想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其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能否在我国也行之有效,土洋体育之争实质是在探索中国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

1.4 1949—1966年前苏联学校体育思想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建立起友好同盟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育理论,引进他们的学校体育思想,翻译相关体育教材并聘请前苏联的专家来我国讲学。形成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核心包括:强调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体育教育的阶段性、工具性;继承主智主义教育学流派,重视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技巧的形成;主张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等。

我国在学习前苏联体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内容有:(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社会需要服务;(3)倡导全面性、健康性、实用性的原则;(4)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5)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学;(6)强调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1.5 1966—1976年停滞时期

1966—1976年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困难时期,教育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学校体育也未幸免于难。本文呈现这一时期仅为了保持纵向时间的连贯并不做过多讨论。

1.6 1976年至今多元化发展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体育思想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体质教育思想是竞技体育观在学校体育中的一种表现,这种指导思想具有单纯的生物体育观特征,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缺失;快乐体育思想则提倡的是学生在运动中能够感受到快乐进而理解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但是在我国体育教学实践却对“快乐”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放羊式”的体育课堂;健康第一将“健康”看作学校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未来我国实践中要加强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参加身体锻炼,追求的是长期效益,强调培养能够主动参与体育的人。

在这一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体现出了时代性和社会性,也体现出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地位等认识的更加科学和全面,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更加成熟。“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

2 结 语

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研究是体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学校体育思想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解读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背景、历程、特征及趋势,有助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完善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国民时期思想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莲 藕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