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中西方经典文化 建开放式课程化校园

2018-11-26 10:57耿盈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龙城双语校园

耿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培养未来人才的道路上,一所学校如何为孩子打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全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小学(以下简称“龙城双语小学”)自2007年就开始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至今已经构建出完整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体系。

“国学立品,双语育人”是龙城双语小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儒雅、智慧、开放、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为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文化相融合,使其相生相长,让国学丰富孩子的内在学识,规范其外在行为;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孩子开放包容的品质。在课程探索的道路上,龙城双语小学正将课堂延伸至校园,让课程落地生根。

经典诵读,让国学滋润心灵

龙城双语小学校长聂文玉说:“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是启蒙教育:蒙以养正,先入为主。从小学起,就应该对孩子进行使之终身受用的教育。而从学校的社会责任来看,立德树人是小学德育的重点。古代经典作品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让他们从小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精神追求的层次,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龙城双语小学开设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以“识字悟词,为语言表达积蓄;熟读精背,为人生品位奠基”为课程目标,精选《弟子规》《三字经》《治家格言》《增广贤文》《论语》《道德经》和中华古诗词等诵读内容,让学生“诵读、悟读和践行”。

学校创设晨诵经典、诵读课、诗文路队、春诵经典文化节等平台,开展读、画、演、写、用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每天早上8点,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琅琅书声在校园中回荡。每个年级的学生根据学校规定的校本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难度等级,逐篇诵读经典古诗文。每班每周都有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诵读课,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孩子们在课堂上品味经典、快乐诵读。阳光大课间和诗文路队,将经典国学与学生的队列行进有机融合,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队列行进艺术”,既规范学生的言行,又陶冶学生情操,真正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每年4月,在学校经典诵读PK赛、古诗文朗诵比赛、讲经典故事比赛、古诗考级等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诵读之星。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在诵读活动中展示自己、传递经典、传承文明。经典的熏陶作用,在学生平时的行为中彰显出来。拾金不昧,为父母洗脚,主动在校园清理杂草,礼让低年级同学……一句句经典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对他们的道德、品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龙城双语小学的孩子们正将经典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涵养,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学习经典的喜人变化。

双语引领,让孩子放眼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孩子们的底色,他们还需要一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眼睛。”走进龙城双语小学的校园,你会被它浓浓的双语氛围所吸引:校园里有精心设计的双语文化墙、英语涂鸦连廊、经典英语电影故事栏、班级“英语角”、双语文化节日宣传板等。学校还根据季节变化精心设计了课程化英语歌曲铃声。

为了使孩子们扎实学好英语,学校搭建独特的双语文化节课程平台,将英语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学于乐,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英语、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大胆应用英语。

此外,龙城双语小学把双语文化节作为课程,按照课程的要求设置每个月的主题内容。低年级学生使用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主要内容涉及日常礼貌用语、西方文化等,让他们完成基础知识积累;中高年级学生立足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主要形式有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自我介绍、演讲、课本剧表演等。

在龙城双语小学,英语文化节成了每一个孩子的节日,他们参与其中,想说、敢说、能说、乐说。他们自信地表达,快乐地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英语、应用英语、享受英语。

校园课程化,打造立体教材体系

课程不仅在课堂中体现,龙城双语小学将课程延伸至校园,打造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化校园。聂文玉校长介绍:“课程化校园是指校园里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校园文化中制度要素和行为要素与学科课程相融合。就是说,将学科课程的所有内容进行提炼,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展示在校园里,使其到处可见。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书本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化校园的设计中,我们追求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我们以兴趣为核心,使孩子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地参与活动并受到熏陶、感染。”

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合理挖掘和利用一切的校内教学资源,学校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用地面文化、墙壁文化、硬件游戏设施和植物园等有效载体,将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概念、知识体系、技能训练外显在校园的物质要素建构中,使校园物质环境成为一本室外的、立体的、多种学科的“教材”。

据龙城双语小学副校长郭晓辉介绍,课程化校园建设紧扣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体育等学科展开,目前已形成“四道三墙两园两苑”系列,语文课程化校园资源有文字苑、墨园、廊柱古诗,数学课程化校园资源有数学大道、数学知识树,英语课程化校园资源有英语长廊、英语经典故事墙、英语文化周,体育学科课程化资源有民族体育墙、奥运体育墙,品德和社会学科的课程化资源包括有自律大道、科学大道。植物园和生态园是大型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化平台,融劳动、科学探究、美术写生、语文观察、数学探究实践于一体,为各个学科提供学习的空间。课程化校园的使用主要通过游戏、实践操作、体验等形式体现 现。孩子们在玩中学,兴趣盎然,强化技能,获取知识。

课程化校园建设包括创建、使用、评价、维护四个环节。在课程化校园的建构中,龙城双语小学始终追求学生在整个体系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资源使用者。学校创新了评价方式,用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比如,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乖乖龙,学校就设立了乖乖龙苑,用美韵龙、博学龙、双语龙、阳光龙、妙手龙吉祥物群像为每个孩子全面发展助力。其中,美韵龙:有教养,懂规矩,有文化;博学龙:爱学习,有知识;阳光龙:珍爱生命,崇尚运动;双语龙:立足现在,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有计划;妙手龙:爱劳动、勤动手,有方法。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从德智体美劳“五龙”方面来给孩子奖勵“乖乖龙币”,进行“乖乖龙明星”的评选,让每个孩子在合格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构建校本化课程,推动整体育人

聂文玉校长说:“我校根据‘国学立品,双语育人的办学理念,结合‘培养儒雅、智慧、开放、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这一育人目标,除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外,还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校本化课程体系。”龙城双语小学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将课程整合为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注重智育),以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课程(注重德育、美育、体育)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注重个性发展)。这三个分支课程体系相辅相成,有机融通。

据介绍,学校构建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利用“三段四主五环节多个要件”课堂模式,不仅注重“课中段”,还关注“课前段”和“课后段”。课前预习,课中导学,课后作业,三者有机融合,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以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课程包括一日常规课程,重在养成教育,通过班队会、板报、校园文化等广泛开展宣传,建立和完善养成教育检查评比制度,评选“优秀集体”“乖乖龙明星”等,为学生树立榜样。海绵大课间课程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设置不同的流程,并将自行创编的啦啦操、手指操有机地融入大课间活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中,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段,选取不同的主题,形成系列家本课程,力争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特色社团课程为学生精心打造了书法、跳绳、合唱、竹笛、足球、棋艺、绘画等36个社团活动,形成了“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成功的喜悦”的多彩社团文化。

多年坚持不懈的尝试和探索,为龙城双语小学带来了丰厚成果,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十大最具文化氛围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十大创新学校、洛阳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等。聂文玉校长说:“我们愿意听到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也很安心,因为孩子喜欢这个学校。如此,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就值得了。”

猜你喜欢
龙城双语校园
热舞龙城适力啦啦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冰雪龙城
唐诗赏读——出塞
出塞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