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的三种模式

2018-11-26 10:57郑蕊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桑娜随文工具性

郑蕊蕊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引领学生践行语用理念、促进阅读与表达过程相互交融的重要策略。随文练笔的内容需要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科学地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应在综合考量文本特点和认知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练笔契机,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既提升表达能力,又深化文本理解。

一、依托情感基调,进行抒怀式练笔

很多文本的创作由于表达的需要,作者常常不会直抒胸臆,而是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学生深入体悟与感知文本时,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内在情感进行碰撞与交融,就会出现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情感基点,激发学生的内在体验进行随文练笔。

例如教学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篇《穷人》时,学生被小说中的桑娜不顾自己贫困,毅然收养邻居家孩子的可贵精神所震撼,内心涌动着浓烈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桑娜,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随文练笔,将涌动的情感倾吐出来。这种随文练笔所彰显出来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深刻领悟,可谓一举两得。

二、紧扣文本主题,进行续编式练笔

很多作者在创作文本时都讲究含蓄之道,并不把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和盘托出,而是借助委婉的手法作结。这种形式的结尾就是引领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重要资源,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分析和大胆设想,尝试对文本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续写。

如在課文《草原》中,作者老舍发出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慨,抒发了对民族情谊的由衷赞美。在教学时,教师可紧扣“何忍别”三个字作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想象现场主客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续写式的随文练笔,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化认知体验,进行评价式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多样,蕴含的情感也丰富多彩,揭示的哲理更是隽永深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以功利性的视角关注文本中的训练资源,更要将每一篇文本都视为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与感知的优秀素材,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撰写读后感为契机进行随文练笔。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五位战士的言行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结果表明,学生的情感与评述可谓丰富,对壮士的行为赞颂有之、敬佩有之、惋惜有之,对敌人的痛恨之情更是有之……各种情感和体验交织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练笔效果。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学科。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突显工具性的随文练笔与学生对文本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动而辞发”之际进行练笔,有效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桑娜随文工具性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穷人》梗概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桑娜一家“穷”吗?
向量的巧用
快乐阅读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续写《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