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项群特点

2018-11-27 11:17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抗性模拟训练意志品质

石 岩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概述

1.1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意义

心理能力的先天与后天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人的心理能力是天生的,优秀运动员都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不需要心理能力训练,只要把好运动员心理选材这一关即可。也有人认为,人的心理能力通过后天训练都可以改变,因而应热衷于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决定的,而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则给予这种可能以现实性。

我们不否认人的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但也应看到人的心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心理能力训练才有存在的必要和用武之地。

当今竞技体育的优秀选手在体能、技术与战术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制胜因素也由过去单一要素向多元化转变。优秀运动员不仅具有超人的体能、娴熟的技术和战术,而且还具备超常的心理能力。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心理必须坚强、坚强、再坚强,而心理能力训练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1]。

1.2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方法

心理能力训练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含生物反馈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想象训练(也称表象训练、念动训练、心理演练等);注意集中训练(也称注意控制训练);认知训练(也称思维控制训练、自我谈话技术等);意志训练(也称意志品质训练);系统脱敏训练;应激控制训练;模拟训练(也称模拟实战训练);拓展训练,等等。

1.3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分类和内容

1.3.1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分类

依运动员进行心理能力训练的时段特征,通常将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分为平时心理能力训练(也称日常心理能力训练、一般心理能力训练、长期心理能力训练)和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也称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能力训练、短期心理能力训练)两大类。

1.3.2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内容

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与体能训练、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结合进行,并贯穿于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始终。其主要包括:(1)培养运动兴趣、激发运动动机和塑造运动人格等;(2)发展项目所需的专门化运动知觉;(3)提高情绪自我调控能力;(4)发展运动意志品质;(5)开发运动智能等。

赛前心理能力训练是为某次比赛需要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能力训练。其主要包括:(1)设定弹性的参赛目标,建立比赛心理定向,调控运动员动机水平;(2)调节运动员唤醒水平,调控运动员情绪状态;(3)制订比赛心理准备程序(包括心理净化程序、行为程序、思维程序和心理对策库等),做好应对比赛中各种偶发事件的准备;(4)进行模拟实战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能力等。

2 不同项群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2.1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包括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技巧和武术套路等竞技项目。

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在做动作之前就已经决定如何做下一个动作,强调在规则和技能标准的范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动作技能完成的准确性,训练的关键是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一致性、稳定性及连贯性。平时训练中,一方面要突出动作的熟练性,进行重复训练,追求技能的完美表现;另一方面,突出压力情境下动作的成功率。训练中还应重点对运动员的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进行强化。

在心理能力方面,要求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感知觉灵敏度高,注意力集中且持久,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敢精神。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自控力与艺术表现力,善于思考、记忆、分析和判断动作[2]。

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认知训练、放松训练、想象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注意集中训练、模拟训练、应激控制训练等。

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从基本的心理教育开始,让运动员首先相信心理能力训练的作用,然后从基础的放松训练入手,提高其情绪调控能力;其次,进行想象训练,想象正确的或成功的动作过程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同时通过注意集中训练,排除杂念,“万念归一”,培养专注力,提高抗干扰能力;再次,在系统脱敏训练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如体操的平衡木、跳马等项目的训练);最后,在动作技能自动化基础上,安排模拟训练和应激控制训练,有意识地在模拟比赛实景下和压力情境下让运动员学会如何比赛,帮助运动员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

2.2 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包括射击、射箭和弓弩等竞技项目。

表现准确性项群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要求很高,故也被称为“心理性”项群。其心理能力训练侧重于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和情绪自控能力的提高。

该项群对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与稳定、自我控制、感知觉和运动表象再现能力有很高要求。因此,稳定性、有恒性、实验性、独立性和自律性是运动员重要的个性特征。同时,通过传授运动心理学知识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培养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3]。

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认知训练、放松训练、想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意志训练、模拟训练等。

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能力训练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在放松训练基础上,应抓好想象、注意集中、思维控制、放松和情绪调节等心理基本功的练习,并使之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与技术规格、动作程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心技结合的动作规范与行为程序[4]。同时,引入认知训练帮助运动员建立合理的比赛信念或观念,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比赛。最后,还要通过意志训练培养运动员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通过注意集中训练培养运动员较长或长时间注意稳定能力,即专注力或沉浸力。

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定向工作,帮助运动员注重动作过程,少想或不想比赛结果,同时针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对策库,通过模拟训练检验心理准备情况,通过应激控制训练调控运动员的唤醒水平等。

2.3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包括摔跤、拳击、击剑、柔道、跆拳道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对阵时的敢斗性、坚毅性和对待抽签机遇的稳定心态等。同时,该项群运动员为了获得更多信息而追求较高的文化水平,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而增强理解力与记忆力,为了灵活运用战术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等。

格斗对抗性项群比赛的特征是多变性、不可预测性,运动员不能事先决定下一个动作做什么,而要根据外在刺激很快地做出反应[5]。该项群心理能力训练主要围绕提高对抗条件下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敢为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展开。

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模拟训练、意志训练、认知训练、应激控制训练等。

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能力训练应在心理教育和放松训练基础上,首先通过反应时训练发展运动员大脑做出快速和准确决定的能力[6],提高其运动直觉与预判能力;其次,有意安排困难情境,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再次,通过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实战能力,让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学会如何比赛,获得“比赛经验”,也即比赛策略的学习问题。

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定向工作,重过程轻结果,研究比赛对手并根据其主要特点制订相应的比赛心理对策库,认真做好应激控制训练,在模拟训练中检验准备工作情况等。

2.4 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排球、沙滩排球、藤球、毽球、板羽球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球速快、变化多的特点又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时空知觉、反应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运动员需要灵活应付和处理场上各种复杂情况,为此,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场经验。

该项群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主要围绕提高对抗条件下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专门化知觉、情绪自控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进行。

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模拟训练、放松训练、应激控制训练、拓展训练、认知训练等。

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在放松训练基础上,通过心理教育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能力训练的认识,调动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进行认知训练,通过运动员自我“谈话”,如“沉着、冷静”“两强相遇勇者胜”“比赛就会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是理所当然的”等,培养其情绪调控能力。再次,在模拟训练中加强运动员运动直觉和预判能力的培养,并从克服各种困难中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定向工作,将运动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比赛过程,根据对手特点制订运动员比赛策略库(如在比赛中对手领先该怎么办、开局不利该怎么办、比分相持时该怎么办等)并在模拟训练中加以检验,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比赛所需。其次是进行应激控制训练,调控运动员的唤醒水平。

2.5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包括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冰球和水球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球感、情绪、注意力和意志品质等,同时需具备观察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独立解决各种技术、战术问题的能力。

该项群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主要围绕战术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力,以及比赛胜负观、团结协作能力等进行。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模拟训练、意志训练、拓展训练、认知训练等。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在放松训练基础上,与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结合起来进行。首先,通过注意集中训练引导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并在技术训练中发展专门化的运动知觉,即球感,在战术训练中发展战术思维,即战术意识;其次,在体能训练、团队间和团队内组织的对抗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再次,定期安排运动员参加拓展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根据对手特点制订比赛策略库,同时安排模拟训练(如模拟比赛对手、赛场气氛、比赛条件、比分落后等),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与水平,采用应激控制训练调控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使其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于比赛过程等。

2.6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包括棒球、垒球、板球、台球、冰壶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对运动员的注意集中、情绪控制、敢为精神和团队协作等心理品质都有很高要求,同时要求其具备较好的操作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等。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注意集中训练、模拟训练、应激控制训练、拓展训练等。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在放松训练基础上,与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结合起来进行。通过注意集中训练发展运动员的注意稳定能力,在攻防对抗中强化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模拟训练中不断提升运动员逆境下的情绪控制能力,同时在拓展训练中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该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制订进攻与防守时的比赛策略库,包括运动员行为程序、思维程序及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等;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演练比赛中所使用的技战术和心理策略,安排应激控制训练调控运动员的赛前唤醒水平,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于比赛过程等。

2.7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跳跃、投掷和举重等竞技项目。

由于专项竞技的特殊需要,本项群运动员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专项感知觉高度灵敏清晰,自信、顽强并具有强烈的征服欲,性格的独立性和自我开发性,以及情绪状态的高度自控性等。同时,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身心的协调配合能力。

该项群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来实现。心理能力训练与体能和技术、战术能力训练高度结合,和谐统一。同时,注重运动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提高。

快速力量性项群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想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应激控制训练、模拟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

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的训练应在放松训练基础上,首先通过心理教育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能力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在认知训练中学会积极、合理思维的能力,克服消极性思想,通过自我谈话,如“我能”“我行”等,激励自己,并通过注意集中训练,学会排除各种杂念,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中,并在每一次试跳、试投或试举时精力充沛,保持注意稳定。其次,通过想象训练发展正确运动表象再现的能力。再次,在模拟训练中发展“在短时间里安静和迅速兴奋的能力”,培养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也可采用系统脱敏训练,帮助运动员提高适应和实战能力。

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定向工作,将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于动作过程,少想或不想比赛及其结果,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通过应激控制训练调控运动员的唤醒水平,保持体能和心能,增强自信心等。

2.8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包括短跑、跨栏跑、短距离游泳、短程速度滑冰、短程自行车和短程划船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比赛要求运动员反应快、思维敏捷、行动果断、讲求实效、朴实直率。这需要运动员良好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作基础。此外,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较高的文化素养,是运动员重要的心理能力特征。

该项群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主要集中于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速度感、节奏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满足比赛所需的心理素质。另外,运动员不断提高思想和文化水平,对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训练,以及处理比赛中各种突发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速度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认知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想象训练、意志训练等。

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在放松训练基础上,首先在技术训练中培养运动员速度感知和节奏感知的能力。其次,在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模拟训练中,通过克服内外部、主客观的各种实际困难,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认知训练,克服消极性思维,采用自我谈话技术,如“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全力以赴”“我感觉良好,而且觉得很有劲”等,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发展积极性思维和自我动员能力,提高“在短时间里安静和迅速兴奋的能力”。再次,通过想象训练发展正确运动表象再现的能力,以及通过目标设置训练发展运动员不断接受新挑战的能力。

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在赛前准备阶段从心理定向入手,使其摆正位置,从零开始,战胜想赢怕输的心理,通过放松训练保存身体、心理能量,注重情绪调控,认真抓好想象训练,安排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等。

2.9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心理能力训练特点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包括竞走、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游泳、中长距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越野滑雪及中长距离速度滑冰等竞技项目。

该项群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能够以超强的耐心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度疲劳,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心能的潜力。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满足竞技比赛的需要。

耐力性项群技术动作单一,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运动员极易感到枯燥单调,产生消极思想,如“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一点儿也坚持不下去了”等。为此,应要求运动员建立稳定的心理认同;努力提高运动员对训练负荷完成质量细微变化的敏感度,不断唤起其对训练成效的价值醒悟,提高其训练与参赛的心理需求;通过训练内容、负荷方法的有序交替及灵活变换,减轻运动员过高的心理负荷。

耐力性项群运动员采用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认知训练、意志训练、目标设置训练等。

耐力性项群运动员平时心理能力训练应在心理教育和放松训练基础上,首先进行认知训练,通过积极的自我谈话,如“不能忍受别人忍耐不了的痛苦,就不能取得别人得不到的成绩”“任何困难都没有什么可怕的,咬咬牙就能顶过去”等,克服消极性思维和训练单调感,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意志训练,利用外界恶劣条件或人为设置一些障碍,让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内外部困难中提高战胜自我的信心与能力。

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赛前心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通过放松训练调整身心状态,养精蓄锐,减少赛前身心不必要的消耗,帮助运动员调控好心理状态,建立自信心等。同时,制订比赛心理对策库,提前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从成功参赛角度看,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与体能、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训练同等重要,需要长期、系统、因人而异地进行练习才能取得实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因项群不同而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项群比赛对运动员心理需求的差异。认识到这种项群之间心理能力训练的差异性,对竞技体育中合理、有效地训练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对抗性模拟训练意志品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模拟训练(二)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模拟训练(十一)
模拟训练(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