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价值与运动内核: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体育观

2018-11-27 12:25李新华
体育教育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内核体育运动符号

郭 帅, 李新华

(1.广东海洋大学 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2.广东海洋大学 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会媒介、大众文化、国际理念以及符号消费等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渗透,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和多样,随之而来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身心特征也呈现出新的风貌。那么,在这种新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引导下的大学生体育观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换言之,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和价值诉求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于大学生运动锻炼和高校一流体育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了解其内在诉求,进而调整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判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施教内容。基于此,本研究从现阶段的新型符号消费观切入,通过理论溯源和资料透视,解构符号价值和运动内核,剖析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体育观。

1 符号价值与运动内核

符号价值是超越使用价值的一种主观意义上的价值,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审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由符号对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来决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消费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媒介工具的不断创新,符号意义的传播和渲染加剧,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追求,符号价值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布迪厄的符号资本理念、巴特的流行社会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对符号价值进行了解读,其中,鲍德里亚通过《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一系列著作较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符号价值思想。鲍德里亚认为,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对物品的分析视角必须进入文化体系而非停留在技术体系,物品不仅具有实用性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在文化意义上为社会意义编码的符号价值,包括身份、审美、时尚、阶层等[1]。

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媒介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工具的普及和发展,文化的大众化、全球化趋势加剧。在微博、微信、电视等新媒介的推广下,符号商品、知识商品等成为消费的新宠,符号意象得到了广泛传播。新媒介工具的推广和经营,营造出了差异性的符号意义,让每一个个体根据自身对社会环境中符号意义的理解去对比其他的个体,努力追寻能够标识自己身份和精神依托的物质载体。虽然,媒介工具的牵引和渲染,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们对虚幻的符号价值的追求,把人们吸融到由符号意象所构成的审美幻象中。但是,符号价值的生成是控制需求、欲望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一种客观的精神意识,能够引导和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并且正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符号价值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观。

运动内核亦即体育运动核心价值观,其建构的过程并不是独自完成的,而是在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制度结构等相互作用中建构的。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仅有其生物性价值,而且具备社会性价值。从原始萌芽状态的娱乐为主到工业化社会的偏重生物性工具价值,再到当今社会对人文社会价值的追求,不同的时代,依托于不同的文明水平、社会文化、制度特征,体育运动的内核也呈现出了相异的形态。在我国,讨论体育运动的内核,不得不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说起。由于近代以来我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和战争摧残,体育运动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色彩,政治思维模式鲜明,生物性的工具价值占据主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运动内核也从生物体育观逐步向人文体育观过渡,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符号消费不断渗透的今天,体育运动的人文社会价值愈加凸显。而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其思想最为活跃,也最容易接受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但是,大学生的体育观也离不开运动内核这一主题,那么在当今的体育运动核心价值观思想影响下的大学生体育观的呈现形态亦值得认真审视。

2 大学生体育观的社会学思考

就社会学的基本思路而言,任何一种社会存在、社会事实都应该被放到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文化脉络中去解读。那么,大学生体育观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过程,而是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从现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信息化近乎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电视、电脑等智能工具的普及,微博、微信、QQ、知乎、陌陌等各种媒介工具的广泛应用,各种各样的广告信息、文化理念被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更加开放,文化更加交融。而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团体,也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新信息、新思想的团体,其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也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变化。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存在的消费社会,正在向我国的各类城市、各色人群迅速推进,符号意义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消费社会里,商品不仅具有生物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且被赋予文化意义上的符号价值。由于媒介工具的推广,信息的传递,商品被赋予了各种审美、时尚、文化等想象性象征,更被贴上了身份、阶层等符号性标签。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指出,在消费社会里,每一个个体或群体都在通过各种物品寻找着自己在某种社会秩序中的位置,始终在尝试着将自己保持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里,消费象征正成为个体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载体[2]。因此,在消费范围内,人们选择何种商品往往由其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自我认同所决定。而作为新生代力量和新兴消费大军的大学生,消费社会里符号价值所传递和引导的个性、时尚、潮流契合了他们对展现自我、寻求认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置身于现代化符号消费中的大学生群体,其体育观念和态度必然与符号意义产生某种共振,呈现出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形态。致力于市场调查和基于数据的研究与咨询服务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200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追求时尚、品牌等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知名运动鞋服都是他们所向往的,他们热衷于品牌背后所带来的信息,符号消费特征明显[3]。

从运动内核方面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新世纪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人文体育观绽放异彩,体育人文精神得到推广和重视。“以人为本”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关注民生、注重个体对体育的价值需求正成长为主流的体育思想[4]。大学生体育观所依托的社会土壤发生了新的转变,在文化产业、大众文化勃兴的背景下,大学生体育观深受以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现代大学生浸淫在各种媒介所渲染的话语和符号意象之中,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行为表现,有的为了彰显个性、有的陶醉于自我品位、有的沉迷于炫耀摆酷,不一而足。但是,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生对运动内核的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运动的形式多彩多样,体育运动的内容琳琅满目,体育运动也被现代大学生赋予了各种形象、思想和符号的象征意义。现代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价值内核,必须深入发现和挖掘,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施以积极的影响。

3 “符号价值”浸染下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体育观

从历史性的视角看,在当前媒介讯息、符号消费的生活景观中,作为新生代力量代表的现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念、运动习惯、体育思想深受互联网和各类媒体行为的影响,“符号价值”深度浸染,他们勇于改变、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他们追求标新立异、展现自我、个性表达、娱乐精神等等。这些也都体现在他们的体育观念上,有别于理性的思考,现代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更表现在对运动对象、运动体验、表现形式的直观感受,更加关注自我的心理满足。

3.1 个性彰显,塑造自我独特形象

现阶段,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95后”,他们普遍自尊、自信、独立、张扬,希望通过展现自我的与众不同而突出自己的卓越能力和独特品质。与此同时,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媒介工具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畅游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媒介讯息所渲染的符号象征也被他们甄别和认知。例如,在媒介讯息的包装和传播下,高尔夫、马术、击剑等被冠以小资、高端、品位等标签,橄榄球、棒球、飞盘、滑雪、潜水、帆船等被冠以时尚、新潮等标签,拳击、赛车、散打等被冠以“爷们”、“勇敢”等标签,足球、篮球等被冠以大众化、团结、拼搏等标签。不一而足,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媒介讯息的深度渲染之下,各类体育运动项目被赋以符号化的象征意义,而置身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大学生也在追寻着可以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的符号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和体育行为深受符号价值的影响,他们的体育观念和态度更倾向于该项运动或行为是否能够突出自己的个性、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

3.2 勇于挑战,追求运动初体验

现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充满激情和冒险精神,他们对新鲜事物和原始体验有着无比热爱的情感[5]。新媒介工具的应用和推广,使现代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更加新颖,认知更加深刻,追寻新事物和创造性体验的情感更加突出。这些情感上的特质使大学生在看待体育、选择参与类型和参与方式时关注挑战性、刺激性和探索性等符号。因而,现代大学生在体验和欣赏传统体育运动之外,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他们乐于欣赏场面刺激、对抗激烈、题材新颖的体育节目,他们热衷于参加定向越野、登山、溯溪、攀岩、轮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和极限运动。总而言之,现代大学生勇于挑战,追寻感官和心理刺激,专注于体育运动的原初体验。

3.3 娱乐精神,抓住自我释放空间

德国著名学者弗里德里希·席勒有一句不朽名言: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也才完全是人[6]。我国体育学者胡小明也提出:娱乐是运动休闲的要素,游戏是未来体育的灵魂[7]。21世纪人文体育观的逐步确立,助推着体育运动“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娱乐和健康成为新的运动内核。作为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并且深受各类国际思潮、庞杂信息影响的现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更加前卫,他们更倾情于感官上的乐趣。现代大学生追求独立和自我,他们不喜欢教条主义和预设脚本,他们崇尚发现未知的快乐,享受自我释放的空间。在体育运动领域,传统观念逐步破除、严肃紧张徐徐消退、大众化倾向愈加凸显,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更加多元和开放,自发参加运动但不一定是为了增进健康、热爱运动但不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喜欢某个项目但不一定要亲身体验,他们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兴趣、游戏娱乐或自我释放。现代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从观赏到体验,都更加关注娱乐属性,他们渴望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快乐和享受自我的释放。

3.4 媒介互动,冲破各种交际屏障

2017年8月,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20-29岁年龄段网民群体接近30%,占比最多,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广大青年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力量[8]。现代大学生借助网络和各类媒介工具,运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彼此互动、沟通交流,消解社交焦虑和社交畏惧,实现自我社交满足。在体育运动领域,大学生的选择更加广阔,他们更希望通过体育展现自我,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或许没有呼朋唤友而仅仅是独自锻炼,但他们并不孤单、并没有失去互动。他们选用各类媒介工具(如运动APP等)记录运动过程、分享运动体验、展示自我形象,通过线上点赞、分享、弹幕等形式互动交流,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接,使体育参与的过程充满趣味并值得回味。互联网的普及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枷锁,新媒介的应用打通了各道现实的社交壁垒,现代大学生可以平等、便捷、超地域地实现交流和互动,他们在与社交互联的运动体验中实现了突出自我、人际交往的需求,体育运动与媒介的结合成为现代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创新方式。

4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康个性的人。”[9]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贯穿于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等。置身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科技潮流中的大学生,其体育观念、态度和运动行为已经融合了时代的印记,需要教育工作者发现、发掘并加以引导、利用。

审视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体育观发现:现代大学生成长于开放多元的媒体环境,他们标新立异,希望通过体育形塑自我独特形象;他们勇于挑战,追求运动的原初体验;他们专注娱乐,渴望运动的快乐和自我的释放;他们创新社交,倾情于媒介与运动互联的社交体验。高校体育教育理应考虑媒体环境和符号意义,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和运动动机在培养方式、课程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选择权,让学生自愿、自觉并且热爱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观念,塑造健全人格、独立个性、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新型大学生人才。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48.

[2] 乔治·瑞泽尔.后现代性社会理论[M].谢立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0.

[3] 班建武.身份认同:青少年文化母题及其当代表征[J].教育科学,2011(5):79-85.

[4] 胡小明.21世纪中国体育人文价值观念的确立[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34-137.

[5] 苏文明,王政书,奉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异化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1):75-77.

[6] 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 胡小明.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J].体育科学,2010(1):10-15.

[8] 中国网信网.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9]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内核体育运动符号
体育运动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具备DV解码功能的DVD编码器——数字视频刻录应用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