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而不匠

2018-11-27 21:42彭锋
美术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画印象派幻觉

彭锋

第一次看党震的画,就为他的风景所吸引,因为它们完全颠覆了我对山水画的印象。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国画风景称之为山水,将西画山水称之为风景。然而,要将党震的国画风景称作山水就比较困难。由此可见,山水与风景的区别,主要不是媒材的区别,而是观看方式的不同。党震用的是国画媒材,但是他的观看方式却是西画方式。国画媒材和西画观看本来是不能兼容的,因此当党震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给我们一种陌生感和冲击力。

国画与西画之争由来已久。清代画家邹一桂对西画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邹一桂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一,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邹一桂这里对西画的概括是准确的,他尤其突出了西画观看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所谓焦点透视或者几何透视的方式。邹一桂也称赞西画的幻觉效果,并且认为国画家可以有所借鉴。但是,邹一桂在总体上否认了西画,因为西画没有笔法,即使很逼真也是工匠的活计,很难称得上好画。其实,在邹一桂所处的时代,浪漫派风景画还没有兴起,印象派风景画更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情。如果邹一桂能够看到浪漫派风景画和印象派风景画,不知该作何感叹。尤其是印象派,笔法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西画进入表现主义和抽象之后,笔法已经越过图像而具有独立的价值。

西画是让人观看的,国画是可游可居的。但是,当西画进入表现和抽象之后,也有可能唤起可游可居的经验。与此相应,国画进一步发展之后,是否可以制造像西画一样的视觉效果,满足人的视觉经验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如果西画可以吸收國画的优点获得新的发展,国画为什么不可以吸收西画的优点而达到新的境界?就连没有看到印象派风景的邹一桂都主张吸取西画的长处,更何况西画后来的发展给国画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鉴的优点。

党震的国画风景,在制造幻觉效果方面,与西画相比毫不逊色,至少比邹一桂看到的西画要强得多。其实,将眼睛看到的真实风景再现在画布上,这个任务直到印象派才最终完成。党震用国画的媒材和技法,达到了印象派风景画家追求的目标,从而彻底打破了山水画的程式,将国画风景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个新境界不仅指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指视觉经验上的亲近。我们今天的视觉经验不可避免受到摄影的影响,传统山水画从今人的视觉经验逐渐退隐。我们这个时代的笔墨,需要亲近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觉经验。从这种意义上,我们肯定党震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因为他画出了更接近当代人视觉经验的绘画。

但是,党震对当代视觉经验的追求,并不以牺牲笔墨趣味为代价。他在笔墨和色彩方面非常讲究。就像印象派风景画一样,远观可以看见栩栩如生的幻觉图像,近看可以品味雅致考究的笔墨趣味。由此可见,幻觉图像与笔墨趣味并不是完全不兼容的。严格说来,我们看见幻觉图像的时候,就看不见笔墨痕迹;反过来说,我们看见笔墨痕迹的时候,就看不见幻觉图像。但是,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只是指同时看见是不可能的,并没有排除在不同时间看见它们是可能的。党震将笔墨趣味掩藏在幻觉图像之中,我们远观时感受图像的奇观,近观时体会笔墨的妙处。因此,党震的画完全可以摆脱邹一桂的指控,真正做到了工而不匠。

猜你喜欢
西画印象派幻觉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名家/[法国]毕沙罗
远方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春天的幻觉
中国画教学中独特的观察方法
拍卖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