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助力小学生的数学思考

2018-11-28 06:29王素芹
小学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者导学情境

王素芹

教师以“导”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导入、导读、导议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提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以建构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与体验活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把握。

一、以学案导学。教师在研判学情、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编排指导学生探学的导学材料,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

二、以目标导学。学生借助于学案尝试自学,在自学中有所发现、有所疑惑,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疑,并完成巩固练习。

三、以探究导学。教师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在合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建构知识,掌握能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的现状

(一)强调形式,以导为主 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法的指导,偏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或“导”入手,以诱导、疏导、指导等方面强化引导,或从“读”入手,以读导学、以读促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强调策略,以学为主 教师从“导学”入手,教给学生探学概念、运算和应用题的方法,实现从想学到能学,再到会学的转变。教师通过引导,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懂、学会、会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强调效果,导学结合 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能发掘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了解自己存在的困惑,这样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解决心中的疑惑。

二、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于代数,强化体验 在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系统性,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繁琐的计算、严密的指导,学生难以触摸到数学的本质。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数教学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用新奇、富有童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千克与克”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常用量的意识,掌握换算的技巧。在式与方程教学中,学生接触到带有字母的文字、应用题时会感到吃力,教师要借助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用公式解题的方法。如在《千克与克》教学中,教者以投影呈现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台秤等各种各样的秤,提出问题:“大家认识这些工具吗?有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接着,让学生用台秤称一称1千克的苹果、500克的盐2袋,250克的洗衣粉4袋,并数一数,1千克的盐有几袋?1千克的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的苹果有几个?结果每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不同,学生有的皱眉、有的挠头,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同呢?学生看后顿悟,苹果有大有小,大一点的称的个数少一些,小一点的称的个数就多一些。教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物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有多重。教师再取出三个外形一致而质量各异的盒子,让学生用手掂出质量为1千克的盒子。教师在教学前就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秤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教师以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在实践阶段,教师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重视,学生在称、数、掂等操作中有所感悟。

(二)应用于图形,注重实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的讲解描述图形的运动变化,使学生的认识从表象深入到抽象。在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的探学促成经验的积累。如在《周长与面积》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故事情境,巴依老爷让阿凡提买材料扩大羊圈,学生议论纷纷,提出各种猜想,有建议把长方形羊圈改成其他图形的,增大面积,可以把羊赶进去;有学生提议,围成圆面积会更大一些;也有学生赞同前面同学的观点,但补充了一个条件,就是围羊圈的篱笆长不变……教者抓住学生的表述,追问:“刚才这位同学说篱笆不变,其实就是图形的什么不变?”学生回答是“周长”后,教者让学生拿出桌子上相同长度的绳圈、一些玻璃球,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到底围成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分别将绳圈围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并往里面放入玻璃球,数一数个数,发现结论: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三角形最小。

(三)应用于概念,引发参与 在简单的数据统计教学中,教师要以故事、生活实例引导,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在可能性教学中,教师要用富有趣味的活动、游戏引导学生探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教者以动画播放生日歌,“大象爷爷生日到了,很多客人带着礼物给大象过生日。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观察图片,纷纷提出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我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小动物?”、“我想知道小兔家来了几只的?”、“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教者适时指出,来大象家的客人比较乱,你能想一个办法,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大家很快发现,把一样的小动物放在一些。教师适时引出,就是把他们分类理一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要运用有效的导学手段激趣引思,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教者导学情境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是小导游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