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语文课堂需遵循的“法则”

2018-11-28 12:39季晓夏
名师在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童心文本小学生

季晓夏

(江苏省南通市西郊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童心,是语文课堂应该遵循的法则,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更是这样。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不喜欢,甚至有厌倦的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渴望。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充满童心童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最终爱上语文阅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故事导入,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高效首先表现在课堂导入环节。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文本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渴望,并积极主动进行探究。而从小学生的童心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巧妙设计,如利用小学生都喜欢的故事导入的方法,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走进深度阅读。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本是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然后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接触过《三国演义》吗?你都知道关于三国的哪些人物?”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很多学生都看过简易版本的三国故事,于是大家纷纷列举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而这其中就有诸葛亮和刘备。于是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那么,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请大家调动自己的记忆或者利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整理,然后明天我们一起讲一讲诸葛亮的故事。”听说要开故事会,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于是大家精心准备,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故事。有的学生在课下整理资料的时候,就发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于是这位同学为大家讲述了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故事,而教师也趁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童心出发,将小学生最喜欢的形式之一——讲故事引入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走进文本探究,获得初步的感受。其实,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如音乐导入等,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及文本内容具体选择,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深度阅读的目标。

二、放飞想象,让学生创造阅读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小学生童心的表现,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1]。放飞想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本情感,提升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你的想象中,土地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说这样的问题比较新颖有趣,学生们容易被这样的问题吸引,在教学中,学生们首先走进文本,寻找描写土地爷爷的句子,如文本中描写的土地爷爷的语言、动作或者神态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例如,有的学生这样想象:“我想,土地爷爷一定有一把雪白的胡子,笑起来非常慈祥,也非常喜欢森林中的小动物。”这样的想象是比较合理的。于是教师又为学生们播放了《三袋麦子》的动画片,让学生感知土地爷爷的形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们就能比较轻松地体会到童话故事中的深刻寓意,从而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形象,体会文本的深刻意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童趣,就不能忽略对学生想象力的利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注重想象力的激活,促进深度阅读。

三、悬念重重,让学生深入阅读

童心童趣的语文课堂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就是为学生设置重重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思考更加深入。同时,设置悬念还能让学生对解读文本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走进文本深处进行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很有名气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被文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跟着文本故事的发展而心情起伏,当故事发展到关键情节时,学生们也变得神情紧张。而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教师就通过设计悬念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首先从蜡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进行课堂引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会使用到的蜡烛,却险些让一家人失去生命,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教师还设计悬念:“试想一下,如果聪明的杰奎琳想的办法还是不能成功,他们会怎么做呢?”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小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通过设计悬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走进文本深处,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四、视听结合,让学生享受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阅读文字尤其是大段文字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就会对文本阅读产生厌倦甚至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理解文本的内容,这样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促进课堂的高效。

例如,在教学《长江之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长江之歌》的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带来的激情澎湃之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其实,我们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话说长江》这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看来大家对于这首歌曲并不陌生,刚才还有同学跟着唱了起来,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话说长江》?”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看一看,于是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了滔滔长江以一种汹涌澎湃之感呼啸而来的激情,激起学生对长江无限热爱的感情。

其实,诗歌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教师将视听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的视频等资料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让教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重构建充满童心童趣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童心,语文课堂应该遵循的法则,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缤纷。

猜你喜欢
童心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童心绘天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