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愁意岂烦

2018-11-28 11:28郭洪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西风思乡海棠

郭洪杰

李清照的创作横跨两宋,以女性细腻的情怀,独特的感悟,清新的笔调抒写那些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心声,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我们以美的感染,引发难以忘怀的情感共鸣。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有兴致时悲伤怎会继续?没有忧愁时心里又怎会烦恼。翻阅李清照的诗词,脑海中突然冒出这句诗,静下心来,一一梳理,发现李清照词中直接和间接写愁非常之多,而且愁思不外以下几类。

一、女词人的多愁善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世,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哪个少女不伤春?词末这句对白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多愁善感罢了。

二、对故国的深情眷恋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此词最能体现词人思乡情感的,是“忘”和“消”二字。“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末句重用“消”字,句調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

三、对丈夫、旧事的深情眷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作者与丈夫分别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惜春悲秋来书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书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确无往而不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帘卷西风”一句,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四、国破家亡的深沉痛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真希望有一天也能像李清照一样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沉淀自己的情愫,让浮躁的内心诗意的栖息。

猜你喜欢
西风思乡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我喜欢的季节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西风辞
本期主题:思乡
Blending East and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