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

2018-11-28 11:35郭丰荣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要素协同育人

郭丰荣

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事实上就是2002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新农村建设2.0升级版。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四化同步”的短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今年的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凸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粮食安全影响国家安全,在这个背景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历史抉择,这是不得不进行的历史抉择。

从2017年以来,国家先后下发了文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几大问题:政策要素、资本要素、环境要素和人才要素。重要的环节是人才要素,人才要素是决定性要素。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此后,各大媒体都对如何培养人才进行了充分讨论,观点也是见仁见智。

无论提出怎样的振兴乡村的路径,乡村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就是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专以上的人才占整个乡村人才劳动力的1.2%,在这种背景下谈推动乡村振兴,困难是很大的。

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接受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上升,但乡村人才数量一直在下降。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是乡村本身的人才在减少;二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不愿回到农村。我认为,现在农村人才最大的困境就是,随着人口政策管理的深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人随着父母到城市里接受教育(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到1394万人),这一部分人就和法国的务工二代一样,不会回到乡村,这对我们乡村人才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

当然,针对这个困境,中央有自己的考虑,在2017年一号文件里提出了几条办法。一是坚持学校育人。二是本土育人,支持地方高等院校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教育模式。本土育人是中组部提出的,加大三农干部的培养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和农民培育工程。三是产业引人。四是政策留人。这些举措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建立有效机制,大力推进,特别是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大步伐。农业院校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困境:一是专业院校占比非常低;二是毕业生回乡的占比也非常低。

就人才培养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背景下,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连续下发了5个文件,要求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明确提出,在本科院校中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在中小学进行人工智能教育。这对我们提出几大挑战:人才的多元化与广泛选择性;知识创造的高频化;办学模式与教育模式的无边界化等。

面对这种挑战,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就要实现从生存技能培育到发展技能培育,从以知識教育为中心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昨天孙尧副部长提出了三点,如共享机制、借鉴机制,我们在实际推行中也做了几点:构建人本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链条,构建就业促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型培养体系。

第一,教育协同体系,人工智能云教育共建共享平台,学校、企业共同协作,推动学科建设协同、人才培养协同、产业协同等六大体系。

第二,学科建设协同,充分利用会员单位的优势,构建知名专家、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知名的民企、高校、职校共同参与的协同教育平台,共同进行教学开发和课程设置规划,企业在学院的学科建设的前期就直接介入。

第三,科研协同,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共同发布课题,联合进行科研。

第四,教育资源协同,是我们正在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云教育共建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单位进行课程和产品的共享,在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以及二次开发上进行互相协作。

第五,人才培养协同,成立基金会,共同对学校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投资,共同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育。

第六,产业升级协同,地方政府和地方院校合作建立科研平台,直接承接地方的发展项目。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要素协同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