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11-29 07:59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体育课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董 飞

―.转变观念,和谐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是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如果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这就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模仿老师练习。这种旧的教学观,不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因此新课改下首先应转变旧的教学思想。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学到技能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生。

二.改进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体育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需要在课外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与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许多方法,如自练法、自我养护法、创新法等。要让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完全出自于学生的内发性动机,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由于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体育教学。传统教学往往只追求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忽视了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能快速掌握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乏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的身心素质,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抓大放小”,注意把握“大”的环节,一些“小”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要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及时总结,肯定和表扬学生富有创意的动作,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游戏或比赛时,让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在讲授新课时让学生讲述动作要领、尝试练习等,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会观察、比较、判断、选择,在主动学习中使正确动作定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促进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田径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优化教法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新陈代谢的加快,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和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品质。在球类课教学中,笔者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做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结合,特别是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四.以学生为主体,把“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变得“兴趣盎然”,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在教学中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显而易见。通过比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效果常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防止不良情绪的干扰。

五.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改下的选项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放弃运动技能的教学,则背离了体育课程本质的特点,是行不通的,中学体育课自选项目的教学只占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也不可以是全部。除必修的田径、健康教育外,还有体操、新兴体育项目等,都必须在教学内容中给予安排,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学生选项课程自主学习时,学生活动场所比较分散,教师监管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所以要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处在动态之中,它的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特殊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课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