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管理叫“转一转”“瞧一瞧”

2018-11-29 09:21王多权
教书育人 2018年32期
关键词:归因校长师生

王多权

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提前到校“转一转”“瞧一瞧”,从教室到宿舍再到办公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停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转”“一瞧”的内涵也日趋丰富,“转”出了水平,也“瞧”出了能力;“转”出了经验,也“瞧”出了智慧。这“一转”“一瞧”其实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益处多多,贵在坚持,可千万别小看。

“一转”“一瞧”,校长、教师、学生都见面了,亲切感有了、安全感有了。有时是片言只语,有时是微微一笑,有时是挥手颔首,有时是细拍轻敲。这一切,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却真真切切,同事间、师生间的距离近了,关系愈加和睦了。你就会发现,阴云密布的天空依旧美丽,寒霜摧折的风景依旧秀丽。你就会发现,学校管理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一转”“一瞧”中,既能深入群众,又能锻炼身体。边“散步”,边“观察”,可以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体察师生的心境,掌握师生的思想表现,我们在工作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闲暇之余,和师生谈心、交流,好多“疑难杂症”、思想认识问题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解决了,真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转”“一瞧”中,还能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对第一手资料略做思考、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突破口。如“墙壁的污渍”,说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还有漏洞;“教室的脂粉味”,说明审美教育还有差距;“诵读有气无力”,说明学生休息不够等。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生长、前进的,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善于归因,善于解决,处理问题。

“一转”“一瞧”,费时少,效率高,看似平平常常,其实,这其中蕴藏了许多管理哲学:示范、监督、指导、发现、解决、提升、发展。

示范,自然而然。教育就是引领、感化。校长,师之范;老师,生之范,合乎规律,顺其自然。

监督,无声无息。一个眼神、一声咳嗽、驻足停留,都是很好的监督。教师,是知识分子,管理方面凡事点到为止即可;学生,身处叛逆期,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只能是事与愿违,轻声慢语、扣其心弦方为上策。

指导,画龙点睛。一声“请坐”,一次“弯腰”,映射的是我们的品质,印证的是我们对师生人格的呵护,身心的尊重。我们是同事、是伙伴,我们只有彼此欣赏,才能互助共赢。

发现,窥斑知豹。校长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发现问题,“盲人摸象”“睁眼瞎”都是管理的大忌,不仅会贻误时机,还会阻碍学校的发展。“窥斑知豹”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能力。

解决,水到渠成。好多时候,欲速则不达。教育犹如“炖肉”,慢火煨炖,才能做到肉香而汤鲜。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火候”,把握“精度”,恰到好处,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思考,以利再战。“这件事情还能怎样解决?”“其他人对这件事怎么看?”“哪一种方法最有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是……”,愈思考,路径愈明晰。

提升,厚积薄发。发现问题,寻求路径,解决问题,归因思考,学校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越久,走得越远,特色越鲜明,内涵越突出,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水到渠成。

“一转”“一瞧”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问题,解决了矛盾,增强了团结,提升了友谊,提高了教育的温度,增添了教育的活力,也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归因校长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